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探讨
作者:浦玉生 @ 2000-10-18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探讨
农业产业化是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
们对农业产业化的情况进行了信息搜集,以期能对各地有所借鉴。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由来
所谓农业产业化,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化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
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实际上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要求,全面地、系统地从总体上组织、改造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思想和实际运
作。简言之,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农业产业化与国外的现代农业、市场农业是一致
的,它是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和主要依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
化。农业产业化又是和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进程,它全面描绘着我国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新思路,看来农业产业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全局
性的重要思路。
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已被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所采纳,有的中央领导还专门著文加以论述。
但是,迄今为止,对农业产业化这一提法还有不同认识。有的外国朋友表示不清楚这一概念的
含义,因为在英语词汇中,“产业”与“工业”是一个字,“产业化”也可称作“工业化”。国内理论界
也有人对农业产业化一词持有异议,理由是“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已经是一门‘产业’了,没有必要
再提‘产业化’”。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是农民群众对农业改革和发展新经验的总结概括,而且已为
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取得共识,应看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产业化开发的基本特征是产、加、销、运、服等产业链相配套,农、工、贸、科、政各种社会
角色结为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某一主导产业进行系列化开发,一体化经营。也就是用搞工
业流水生产线的办法搞农业,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论管农业,使农业家庭式经营变成为企业化经
营。产业化的核心是通过“统”与“联”等合作方式,弥补“分”与“散”的缺陷,使农业生产经营
由“小”与“弱”转向“大”与“强”。
二、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广大农村的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所陈吉元先生认为,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公司+农户”。憖这里起“龙头”作用的公司通过合同契约关系与广大农民结成产加销一
体化的经济实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公司+农户”这种组织形式,在各地出现较早,同时有较
普遍的发展,在种植业、养殖业中广为流行。
第二,“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憖这里的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以社区性合作组织为依托,可以以
供销社组织为依托,也可以以乡村经济技术服务实体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通过服务的纽带,
联系、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建立、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新生产格局。
第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憖80年代以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或研究会蓬勃发展,
1995年底已发展到13万个,会员农户达5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0%左右。农技协
对农户提供从科技信息、生产资料、管理技术直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引导农民稳步
进入市场。
第四,“专业批发市场+农户”。憖专业批发市场作为经济实体,可以引导所在地区的农户,以
及市场辐射作用所覆盖地区的农户,按照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及时提供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
农产品。同时,专业批发市场要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括提供市场信息、优良种子和
农用生产资料,做好生产技术服务等。
三、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原则
根据一些地方开展农业产业化的情况来看,实行农业产业化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1、依托优势、因地制宜的原则 憖要实现产业化格局,就要选好主导产业,就必须以资源优
势为基础,充分考虑现有的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资源、地缘、人缘优势,选
准对整个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作用大、总体经济效益好的主导产业,集中精力建造区域经济增长
带。
2、市场导向、综合开发的原则 憖要按国内外市场要求确立产业目标和方向,把产业开发的
着眼点放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加长产业链条,实现深度梯次增值。
3、区域布局、规模推进的原则 憖产业化要以区域化为基础,以规模化、集约化为标准。因
此必须按各产业发展要求科学调整布局,合理构筑框架,适当壮大规模,从而逐步形成布局合理、
规模适度、功能强化的产业开发带。这样就可以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还可以突出县市区域经济
重点,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
4、科技牵动、技术领先的原则 憖产业开发,必须以科技为动力,靠技术推进。从产业设计
开始就要把科技要素充分考虑进来,弄清产业进步与科技贡献的内在关系,从而为提高产业水平注
入长期动力。在产品开发上,要坚持高起点、抢占制高点的原则,达到“两高一优”的标准。
5、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原则 憖产业化进程是分阶段实现的,是在逐渐强化产业基础的条
件下推进的。因此,要坚持少投入、快积累和少新建、多改造的方针,从建设基地起步,搞活现有
