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人报
网络媒体三大优势三大不足
作者: @ 2001-03-24
网络媒体:三大优势 三大不足
人类正在进入网络时代。因特网将会像空气和水一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中国,至少1690万网民
中的一小部分已是这样。
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的概念正在受到业内人士的热切关注。他们在问:网络媒体究竟有些什么特性?
它的明天会怎样?在此,不妨让我们对这只麻雀作一番解剖吧。
网络媒体的三大特性
所谓网络媒体,广义地讲,可以指因特网本身,因为它整个儿就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和工具,是一个无
与伦比的超级媒体;但取其狭义,亦可特指基于因特网传播新闻和信息的媒介单位。相对于报刊、广播、
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是一种具有鲜明特性的新媒体。
谈到它的特性,也许可以说上一大摞:快捷、丰富、互动、易收藏、可检索,等等。归纳一下,恐怕
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
报纸传播新闻,通常是以天为单位的,受到出版与发行时间的制约极为明显。广播和电视播报新闻,
尽管在时效上比报纸可以更快,但毕竟受播出时段的制约;尽管在必要时它们也可以搞现场直播,但为此
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往往兴师动众,费时费力,故而只能偶一为之。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具有
明显的自由、快捷的特点,可以轻易做到随时发布、即时滚动发布各类新闻。近年来,在国内外许多重大
新闻特别是突发性新闻报道上打响第一枪的,已经不再是电视、广播,更不是报纸,而是互联网站。在第
一时间发布后随即进行实时滚动报道,做得最频繁、最成功的,也是互联网站。比如,今年8月,台风“杰
拉华”正面袭击浙江,我们浙江在线网站就赶在各大媒体之前,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台风登陆的消息,在此前
后还进行了滚动报道。作为媒体网站,这一报道也弥补了我们所依托的报业集团这一母体的报纸在时效上
的缺陷。
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还表现在传播本身的可往复性。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错过了收听、收看时
间,很难回过头来再听再看;报纸的情况好一些,但与网络的易于检索、特别是大时间跨度的检索相比,
也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是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
网络媒体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可以说,全球互通互联的电子网络有多大,网络媒体的传播
空间就有多大。传播空间的无限广阔,这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如浙江在线虽然是一个地方性的
新闻网站,并且目前仅有中文版,但它的访问者中却有近一半来自海外,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
区。
说到传播空间的无限性,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网络媒体本身在新闻和信息容量上的无限性。它所具
有的海量信息,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可比拟的。正像有人所说,你用一天时间在网上下载的东西,一辈子
也看不完。由于信息存储空间的优势,借助于搜索和链接功能,网站做新闻,可以比任何传统媒体做得更
丰富、更饱满、更精彩。网民看新闻,不仅可以看这条新闻本身,而且可以查看相关报道、相关网页,还
可以访问相关网站。
第三是传播方式上的多样性。
比之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更大的特性在于其传播方式的灵活多样。这方面的变革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也是最具魅力的。主要有三点值得特别注意:
一是交互传播。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编读双方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而网络媒
体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双向(编读之间)甚至多向(编读之间、读读之间)传播,信息的传播具有
很强的交互性,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利用BBS、聊天室、网络电话等工具即时沟通,
实现互动,对新闻内容也可以随时展开讨论,还可以举行网络会议。
二是多媒体传播。网络媒体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堪称集各传统媒体之长,是地地道道的
多媒体。国内有些网站已推出了视频节目,我们浙江在线也作了积极尝试。前段时间,浙江省儿童医院免
费收治了一对连体女婴。医生检查后发现分离手术难度颇大,医院便找到浙江在线,要求通过因特网向全
球医疗专家发出求助信息。结果,我们在帮助发布文字和图片信息的同时,还通过录音、摄像,把连体婴
