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毅 @ 2001-04-19
新四军在华中
(1943年7月5日)
陈毅
一
七七抗战爆发,我党即在中南各大城市进行抗战动员及组织工作。随着徐州武汉的沦陷,我党即留在敌
后,由城市转入农村,去组织抗日游击武装,掀起华中人民武装抗日自卫的浪潮。一九三八年,新四军奉
令东征,与江淮河汉各地之人民武装汇合,更加强了敌后抗日阵线,由零星游击武装,变为集团的抗日部
队。指挥统一,地区联系,各种战争建设次第兴办,蔚为大观。而敌寇之“扫荡”,亦日益频繁。自汪逆精
卫粉墨登场后,更以“反共”“清乡”为敌寇“扫荡”之前驱。战局之紧张,斗争之艰苦,物质补给之困难,
诚为前此所未有。本年恰为抗战六年度,亦即新四军东征后之第五
年,抚今追昔,训诚良多。试略举敌我一年来军事斗争之诸大端,为本军同志告,并以就正于国人。
二
敌之“扫荡”与我之反扫荡。去年夏敌寇以独立十二旅团南浦部队为基干,向我长江下游苏中区进行“扫
荡”,六月开始进攻南通、海门、启东地区,七月转至靖江、如皋、泰兴,八月九月转至高邮、宝应、兴
化,并第二度进攻南通海门各地。敌之税利武器为水行利用装甲汽艇,陆行利用装甲汽车,水陆配合,且
有大量土著伪军配合,运动迅速,刀锋深入每一农村角落。我一师粟裕部,经四个月血战,始于十
一月初制止其“扫荡”凶焰。北面敌寇于九、十月之间大举“扫荡”山东我一一五师地区后,十月十一月以
十七师团小林部队为基干,以徐州为指挥中心,大举“扫荡”淮海地区及淮北泗水地区泗阳、宿迁、灵壁诸
地,兽蹄所至,并及于津浦路西之夙阳、怀远、定远诸地。敌伪动员数达二万余人,继续“扫荡”亘二月之
久。我三师黄克诚部、四师彭雪枫部、二 师罗炳辉部,均轮番与敌伪纠缠。敌虽曾占我中心地区,终在我
苦战之下,不得不被迫撤退。去年十二月为战局比较安定之月份,但敌寇是时正转移兵力进攻大别山及豫
南友军李品仙、汤恩伯诸部。本军决心自动配合,我二师罗炳辉部、七 师傅秋涛部在淮南路两侧及巢湖桐
城之线予前进敌军之后路以袭击,我五师李先念部在黄岗黄梅及平汉线上发动游击及破击战,均收效甚
宏。敌虽占领英山、潢川、罗山、商城、固始、立煌诸地,然历二十余日之激战,终在我国军抵抗及我军
配合夹击之下怆惶撤退。
当大别山战役进行之际,一月初敌伪不断在南京进行“扫荡”新四军及鲁苏战区副总部韩德勤部队,公开广
播东京报纸社论,连篇累牍讨论“扫荡长江下游中匪军之必要”,且谓“予韩总部苏省府及新四军军部以毁
灭性之打击,是粉碎英美反攻的太平洋总力战之必要部分。”又谓“长江下游富于食盐棉花粮食等战争物
质,实不容渝、共盘据其间。如让其坐大,将为皇国百年大计之祸患”云云。敌寇鉴于多年“扫荡”之失
败,转而与汪伪协商对策,选定人员,专门研究中国内战经验,尤注意于江西时代围剿与反围剿的战略战
术的研究。敌寇二月间草定之进攻计划纲要,其为日后攻战所证明者,其概要如下:敌寇判断鲁苏战区副
总部及省府与新四 军军部均集结于旧黄河与射阳河之中间地带,东至于海,西至运河、高邮湖,两部常在
该地带流转。敌寇决心以三个师团之兵力,进行大举包围,由西向东,由南向北,以实现歼灭我军于海浜
之迷梦。敌寇计划之毒辣于此可见。敌寇之准备迅速就绪,于二月十二日即开始进攻,北面出动之敌为十
七师团,由淮阴、涟水进攻,南面之敌为十五师团、卅五师团及独立十二旅团,由兴化盐城北攻。十七、
十八两日敌寇即在阜宁城、东沟、益林、夙谷村、曹甸一线上,完成其合击计划。本军三师黄克诚与韩总
部互为角奇角,策应得力。韩部于二十日后分批突围,渡运河西移。敌寇乃以全力“扫荡”我三师部队,及
