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木 @ 2001-04-01
3月8日 春风裂石
春风到底是春风,野得很。老话说“春风裂石头,不戴帽子裂额头”,说的正是春风的厉害。一年四季
要是说冷,其实倒不在三九和四九,而在深秋和春后。三九四九里头,虽说在冻地冻,但总归有老棉袄棉
裤裹在身上,反而不觉得什么。深秋有露水,春后有风,这春风并不特别地刺骨,然而有势头,主要是有
耐心,把每一个光秃秃的枝头都弄出哨声。春寒料峭,全是春风的厉害。但不管怎么说,天气正一天天暖
和起来。
午饭后,迎着春寒料峭的西北风,我们一行到了草堰镇,听文化局长说,这是最近省里批准的苏北第
一家历史文化古镇。这个镇上的历届乡镇领导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保护文物,促
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这个镇我以前专门来看过名胜古迹,像王姑墓、北极殿、鸳鸯闸、竹溪碑廊、古范公堤遗址,我都看
过。这次又有一些新内容,有了一点新认识。
在仿古一条街,已经一个初步的轮廓。在镇西的古青石街,毗邻夹河,现在叫竹溪,这夹河过去到大
丰的大轮船都是从这里经过的,如今,河床堵塞,加之水位偏低,又基本上干涸了。街旁有一个粟裕指挥
部,古老的房屋,据介绍是钱氏古厅,卷瓦屋。现在住在人家,过去是钱家人所住,南面的巷子叫钱家
巷。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已经60周年了,许多往事已经无法得知,粟裕到底是住在哪间房子办公,乡
里的一位领导已经不知道,我们更无从得知。据史志记载,我想1946年冬丁溪河阻击战当发生在这
里,从这个小屋,我可以看到这里的战争风烟,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一点一滴的局部胜利联系在一起的。
在王姑墓不远的北侧,有一处民房,这里是真际庵,见门楣上写着:大明天启六年,王建真修法师。
进得门内中年的尼姑出门接待,而屋内躺着的是一位90岁的老尼姑,耳聪目明,与柏老谈起往事历历在
目。庵内的香火缭绕,门上有对联写着:十万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临行时,尼姑拿出桂圆若干,向我们
手中塞:结结缘。佛教讲乐善好施、广结善缘,我们笑纳,宁信其有。
正在建设中的义阡禅寺,主体建筑正在建设,西偏房又将三尊玉雕供在寺内。佛门写着:天在头上,
佛在心中。还有一联是:净地何须扫,室门不用关。在凛凛的寒风中,想像古义阡寺的盛况,它建于元至
正年间,前有照壁,山门三间,后有藏经楼及厢房。当年构成丁溪八景之一的《义阡晓磬》,诗云:曙色
微茫烟雾中,梵宫尚在有无中。疏竹阵阵闻清籁,应是金声逐晓风。
在另一个八景的北桥秋月,北桥是位于夹河北端的一座古老石桥,均以石条块垒成的石桥,桥中间有
雕龙图,石上镌刻着“古北高桥”四字。柏老先生说原来相传,在桥上可见桥底下水中有双月出现,称这为
草堰北有“水照双月”。但在地方志又说,这是一个误传。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古石桥在今天已经不多见
了。过去月夜登临远眺,水光秀野,景色宜人,想见古人之遗爱。有诗为证:飞虹长拱石梁秋,一片水壶
万壑流。银汉月明天似洗,御风人拟弄珠游。
草堰人在保护文物上是进了一步的,这是很不起的。这是春风裂石。
听说过滴水穿石,那是长年累月的功夫;这民间说法,春风裂石头,这在江南江北都江淮话、吴方言
均可听到这个说法。可以想见不远的将来,他们将像江南的周庄那样让古镇的旅游业放出光彩。
乔木草草于智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