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工场
杨振宁纵谈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作者:毕式明等 @ 2001-04-21
杨振宁纵谈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毕式明、楚亚杰、李开生、罗桂香
●20世纪中国科技进步惊人
●世界经济发展将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讯业、生物工程为火车头
●科技发展带来诸如道德、社会、经济问题,都将引发出一些新的学科
●中美教育体制应取长补短
16日下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应“广州新华科技论坛”之邀,莅穗作了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的报告,并欣然应聘为该论坛的名誉主席。
在提到2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时,杨振宁教授用了“惊人”一词。他说,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在
20世纪是很落后的,这是完全错误的。他说,新中国成立前他在合肥,当时合肥的文盲人数至少在9
5%以上,而现在,他所到的中国每一个城市基本上都没有青少年文盲,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不仅如
此,新中国在建国不到15年的时间内就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又在2年8个月后研制出氢弹,而法国做同
样的事用了8年,这一令世界震惊的科技成就证明了中国的科技发展是神速的。
杨教授认为,未来30年全球化的趋势将继续;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将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讯工
业、生物工程为火车头;学术的定义将有显著的改变,专业将越来越多,科技发展带来的诸如道德、社
会、经济问题,都将引发出一些新的学科。杨教授还比较了亚洲与美国两种不同的教育体制、亚洲学生特
别是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差别,他说美国学生在学业上有广泛的兴趣、进行不规范的训练、活力充沛、
有自信心,但是傲慢和自大;而中国学生限于狭窄的专业、进行扎实的操练、按部就班、安静、谦逊、沉
静,但缺乏自信心。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更适应大多数人,而美国的教育体制则适于极少数的如比尔·
盖茨等精英分子,两种教育应取长补短。
16日的报告会上,88岁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也亲临现场听讲,博得了与会听众的热烈欢迎。黄
华华等广州市委领导及党政部门领导、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共1500多人参加了听讲。
小资料:杨振宁教授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
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在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1957年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来源:《南方日报》 2001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