于整个盐阜地区。敌方分布据点构成大小包围圈,敌人大小合击数十次,企图打网收网,以期一举而得
鱼。
我军反击突围,时分时合,忽现忽隐,敌我双方极尽其纠缠、迂回、扭打之能事。当此之际,我一、二、
四师粟、罗、彭诸部,出动部队援助友军,打击敌进军之后路。在路北侧翼二月二十四日彭部攻克泗阳之
洋河镇据点,韩部突围路经此间,彼此配合,恰收协同对敌之效。韩楚箴先生曾驰书致勉谢。我们深感援
助友军共同杀敌,乃我们应尽之责,本军愿以更大之配合期诸将来。二月二十三日我一师粟部攻克南通东
北曹家城,孙窑等地。二师罗部乘虚以奇袭入淮阴城内,夺获敌马匹甚多。淮安淮阴两城闭门数日。敌寇
正面进占盐阜区,既难于站稳,而翼侧又受威胁甚大,顾此失彼,乃被迫撤退,敌寇宣称之盐阜滨海“扫
荡”,遂于三月中旬结束,敌寇于三月中旬,自信其可靠之侦察,判定本军军部西移皖中无为、桐、庐之
线,并以另一部南移苏南之茅山地区。敌寇不顾休息,复于上月十七日以大军进攻我三师之巢县、无为地
区,并在苏南茅山地区加紧其第四期“清乡”,此为盐阜地区大“扫荡”之尾声,亦即敌伪夸称对新四军之穷
追计划。巢南战局至四月初略趋平稳,而苏南敌伪之“清乡”工作,则已进至所谓第五期矣。我六师谭震林
部活动于苏南地区,出没南京镇江城下,穿插京沪线上,为本军斗争最艰苦之区。一
年来经过四次“清乡”,至今尚在坚持不懈中。
敌独立十二旅团南浦部队于“扫荡”盐阜区后返驻苏中,即于四月初连续进攻李明扬、陈泰运、黄逸峰诸
部,我粟师迭与配合,不分畛域,使本军地区友军能够自由转移,能够获得必要供应。李陈两将军与本军
抗敌合作之亲善关系,诚为敌伪所嫉视。此种抗战中的真诚团结,应随斗争的愈加紧张而愈益巩固。敌之
十二旅团长南浦乃敌方专任之公共指挥官,进驻苏北已历三年,日与本军接触。三年来其所属五个大队
长,保田阵亡,石井负伤,部队消灭近三分之二。发动伪方向我军清剿,为南浦得意之作,南浦亦以此自
夸。今则以清剿苏中,后未完成任务,复与伪方矛盾加多,不能协作,南浦因此去职,继任者传闻为小林
师团,伪方为张北君,我一师在苏中之反清剿战斗必更加紧,可以预测。
我五师李先念部队活动于武汉重镇之外围及平汉路之两侧,北则肩摩皖豫,南则襟带江汉,远出挺进,艰
苦辛勤,独立支持战局者,迄今亦五年矣。今春二月十五日,武汉敌寇向长江与汉水间之三角地区进袭我
国军一二八师王劲哉部,沔阳以西地区失守,我五师即在汉川天门之线进袭敌寇,给友军以支援,迄三月
八日,敌寇发动长江南岸攻势,分五处于岳阳沙市间渡江,进占公安、石首、华容一带,我五师即在敌后
发动全面配合对敌之破击战,五月中转战于宜都、安乡、南县诸地,复先后在潜江、沔阳、监利、襄阳等
地发动游击战配合。总之,今春敌寇三次进攻我国军正面,我五师即三度在敌后痛击敌人,配合作战,其
中以四月廿一日我五 师攻入蕲春城,三月十日进攻黄岗柳子港两役,对敌震撼之力最大,尤为当地绅民所
称誉。
三
本军战斗举例:
(一)去秋九月二十五日南通战斗,我军歼灭敌保田大队长以下日兵八十五名,伪军三百余名,战斗形式
为伏击。该敌于夏家渡被我待其半渡袭击之,敌退守沿岸村庄顽抗,我继攻至半夜,放火围歼,始克竞
功,敌伪全部就歼,生擒三
名。战后我军检还保田尸首于南通,以示我之伟大器度。敌方收尸覆信感谢谓:“贵军战后归还战骸宽仁厚
德,诚贵军政略之胜利”。是役我军由奇袭转为强攻,伤亡亦达百余名。这一战役之意义,在于阻止了敌伪
下乡挺进之企图。
(二)去冬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定远之敌松尾中队长率敌伪四百余,事前诡秘进攻,突然企图一举而歼
灭我驻在定远东南老人仓之驻军和党政机关。我军仓卒应战,予包围之敌以反包围,酣战至午,定远敌大
