首页 >> 写作社区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渗透
作者:陆善冬 @ 2001-03-01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渗透
陆善冬
在语文教学中,从心理角度出发,应着重培养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协作精神、创造力、意志力等方面
的素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素质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心理渗透策略,着重从五
个方面做起:
1、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表扬和鼓励等方法。其次,
尽量分解难点,通过学习能看得懂,学得会,并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
功感,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再次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和照顾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
生的接受能力是比较差的,这时应对这些学生耐心热情地帮助,哪怕他们进步一点点都要给予表扬、鼓
励,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觉得自己并不笨,也能做得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情境教育,注重感化力。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为人类进步无私奉献的典型人物形象。教师可在讲读课文时
充分渲染人物精神境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深切体会到人物的坚强意志力。如在教学《我的战
友邱少云》时,可先联系生活情景试问“你们平时皮肤被小刀划破了,会是什么感觉呢?”“擦火柴时,手
被火烫伤了,又感到怎样呢?”学生很自然地会回忆起当时的疼痛感受。这时教师不失时机追问一句“那么
邱少云同志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目标,在熊熊烈火中,如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被大火活活烧死,他靠
的是什么?”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体验,很自然地感受、体验到邱少云那巨大的坚强的意志力,起到了潜移
默化的教育效果。
3、及时评价,维护自尊心。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答错了而受到冷眼或者问题答对了,教师不予及时肯定,都
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都会直接影响其以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
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更应如此。我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问题答对就及时评价说“好”、“很好”、“对”,对有创造性的回答就说“真聪明”、“真
了不起”、“值得大家学习”等。对一时答不上来的同学就鼓励说“再仔细想一想”、“谁帮他一下”、“相信
你一定能答对”等。由于学生的回答得到及时表扬、肯定,他们就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
4、适时引导,提高竞争力。我们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阅读内容,组织一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及读书知
识竞争等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对取得好成绩的同学适当地进行表扬与鼓励,进一步激发其上
进心,强化阅读兴趣。如一位语文教师发现孩子们对听故事十分感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开展了讲故事、
编故事等一系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劲头越来越高,求知欲越来越强,该班的语文水平
提高得特别快。
5、师生合作,培养协作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
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学
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多种形式,这种师生合作的关系本身就成为一种教育心理辅
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坚强的意志去克
服困难,以特殊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