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木 @ 2000-10-22
10月20日 热炉效应
这是一个新名词。
市场经济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法律一经制定,它的调控便可以对市场主体形成心理
压力,从而强化市场主体的自律性,所以法律调控具有“热炉效应”。正因为如此,理智的非利欲薰
心的人便会遵守法律规定而不敢触摸热炉,冒犯法律。
扬子晚报近日登载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徐其耀被逮捕案,一时间纷纷扬扬。除受贿外,还生活极
端糜烂。古人有:“除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议论之余引发我们的思考,何以从胡长清、成克杰等一个个被送上断头台,而又屡禁不止。干
部群众有三点议论、困惑和建议:
为什么腐败越反越多?请看数据:
从1993年到1997年3月,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8.39万件,结案63.3
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3.2万多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2万余人,地厅级以上党员
干部1600余人。
又据新华社10月9日电,据统计,199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结案件12万多件,受处
分的县处级干部3970人地厅级干部292人,省部级以上干部12人。1999年全国纪检监
察机关查结13万多件,受处分的县处级干部4092人,地厅级327人,省部级干部17人。
一方面是加大的惩腐的力度,使腐败分子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可能是热炉效应不够,越反越多
了。
何以越反越多?主要这里有一个基础问题。打一个比方说,建高楼是钢筋混凝土的地基,建平
房只要将土夯夯实就行了,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建大厦,需要打好地基,而我们的基础太差。说起来
是实行市场经济了但实际上还在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听京城一位名教授说,40%的市场经
济,60%的计划经济。腐败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盛行是可想而知。需要打好基础,铲除腐败的土壤
和条件。
何以这么些腐败分子身居要职,他们是怎么上台的,任命考察为什么没有人追究用人的失察
呢?现实生活中一段时期一些地方往往是正不压邪,勤廉的干部只能是小吏,他们“玩不转”。用人
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不是说“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嘛!
从热炉效应说开去,我们上上下下要将炉火烧旺,真金不怕火烧,是腐败分子总要显出原形。
既要加强法制(刀制),又要加强法治(水治)。然后才有一句干部自勉的话:权力能使人建立丰
碑,失去监督的权力也会变成自己的坟墓;熔炉能使人百炼成钢,灼热的炉火也会使人变成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