队来援,复陷我军于二度围困中。我军应战至夜,突围而出。是役敌伪伤亡五十余名,我军伤亡数目略
等。老人仓虽沦为敌伪据点,然迄今敌未敢再出。又三月下旬,淮阴淮安之敌逐日向我淮宝区推进据点,
企图蚕食我军根据地,四月初已进至顺河集,企图进占高良涧、蒋坝之线,控制洪泽湖东岸,对我作更大
之危害。我军于四月初袭击顺河集之敌,敌退至陈集。四月十日夜我军大举进攻陈集,亘一昼夜,敌三路
来援,复放射糜烂性瓦斯以自救,十五日天明我主动撤退,敌我伤亡均重,是役后敌向南推动之计亦不得
不自动放弃矣。
(三)今春敌寇扫荡盐阜区之际,二月下旬即密布据点,计二月末到三月初,在不及两县范围之地区即新
增据点六十
余处,妨害我军民居住活动甚大。我军乃于三月中旬复发动拔除据点之反击战。三月二十五日我军进攻阜
宁西之陈家集,战斗当夜开始,敌据屋顽抗,继以火攻,战至天明,敌不支突围。阜宁城之敌来援,亦被
我军截击于中途。是役敌卅五
师团之騵智也中队计八十名全部歼灭,伪军一部亦同归于荆我军伤亡计营长以下百五十余名。除了此役以
外,还有八滩单家港建阳诸地之著名战斗。敌不得已乃紧缩其据点,将新增之六十余据点减至十一处。敌
寇密布据点,即所谓钉铁钉之政策。我军拔除据点,即所谓拔出铁钉之战术。钉铁钉之力甚大,拔出之力
必超过之,始克有济。战斗之凶恶残酷可以想见。
(四)今春三月十六日淮海区敌寇分兵十一路,计敌兵千余人,包围我进驻梁岔之部队,企图以铁壁合围
全部歼灭我军。我军闻讯,灵活转移,跳出包围,敌跟踪追击,复于十
七日续行第二次合击计划,双方遭遇于涟水老张集朱杜庄一 带,激战半日,我军复于黄昏后突围,转移至
跞皮镇刘老庄等地。十八日晨敌三度合击,我军先头部队安全突围,而后卫陷入重围中。我军乃就田野间
之交通沟进行拒抗。第一阶段,我军进行突围,屡次与敌肉搏,均无效,乃决心固守待援。第二阶段敌见
我转攻为守,欺我废弱,以大队骑兵向我猛冲,为我军击退,其冲至防御工事前沿之敌,下马肉搏,均为
我刃毙。第三阶段,敌悉知我仍不易与,乃选择较远距离,重新配备火力,以机枪大炮集中放射,对我进
行火力毁灭。是时敌寇知我军已突围无望,乃妄想降服我军,无耻的伪军乃开始其招我投降的火线喊话。
我军将士坚不为动,乃从容将机枪步枪折毁,并将文件杂物付火,将忠骸掩埋后,乃集中未伤者之廿余名
进行最后之突围。战至下午五时,终全部殉国。此我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第四连全部,连长白思才、副连
长石学富、政指李云朋、文教孙尊明、排长尉庆忠、蒋员连、刘登甫等以下计八十二人,无一投降者,无
一生还者。鸣呼壮矣。敌寇虽歼灭我军一连,其损失亦相近。此役敌寇所获者无一可用之武器和杂物。伪
方传出消息,敌军对于我军壮烈殉国之牺牲精神,深致敬佩。当地人民于战后三日内,即将忠骸举行公
葬,题为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谒者无不低徊流涕。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
励来兹。惟本军转战敌后,长年累月,应与敌之包围作斗争,切忌陷入敌之重围。此战术上之重点,本军
将士宜知所警惕者也。
(五)四月二十四日我军进攻运河西岸之洋河镇,经六小时战斗,歼灭敌伪军四百余名,残敌据房屋顽
抗,我军以洋油火攻,房屋全毁,敌寇无一得脱。当我军在洋河镇上向民众收集火攻材料等,均照价给
钱。洋河固苏北大镇,长十余里,战斗前后我军秋毫无犯。而后洋河伪军给罗圩伪方信称,洋河一战,人
心大变,并谓新四军固不仅以力服人,且能于作战混乱之际,表现其严明之纪律,如此服人以德,谁不钦
