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报告厅
经营活力在于改革的深化
作者:商岳岭 王正军 袁志永 @ 2001-04-14
经营活力源于改革的深化
──对射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的调查
商岳岭 王正军 袁志永
去年,射阳县根据政企分开、主附营分离的原则,在全省率先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改革,组建了国
有独资法人企业“射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在人、财、物上与县粮食局彻底脱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新成立的公司核实注册资本1000万元,下属24个分公司,2个国家粮食储备
库、74个粮站、1个防化室,拥有固定资产1亿元,员工1500人。主要负责国家定购粮、保护价粮、中央
和地方储备粮的收购、储备营销和军粮、救济救灾粮的供应和国家政策指定经营的粮食进出口业务,受政
府委托代行辖区粮籍管理,开展服务于农民的“两代一换”。通过一年的运作,现该公司呈现出强大的经营
活力,去年公司入库粮食3亿斤,销售粮食4.64亿斤,年入库量、销售量列盐城市各县(市、区)前列;
实现销售收入3.81亿元,同比增加1.96亿元,实现毛利1233万元,同比增加587万元。公司之所以能
在去年粮食减产、品质下降、粮食市场竞争激烈、顺价销售不畅的情况,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根本上得益
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
一、政企分开为粮食流通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生活力
前几年由于政企不分,政策性亏损严重,人员过多等因素影响,企业已不堪重负,更谈不上经济的发
展。截止1999年底全系统总负债达5.43亿元,总资产4.1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30%。对此,射阳县按
照省、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大力深化粮改,先后出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和实施办法,实行政企职能彻底分开,将县粮食局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不从粮食流通费中列支,不向经
营性企业收取管理费。对主附营业务所占用贷款,统一在县农发行开户,实行封闭运行管理,并根据国发
[1999]20号文件规定实行停息挂帐,以减轻粮食购销企业负担。政企职能分开后,改变了前几年原粮食
系统投放的贷款未能专款专用,部分被挪作它用,企业还贷信誉度差的形象,从而调动了作为负责收购资
金供应和管理的农发行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制定改革方案,使改革模式符合收购资金、贷款供应条件,同
时对保护价粮食收购和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实行“区别对待”的资金供应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多收粮、收
好粮,充分发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主渠道作用。2000年县农发行投放贷款1.5亿元,完成收购量处于全
市各县(市、区)前列,与丰收的1999年基本持平。从而使该公司2000年总负债下降到4.92亿元,总资
产4.83亿元,资产负债率102%,同比下降了28个百分点。全年清理政策性挂帐停息贷款1.8亿元,附营
业务停息停贷0.35亿元。
二、主附营分开为粮食流通企业发展扩大了应变能力
该县在实施政企分开的同时,加快完善粮食购销企业附营业务与收储业务分离工作,将各公司、粮库
的效益与成本核算分开,各分公司、粮库的企业管理经营费用不搞平调,对效益好的分公司工资上调,对
效益不佳或实绩平平的企业工资少发或不发,彻底改变过去主附营不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
样的状况,从而提高了主附营经营质量,拓展了发展空间。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从事主营粮食收储企业的积
极性。各收储企业在严肃收购纪律,规范收购行为,做到敞开收购,不限收,不拒收,不停收的同时,大
力改进收购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购办法,推行“五个结合”:站点收购与进村入户收购相结合;集中收
购与分解任务指标相结合;辖区收购与域外收购相结合;季节性收购与常年收购相结合;保护价粮收购与
非保护价粮、杂粮收购相结合。阜余分公司99年收购粮食2400万斤,2000年收购4000万斤,比上年多
收近一倍。千秋、陈洋、合德、通洋等分公司还先后去安徽、淮阴、阜宁等地设点收购,出现了收购入库
