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决策方略
作者:浦玉生 张一军 @ 2000-10-17
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决策方略
浦玉生 张一军
知识经济已经叩响国门。
它既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临近,也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到来。我们能否
适应新经济的挑战,抓住机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决策是否全
面、超前、有效。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是对我国政府决策系统的挑战。为了顺
应这种发展趋势,从宏观上说,政府决策系统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作出改进。
一、必须转变决策观念。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决策过程中更加贯彻知识与信息观念,最重要的是
要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融入到决策者的价值观中去。当然,转变决策观念需要一个过
程,目前还不能一蹴而就。一个明显的例子是TC在中国的推广过程,TC是比利时科学家的一项
重要发明,它几乎是一种固体水库,能够迅速地吸入异常多的水,然后十分缓慢地释放出来,而且
没有污染,这对旱地农业无疑是一大福音。当一位爱国华人要把它推广到我国北方某县时,该县决
策部门一听说要付钱,就置之不理。这实际上是把知识经济拒之门外。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有两
点:一是教育;二是强制。云南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在全国首次实行考核党政领导科技工作实绩
制度,考核的结果与领导班子的调整、干部的升降及奖惩相结合。
二、必须创新决策体制。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在整个创造、传播、应用知识系统中的中枢和
桥梁地位更加明确。事实上,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需要政府从体制上改善和
加强保护新知识、新产业的能力。这样的决策体制应是一个学习型的体制,能够灵活、高效地发现
新的发展机遇,并敢于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风险投资。
三、必须借助“外脑”决策。在知识经济时代,解决一个重大经济或社会问题,往往涉及到很多
因素,单凭领导者个人的智慧、知识、经验难以解决。需要智囊机构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多种备选
方案,以供领导者决策。而且,现代社会的重大决策往往是多目标、多学科的。这就要求智囊机构
应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并且,我们常常需要听取不同的智囊机构提出的竞争性意见,把决策科学化
与民主化高度结合起来。防止偏听偏信,防止“外脑”的存在流于形式。
四、必须增加决策透明度。知识经济首先是市场经济,随着经济发展,各种利益主体将有越来
越多的理由要求决策者倾听他们的声音。而且,随着公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其民主意识也将会大大
增强,参政愿望趋于强烈。知识经济时代又是一个信息时代,公民的参政渠道大大增加了。除了网
络,各种被新技术武装起来的传统媒体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威力。在九届人大会议上,中国足协不得
不接受人大代表的质询,讨论足坛的腐败问题。新闻媒体对中国足协的批评不仅惊动了人大代表,
而且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应该说,中国足协的困窘只是一个先兆,它表明封闭、专断的决策
政治风险越来越大。降低风险的方式之一,应是增加决策透明度,让决策参与者自身承担一部分风
险。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