佩云云。
(六)苏南我军于四月十五日奉令渡石臼湖(溧木之西高沟以北)西向游击,十七日进至明觉寺附近,当
被敌寇发觉,天明时敌寇四路包围,双方遂于石臼湖东冈前堡新张家小赵王家东王撫之线,发生肉搏激
战。敌寇企图全部压我投入石臼湖葬身鱼腹,我军背水抗敌,士气倍增,激战至夜,我军全力突击明觉寺
方面之敌,敌不支溃退,撤围而去。我军当夜安全执行渡湖西进之原定计划。
四
战局平衡,分散兵力,巩固其占领之点线,集中兵力“扫荡”其攻击之目标,此敌寇战法之大要也。全面出
动,以包围我军之根据地寻求我主力决战,此敌寇“扫荡”初期之动作也。密布据点,进行封锁,布署不断
之大小合击,以肃清其占领地区附近之我军,巩固其已得阵地,此敌寇“扫荡”中期之部署也。“扫荡”末
期,则进行所谓篦梳式之“清乡”,其目的不在打击我之主力军,而以全力摧毁我方之党、政、群众组织,
厉行其归化运动,即所谓政治“清乡”是也。
敌寇进军之初,先以军事镇压,火烧掳掠,无所不至,继则进行其怀柔政策,以“反共”口号掩饰其毒谋,
妄图使居民健忘而堕入其彀中,伪方上下,则为虎作伥。敌寇之分区“扫荡”,为敌寇兵力不足之证据。敌
寇“扫荡”时期有继续至二月以上者,虽较过去为更持久,但终不能弥补其时间之中断。敌寇之施用毒瓦斯
以及所谓三光政策怀柔政策等,均为敌寇外强中干、力量不足,对我无可如何之表现。此一年来敌寇“扫
荡”之规律也。敌寇之所得,在予我根据地以极大之破坏,予我部队以相当的损失,但不能予我以根本歼
灭。
敌寇之所谓胜利,盖暂时之胜利,军事掳掠之胜利,战术上之胜利,而战略政略上之失败则与日俱增。敌
寇亦自知之矣。
分散游击以削弱敌集中之优势,集中兵力以突击敌之薄弱部门,此我军反扫荡之战法也。“扫荡”初期避免
正面恶战,而必予前进之敌以阻滞。“扫荡”中期,相机击敌而必予敌新建之据点和封锁以适当平毁。“扫
荡”末期,则必予敌以有力反击,并痛击伪部,以剪除敌寇之羽翼,歼灭敌寇以动摇伪部之心胆。我军抗敌
有方,则伪部人心思汉,此乃事理之必然。
我主力为反扫荡的骨干,灵活转移,在适当时机予敌以致命打击,地方军之时隐时现,零整互化,民兵就
地游击,就地坚持,神出鬼没,及于敌伪之卧榻居室,构成敌伪之日常恐怖。三者互相配合,互相转化,
使敌伪难于捉摸。敌伪虽强大,终必低首于此。在军民联合打击之下,“清乡怕不清,扫荡白费心。”此为
敌占区人民之民谣,实为对敌寇扫荡之正确结语。“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新四军,新四军,
你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来参军,”此为华中人民要求参军前线之歌谣。盐阜区士绅慰军大会,其传
单有云:“运用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时分时合,神出鬼没。或攻或守,将卒用命,民族精神,发挥无
余,民气鼓励,收效甚宏,于此足知中国之不会亡。”阜宁国民党书记长某君称:“敌寇以泰山压顶之兵
力‘扫荡’新四军,新四军能保全主力,已属难能可贵,不料又大举反击,恢复失地,足抗战必胜之前
途。”
淮海士绅见农抗会领导之民兵活动,使敌不敢下乡滋扰,盐阜区士绅见民兵作战得力,土匪乘机窃发,为
民兵削平,交口称誉“党政方面有远见”,并谓“始知减租减息扶助工农政策为抗战建国之大端。共产党能
担负艰巨,又能让人民同享其成,乃知我等以前之不满,属于浅见”云云。救国会领袖邹韬奋先生适来华
中,亲见反扫荡军民合作情况,指出“新四军与士绅朋友密切配合,能于生死之际互相信托,于敌伪高压之