量猛增的好形势。六垛分公司去年的收购量三分之二是域外收购的。另一方面有效地盘活附营业务不良资
产。去年先后盘活六垛面粉厂、兴桥面粉厂、黄沙港冷库、合兴汽修厂、印刷厂等闲置资产2200万元,不
但安置了一批转岗人员,也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各分公司还因地制宜创办短小平快的小饭店、小浴
室、小门市、小加工、小品种经营等“五小”项目15个,吸纳富余从业人员250余人,为加快综合经营健
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企务公开为粮食流通企业发展增添了内在动力
该公司成立后,狠抓企业约束机制,完善各项管理配套措施,大力推行企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
策,民主监督,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内在动力。在人员使用上,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今年,该公司对
所属25个分公司、粮库73名副经理以及49名总帐会计、防化员进行业务考试、群众测评、党委评议及竞争
考试,结果有57名同志上岗,22同志转岗。三月底他们又对全系统600多名职工进行公开竞岗考试,真
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在企业经营销售和物资采购上实行“阳光操作”。在去年夏粮收购
前该公司组织人员对麻袋、油布、药剂等粮用物资进行公开招标,有20多家厂家参与竞争招标,仅此就节
约费用15万元,从而增强物资采购透明度。去年还完成了审计项目162项,其中离任审计18项,财务审
计23项,工程决算审计105项,全年审计覆盖率达100%,工程决算审计中,核减决算金额46.05万元,
核减率达18.11%。通过推行企务公开,强化内部管理,该公司有效地压缩了不合理的费用支出,每吨纯
经营量平均费用下降到64元,同比吨减少费用支出17.9元,节约费用支出1462万元;每吨库存粮食保管
费用降到13元,同比吨减少保管费用6元,节约保管费用108万元。去年,洋马、合德、黄尖、海通四
家分公司已实现扭亏增盈。
四、一级法人对外为粮食流通企业发展增强了竞争实力
公司成立前,粮食经营是购销企业各自为政,粮食的收购价格、销售价格、货款结算方式等都是由各
企业自行确定的,一所一价,一所一策,这不仅不能发挥规模优势,而且因没有统一购销价格,往往被一
些经营者利用。购销公司成立后,注销基层购销企业的法人资格,由公司一个头对外,这就使购销企业规
模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一是根据国家政策和本县实际情况出台统一的收购指导价格,指导全县粮食收
购。2000年夏粮,由于受灾,小麦品质下降等原因,全省粮食收购市场放开,个体商贩、生产经营单位都
能直接向农民收购粮食,粮食收购市场竞争激烈,但该公司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严格执行“三项政
策”,适时出台粮食收购指导价格,这不仅稳定了全县的粮食收购高层,而且不因全县原有25家购销企业
自行其主而发生损农或企业效益流失现象。公司入库小麦11万吨,均价39.84元/50公斤,价格水平在全
市处中偏上水平,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公司本身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准确把握粮食销售市场机
遇,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公司每周会办分析市场行情和动态,适时出台销售指导价,规定各分公司销售
价不得低于公司出台的指导价。特别是小麦销售,该公司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把握销售节奏,并没有因
一顺价就销售一空,控制一定数量在春节前销售,仅此一项决策就为公司增加500万元的效益。三是化解
了资金风险,确保农采资金的封闭运行政策的贯彻。公司统一对外签订销售合同,统一帐户结算货款,避
免了过去全县购销企业各自为政销售带来的销售风险,全公司销售粮食38万吨没有发生一笔有问题资金,
资金归行率达100%,这是前所未有的。四是减少了销售的中间环节,增加了企业效益。过去用粮大户不可
能一批一批的来该县向分散的购销企业购粮,往往都是通过中间商来集中采购,购销企业无法和用粮单位
直接见面。购销公司成立后,企业规模了,信誉程度提高了,用粮单位都愿意直接同公司打交道,这不仅
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增加企业效益,同时也减少资金的风险。例如:上海面粉公司、广东顺德市粮食储备
总公司和浙江萧山恒天面粉公司、市阳春集团这些用粮大户都已成为该公司的固定客户。春节前,广东顺
德市粮食储备总公司和该公司签订一份8000吨小麦购销公司,该公司一粒粮食还未发就收到一次性预付货
款580万元,这也是近几年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