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关于新经济前景的观点碰撞
作者: @ 2001-04-19
关于新经济前景的观点碰撞
悲观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世界经济放缓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汤敏说,
2001年世界经济的急剧放缓比预期的要快,而且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都在急剧下降。据调查,
美国经济今年的GDP增长率为1.9%,比去年的5.0%明显下降;西欧为2.6%,去年则为3.3%;日本为
1.2%,去年为1.7%。这种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对中国进出口的表现影响深远,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呈向下
拉压态势。他认为,今年中国的进出口对GDP贡献率的最乐观估计为-0.7%,悲观估计则为-3%。而这
种进出口的变化还影响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股市以及外汇市场。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日刊文认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损害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过去几年,美
国经济增长强劲,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需求旺盛,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东亚地区的出口额
占GDP的比值高达2/5,出口对于这些国家(地区)的重要性,全球恐怕再没有另一个地区可以比及。该地
区最大的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位于第二位,对这两个国家的出口额占该地区总出口额的1/3。由此不难
理解,为什么最近美国和日本两大巨头经济增长受挫后,亚洲商业信心指数也随之下跌。
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经济增长率是4%。正是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对受灾国家出
口的支持,以及金融危机所导致货币贬值带来的出口竞争力,才使得亚洲走出了危机。但是,目前,亚洲
新兴市场国家(地区)面临着双重威胁:一方面,美国经济下挫,进口需求削减。另一方面,由于商业投
资缩减,全球对信息技术(IT)设备的需求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萎缩。不幸的是,电子设备正是亚洲新兴
市场国家(地区)出口的主打产品。专家预言,如果美国今年的GDP是零增长,则亚洲的增长率将降至
3.9%,是除1998年的金融危机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增长率。
乐观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许小年认为,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
为中国是一个有着巨大国内消费市场的大国。中国的出口有20%到25%是到美国的,主要赚的是加工费和
工资。一旦出口大幅下滑,沿海地区工人的就业和收入就会受到冲击,但总体上影响不大。出口对中国经
济的影响并没有想像得那么大,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出口出现了负增长,但并没有感到特别大
的震动和冲击,如今美国经济放慢两三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亚洲经济对中国的
影响远远大于美国经济对中国的影响,因为中国的出口60%是到亚洲。从2000年的情况来看,虽然中国的
出口比上年增长了30%左右,但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却微乎其微。在2000年第三季度甚至成了负
值。国外对华投资方面,60%来自亚洲国家,而美国只占6%到7%。
英国《金融时报》载文认为,在最近几个星期,资本市场战略投资者认为目前已到达市场的底部。所
有乐观的观点都主要基于一点假设:美国经济利用降息设法避免衰退,并且经济(包括公司利润)会在下
半年开始反弹,一旦投资者“嗅到”经济复苏那么市场会立刻繁荣起来。美国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近几个月
来美国经济增速减缓、股市动荡乃至最近华尔街风暴迭起,并不一定是美国即将发生衰退的征兆,而很可
能是“新经济”调整的突出表现。从支撑股市的基本因素看,美国经济仍然显示着增长的态势,这种优势明
显表现在企业的竞争力、经济的增长点、宏观经济平衡等方面。美国经济在低谷徘徊一段时间之后,很可
能在今年下半年或年底重新回到较快发展的轨道。他们强调,以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为基础的美国“新经
济”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谈及对中国股市的看法时,有关专家预计,中国将是未来全球最强有力的经济体,可望维持约7%的
高经济增长率,这为国内股市提供上涨的良好基本面。更重要的是,中国金融体系脆弱影响资金分配效
率,这将使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激活股市来解决,而国企上市也被视为挽救亏损累累的国有企业,解决其债
务的有效途径。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