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州 @ 2001-03-20
江苏省常州市概况
常州市位于北纬江苏省南部30°09′-32°04′,东经119°08′-120°12′。地处上海和南
京两大都市之间,江苏省南部,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及京杭大运河中贯,北临长江,南濒
太湖,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常州市南北长102公里,东西宽101公里。系长江冲积而成的太湖平原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
缓倾斜,海拔一般在5-7米,最低1.6米,全市平原占82%;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15%,最高为海拔
505.9米;常州地属长江和太湖两大水系,中部滆湖和洮湖两大淡水湖,总面积两万余公顷,西南部有面
积为4千公顷的天目湖。
全市土地总面积43.7万公顷,其中耕地20.45万公顷,丘陵山地5.3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占
耕地总面积90%以上。
常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27天,日照2066.8小时,降雨时
124天,降雨量1066毫米,蒸发量1537毫米,湿度77%。
常州行政区划现辖武进市、金坛市、溧阳市三个市,钟楼区、天宁区、戚墅堰区、郊区、新区
五个区。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37万,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82.79万。
常州是镶嵌在苏南大地的绿色宝石,属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
沛,日照丰富,温和湿润,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5.3°-5.5°С,年日照2073-2132小时,无霜期
220-225天,年均降雨量1107.5毫米。农业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越,
其中平原圩区、丘陵山区和江湖河塘水面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58.4%、23.5%和18.1%。全市耕地总面积
20.4万公顷,另有待开发土地4万公顷。境内湖塘密布,河道纵横,可利用养殖水面3.3万公顷,丘陵山
地面积5.9万公顷。
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春秋时代命名延陵以来,已有2500多年历史,被誉为“八
邑名都”、“中吴要辅”。
自西晋以来,常州一直是郡、州、府的治所,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
州、尝州等,“常州”之名始于隋。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
荆溪、江阳、靖江等8县。
建国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1953年1月常州市
定为省辖市。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除辖5区外,增管武进、金坛、溧阳3市。
常州,历来文化发达,人文荟萃。唐代以来,常州出过进士1546名,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艺术家、史学家从常州走向全国。清代常州,文风兴盛,涌现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群体:常州画
派、常州词派、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孟河医派。
天宁寺淹城遗址
早在6000多年前,常州就有原始居民在今戚墅堰圩墩村一带聚居、繁衍,周灵王二十五年(公
元前547年)吴余祭元年吴王封与季札,称延陵邑,后又多次更名,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废晋陵郡,置常
州,常州之名由此始。
1949年4月23日常州市列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常州实行市管县体制,辖武进、金坛、
溧阳三县,1990年8月、1993年11月、199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溧阳、金坛、武进分别撤县设市。常
州共辖武进、金坛、溧阳三市和郊区、新区、戚区、钟楼、天宁五区,户籍总人口340.75万人,人口密
度每平方公里779人,平均预期寿命达74.8岁,人口自然增长率 5.28%。民族构成由解放初期的5个
增加到41个。常州农村有136个乡镇、36个场圃,人口总数209.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