儿的哭声和动态画面搬上网,让这一连体姐妹用自己真切的哭声向世界求救。求助信号发出后,网站很快
收到美国一些大医院和我国台湾地区医学专家的反馈信息,为医院进行手术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时隔两
月进行分离手术时,浙江在线不仅即时在网上报道了手术进展情况,而且又将手术实况录像的片断上了
网。通过实践,我们初步领略了网络多媒体的诱人魅力。
三是个性化传播。报纸和广播、电视毕竟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你在上面所看到或听到的内容同
其他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媒体所看到或听到的东西是一样的,报纸不可能为你单独出版,电台和电视台也
不可能播送只供你一个人收听、收看的节目。然而,它们所做不到的这些,网络媒体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做
到。在网上,你可以依己所好,订阅自己喜欢看的新闻类别、邮件列表,定制自己喜爱的页面风格。诸如
此类,网络媒体显得特别善解人意,能够提供各种真正个性化的服务。
网络媒体的三大不足
网络媒体的三大特性堪称其三大优势。这些优势也是它为人们普遍看好的原因所在。人们似乎有理由
相信,网络媒体将会后来居上,在影响力上成为未来的“第一媒体”。然而,至少就目前而言,这一新媒体
本身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劣势,可归结为三大不足:
第一是缺乏严谨性。
快捷报道、海量信息,自然不可能要求网络传播像传统媒体比如报纸那样字斟句酌,严谨有加。但目
前国内网站编辑发布新闻,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失之草率,“萝卜快了不洗泥”,重数量不重质量,以至于在
导向的把握、事实的把握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谬误连连,屡见网端。久而久之,极易令人对网络新闻的真
实性、公信力产生怀疑。都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网络媒体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有鉴于此,作为
网络媒体的操作者,还得崇尚严谨之风,力戒浮躁之弊。
第二是缺乏深刻性。
在人们的印象中,网上发布的新闻以及观点和评论,通常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深刻性,缺乏令人深心为
之折服的力度。多数网络媒体,满足于扮演信息发布平台的角色。类似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
闻调查》那样的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在目前的网络媒体中还很是少见。部分的原因恐怕是由于尚未形
成一支训练有素的网络新闻采编队伍。同时,或许是由于网络新闻太芜杂、网络言论太散漫之故,即便有
一些具力度、具深刻性的文章也易被湮没。另外,或许一些严肃的评论家还未有在网上发表见解的习惯,
甚至压根儿就不想在网上发表,以免与浅薄者为伍而自降身价,一如电视诞生之后美国那些老派评论家固
守报端一样。
第三是缺乏权威性。
媒体权威性的衡量标准就是受众对你所发布新闻、发表观点的采信和认同程度。采信度、认同度高,
权威性就高;反之,权威性就低。从媒体发展的轨迹来看,通常是老媒体高于新媒体,一般认为报纸的权
威性最高。因此,网络媒体在这方确乎存在着先天不足,特别是网络上信息和信息垃圾相伴而生、泥沙俱
下的状况,更无时无刻不在消蚀其权威性。同时,就单个网络媒体而言,权威性的高低与其所依托的背景
或母体相关。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正在发布新闻的网站在严格意义上并无发布新闻的资质,这样一来,所
谓权威性根本就是无本之木。更为关键的是网络媒体自身的原因,诸如以上提到的两大不足的存在,无疑
使其权威性大打折扣——试想,一旦网上发布的都是些仅供参考、姑妄听之的东西,又有什么权威性可言?
没有严谨性,就难以保证真实性;没有真实
性和深刻性,也就难有权威性。网络媒体的导向功能为什么让人感觉总体上不如其它媒体?一个重要的原
因是它的权威性不够。
当然,从社会大环境特别是中国的大环境来看,当前网络媒体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网络不够普及、
通道不够畅、网民人数不够多、可供争夺的“眼球”又太少!然而,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
一切将很快会改变,就如同电视、电话进入千家万户一样。这种估计,使得人们很容易看好网络媒体的未
来。
网络潮涨潮落,值得关注的东西还是很多。最近,著名的报业大王默多克就宣布,他旗下的新闻集团
将转型为“国际网络公司”,从而正式加入有线革命。这位媒体大亨断言,报纸印刷年代行将结束,因特网
将以闪电速度改变传统的新闻营销模式。而正是此公,仅在6个月前还以不屑一顾的口吻说,他认为因特
网没什么了不起,并非是“旧方法的丧钟”,他也无意匆忙涉足其中。
默多克180度的大转弯非常耐人寻味。这种转变的象征意义肯定比他旗下多了一间网络公司要大得
多。结合我们前面的讨论,问题的关键在于网络媒体如何看准趋势,抓住机遇,未雨绸缪,扬长补短,充
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着力开发各项潜能,同时正视自身的不足,尤其在增强严谨性、深刻性、权威性上
痛下功夫。惟其如此,网络媒体才能最大限度地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成为新世纪的主流媒体。
摘自《新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