下,毫无背离,此乃中共统一战线政策之伟大成功,绝非谄言。余不亲到敌后根据地,余亦不信能做到如
此成功之地步。”苏中有九十老人某君自言:“几十年来,数经世变,凡大战兴起于城市,匪乱必起于乡
闾,战祸之直接损失尚小,战祸引起之兵荒匪乱使人民受祸甚大,不料苏北处在经常与敌伪对战中,大军
转移吾村,月必数至,甚有日必数至者,而乡闾秩序井然,无跑匪畏兵畏匪之累。此乃党政办事之得法。
战后之天下太平可于此卜矣。”沪上文化界某君等获悉反扫荡中我军与苏北友军配合作战的情况,为之大
乐,远道驰出,申其敬佩。以上为人民对本军之评论,其于本军之缺点或略而不言,或嘉其长而宥其短,
或言其大而忽其校以本军之实况当之,自省仍有愧恧之处。然而反顾国人中间,亦有人以“游而不击”的蜚
语,诋毁本军。古人云,止谑莫如不辟,止毁莫如自修。本军素以此义自励。但上述人民之言论,固系公
正之判词,当为国人所共鉴。
五
克服困难,迎接胜利,抗战第七年,时局对日寇必日益不利,其疯狂镇压敌后,必日益加紧,严密扫荡必
然来临。本军决心不惜重大牺牲,换取坚持敌后支撑全面抗战之代价。本军损失固无可避免,而敌寇亦不
能不付出重大代价。战局之必趋更加严重,此困难之一面也。
抗战第七年,华中根据地平原地区甚大,战局时紧时驰,尚有喘息余地。今则敌我战区趋于狭窄地带,寸
土必争,进退皆非易事,游而不击者必亡,击而无力者亦必亡。既游且击,击必得力,此本军在敌后生存
发展之道。违者必降,为敌寇之降虏。其证例甚多,无庸列举。惟本军在武器拙劣和弹药缺乏的条件下,
向强大之敌寇作战,故战斗之夜间性、白刃性、流动性、短促性、群众性表现最为明显,伤者多重伤,重
伤者多死亡,此医药缺乏之所致,此困难之又一方面也。
自皖变以来,迄今仍有友军不断予本军以高压,我五师六师方面完全处在两面被夹攻之地位,我四师亦常
在被友军袭击状态之中。本军忍辱负重,不愿轻启事端,扩大事态,一
切仅限于严正的不得已的自卫。去秋浙赣路战役爆发,苏南皖南友方千里撤防,本军无一兵一卒南进,此
为铁铸之事实,为江南友军官兵地方绅民所目睹者。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援助敌后抗战之孤军,撤消摩擦
方案,放弃特务政策,此本军所馨香祈祷者也。国内关系僵持不决,友军煎迫迄未停止,此本军处境困难
之又一方面也。
近年法币贬值,百物飞腾,敌后部队给养更见困难,去冬以还,本军即采“寓兵于农”之旨,从事生产,力
求自给自足。比者黄梅初熟,麦黄菜青,荒地辟而水利兴,耕耘多而收获大,官兵生活略有改善,人民负
担亦为减轻,此我军生活之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之又一方面也。
以上仅就内部外部之困难条件大体言之。本军将士身经数百战,出生入死,一心一德,政治觉悟和战斗能
力均历经考验,加以当地各界人民同情环绕于本军者数百万人,人民乃本军之父母,本军乃人民之卫士,
故本军虽临万难,信心坚定,始终如一,盖困苦艰难之来,既无可避免,惟奋斗不息,尽其在我者,足以
克之。最后之胜利,盖属诸最后之搏战。孟子云,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本军对国家民
族之忠悃,庶几近此。如何以民主方策澄清时局,外以适合国际民主之潮流,内以解决多年内争之纠纷,
万方有罪,反躬为上,是非混淆,民意是从。是在明达者一转念间耳。抗战六周年,胜利在望,克服困
难,以迎接新时代之胜利,本军将士谨以此自勉,并待教于国人。
(选自《解放日报》194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