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培训
报负面信息五字诀
作者:施崇亚 @ 2001-03-09
“敢、善、实、巧、快”──报送负面信息五字诀
施崇亚
负面信息(忧信息、问题信息)是指在党委决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对那些同决策相矛盾或与决策目标
不一致的现象、动向的反馈。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是党委信息工作的重要原则,是信息坚持党的实事求
是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上级党委了解基层实层信息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某种程度讲,已经制约
了信息职能的发挥。原因何在?除了观念、体制等问题外,方法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结合工作
实践,探讨负面信息的报送方法。
一、认识必须到位,敢报。信息工作者对报送负面信息往往持有一种“怕”的思想。主要是怕捅漏子,
怕出差错,怕惹麻烦,怕领导批评,怕基层责难。因此,报送好负面信息,信息工作者必须对此有较高的
认识:一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需要;二是有效地服务党委领导
民主科学化决策的需要;三是更好地发挥党委信息主渠道作用,体现党委信息功能的需要;四是切实帮助
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和推动信息功能的需要;五是坚持党性原则,维护工作者自身职业道德的需要。
二、眼界必须开阔,善报。坚持做到四勤:学习要勤动脑,调研要勤动腿、勤动口,采编要勤动手。
注重多渠道采集和开发负面信息。一要善于从学习中发现。养成一学(学理论、政策)、二看(看报刊、
看电视)、三听(听广播、听会)、四思考的良好习惯。二要善于从各类会议讨论中发现。不仅要从会议
材料中捕捉“死资料”,还要从会议代表发言中发现“活情况”。三要善于在调研中发现。注重深入基层、深
入群众进行调查,不单纯依靠书面材料当“二传手”。四要善于从群众来信来访中发现。五要善于从日常生
活和社交活动中发现。这样,就能获取广泛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丰富信息工作者的头脑,发现、采掘、提
炼出有价值的负面信息。
三、情况必须准确,实报。报送负面信息十分敏感,把握准事实,这是最基本的一点。如出现事实偏
差,不仅会造成领导决策失误,也会损害信息工作的声誉,加剧报忧难。既要报实,又要报准。所以我们
在信息编写时必须把握“四个度”。一是真实度。是什么问题就报什么问题,问题有多大就报多大,决不能
主观臆断,加入个人感情色彩,更不能弄虚作假,歪曲掩盖。二是尺度。定性要准确得当,定量要精确无
误,既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也不任意夸大事缩小。三是角度。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选好报送角
度。四是开放度。注意负面信息的内部性、确定适当的报送范围。属于本县范围内具体工作中的问题和一
些不带倾向性、苗头性的孤立的偶然事件,只向本级党委提供。向上报送的也要分开层次,报市就能解决
的不再报省。一般不向下发放和横向交流。如1996年,我们上报的“滨海河道污染严重,百万人口生活饮
用水困难”,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省市领导专门作了批示。
四、编写必须灵活,巧报。报送负面信息必须十分讲究编写的技术处理,稍一不慎,就会产生不必要
的误会,甚至伤害基层干群的感情,引起领导同志的误解。因此,在编写时,我们将一些负面信息正题反
作,改为建议型、措施型或成绩型信息,虽然师题目和角度变快了,但实质内容没变,领导就比较容易接
受。这样报送出去的负面信息,就容易使人心服口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如1998年、1999年初我们分
别对江苏“文化大省”建设、农民负担在基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后,编报了题为“对江苏建设文化大省
的几点建议”、“建议在全省开设减轻农民负担咨询热线”的信息,被省市采用,同时还分别被陈焕友、许
仲林等省委领导批示,并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样将在基层出
现的问题,以建议的形式上报,既反映了实际情况,又使领导容易接受。
五、动作必须迅速,快报。切实做好“四快”。一是发现问题快。增强政治敏锐性,善于捕捉苗头性、
倾向性、预警性、探索性、研究性信息。二是采编撰写快养成发现问题不过夜的习惯,发现线索,及时调
研,及时采编。三是送审报批快。负面信息编出来后应立即送分管领导审批,尽量不在信息渠道上耽搁。
四是报送快对时效性很强的负面信息,确保优先打印,利用联网优势迅速发出,同时明传一份来不及打印
的可以手抄传报,内容简短的还可以电话专报。1997年7月,我县遭受特大暴雨冰雹袭击,损失较重,我
们当即用电话上报了灾情信息“滨海县遭受特大暴雨冰雹袭击损失严重”,得到了市委领导的批示。报得越
早越快越及时,就越能引起上级领导重视,也就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那些特别紧急,问题特别严重的
信息,可先报一个大致情况,待情况清楚后,再及时续报结果。1995年,我们上报了“滨海县20万贫困户
缺粮严重”的信息,立即被省、市采用,省、市领导都作了批示,省民政厅为此专门来滨海县作了调查,并
下拨了100多万元资金,专门用于解决,产生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