加工企业,稳步向高标准、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四、山东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情况介绍
山东省一些地方于1992年提出并全面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学习考察的山东省莱阳、高密、滕州市,他们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坚
持多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了各具特色、模式多样的产业化格局。
1、莱阳市以果菜加工为突破口,形成“金子塔”式的农工贸体系,目前有23个企业有自营出
口权,180多家企业配套出口蔬菜,出口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辐射8个省市120多个县,吸
纳4万多外省籍的打工妹,我市大丰市的一半蒜苔是由莱阳市加工出口的。
莱阳市“金子塔”式农工贸体系分三层,上层是一批三资企业为骨干的加工和运销企业,中层是
为加工企业配套的原料购销和初加工企业队伍,下层是大面积、大规模的原料生产基地。从上到下
梯次扩散,上层带动中层,中层带动下层,反过来,下层、中层又为上层打牢发展基础。莱阳市近
年来下大力气抓了龙头企业建设,初级阶段是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发展专业生产,即“公
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公司加合作社”是中级阶段,产业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即是“合作社办公
司”,形成以合作社资本为主的农业资本,目前,莱阳市已兴办各类合作社399个,入社股金9
000万元,社员16.5万户,全市有79%的农户加入了各种类型的合作社。1996年合作
社供应社员农资19.8万吨,占全市需求问题的85%,销售农产品30万吨,销售收入3.5
亿元,向社员返还利益1300万元。“金子塔”式的农工贸体系的推行,该市加工企业与一家一
户的农户共存共荣,通过一个组织把农民连接起来,政府不承担责任,政府通过合作社推行了产业
化。
2、高密市坚持潍坊市的模式,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目前已创办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一体化合作制经济组织165家,拥有社员5.1万户,入社资
金4725万元,龙头企业对农户实行保护价收购农产品,避免了农产品市场的大起大落,从而
推进了农业产业化。
高密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沿用潍坊市的模式: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
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分市场联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等形
式。该市通过确立粮、棉、鸡、猪、牛、菌、林果等10多个主导产业,然后分产业建立领导小
组,实行一体化经营。一是他们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合作社,这种形式是依托农副产品加工企
业,以合作社为载体把农民、龙头企业和市场用经济手段紧密连接起来,通过合作社的调控手段,
把原来属于企业所得的利润,主要是加工增殖部分,以股份的形式或服务的形式返还给农民,从而
较好地解决各方利益冲突的矛盾,调动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我们考察的河崖农工商一体总公司就
是典型的代表;二是以市场为依托建立合作社,这种形式是冲着市场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
统一规定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价格,变产品的小批量为大批量统一销售,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地位,
如和镇的肉牛生产合作社以养牛大户领头,把育肥牛集中起来出口到香港,获得的利润按各户交售
数量返还;三是以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开发为依托建立合作社,有一个肉牛生产合作社通过引进意
大利皮埃蒙特牛,组织500个养牛专业户发展西门塔尔母牛,再利用皮埃蒙特牛进行四无杂交改
良,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密特”,育肥后打入国际市场;四是以职能部门的服务实力为依托建
立合作社,这种形式主要是依托职能部门的技术、加工、仓储、运销、设备等服务实力,以合作社
的形式,以利益为纽带,按照产业将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民同职能部门联合在一起,形成占领市场的
优势,如市联社兴办的棉花生产合作社、蔬菜生产合作社、果品生产合作社就是这种典型。此外,
潍坊市形成16个产业,目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是5.5:4.5,他们在这个大结构的调
整基础上,优化经济作物、养殖业的内部结构,如寿光的蔬菜批发、诸城的养鸡、安丘的名牌农
业、寒亭的一村一品,都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
3、滕州市从抓种子一体化经营入手,培植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在地瓜、土豆等农作物上进
行无性繁殖,通过种子产业化,最直接、最全面地带动和促进了社会化服务。
首先,滕州市通过一粒种子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所谓种子产业化就是把种子生产系列
化,集中进行良种的引进繁育、加工包装和推广销售,实行引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他们以
市种子公司为龙头,集育繁推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在全市培植粮食、畜牧、蔬菜三大主导
产业,主导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兴起,至1996年底,全市各类龙头加
工企业已发展到476家。其次,强化良种统供统种,促进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19
96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统一供种率达80%以上,小麦良种统供率达100%,主要农作物良种
覆盖率达100%,通过抓良种的统供统种,形成了粮食精种高产、无公害高值蔬菜、优质高效果
品等生产基地。1994年以来,他们投入2000万元建立了全省第一流的种子质量检测中心、
鲁南地区首家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去年全市发展小麦、蔬菜高产示范区分别达到2万亩和5万亩,
人均增加纯收入500元。滕州市坚持实施种子产业化带动战略,建立健全了以市级为龙头,以乡
镇为主体,以村级为基础,以农户为补充的四级服务网络,将行政手段与优质服务相结合,对小
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实行“以粮换种、随征入库、合同供种”的办法,统一供种,实行连片成方,
区域种植,目前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已达45%。
这三个市的实施农业产业化,尽管模式不一,但取得的效果却是相同的,它的农业产出率、农
产品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都是几年几大步。潍坊市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72元,199
6年为2893元,四年翻了一番多。滕州市1996年小麦有40万亩亩产超千斤,10万亩地
瓜亩产4000多斤,目前他们正在研究亩产双三千粮的课题。
浦玉生199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