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随笔苑
一组文史兼备的大散文
作者:浦玉生 @ 2001-04-23
一组文史兼备的大散文
--读《范堤沧桑》
浦玉生
饱经沧桑的范公堤,是海滨一隅文化的象征。我对这块土地风情、掌故的了解,可以说是相当深入
的。等到读到《范堤沧桑》一书,我有了新的感觉。
该书,仓显著,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不久前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分“人物春秋”、“名胜古
迹”、“革命传奇”、“史海拾贝”四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黄海之滨一角。这里记述了千百年来发生的一
个个动人的故事,演绎了一段段美丽的风情。读完该书,我对这片黄土地的感情更深了。
我是在这片黄土地上出生、成长的,应该说我对这片土地相当的了解,比如,这里的民众有祭张士诚
的习俗,每年七月三十,草堰人在北极殿点蛤蜊灯,纪念地藏王,在明朝朱元璋统治期间,又不能明祭,
这一日是张士诚的遇难日。地藏王实际是祭张王。其实这个习俗在南通地区是颇为相似,在苏州地区是七
月三十烧“狗屎香”,是九四(张士诚小名九四)香的讹其音。《范堤沧桑》一书有新的记载是,每年8月
18日,草堰人要举行为期3天的迎神赛会,表面供奉都天大帝张巡,实际上是纪念张士诚。5月18日
是张士诚的生日,草堰人定了8月18日迎神,也不过是避明朝官吏的耳目罢了。研究张士诚,对破译施
耐庵写《水浒》之谜有积极意义。(《北极殿址话旧》)
对下明闸的了解是七八岁时,暑假期间下乡来到外公家,那下明闸不过里把路。我的祖父浦再青曾经
作为包工头,参与过下明闸的建设,那时我家是最兴旺之时,后来就走向了贫困。等我到10多岁我就去
访过这个早已不能起作用的但名气又是很大的挡潮闸。《下明闸史话》一文介绍,该闸是民国二十二年由
上海裕庆建筑公司承包施工,闸成之后,由宋子文题词命名,全国经济委员会工程处处长席德炯受里下河
工程局长须恺之请拟定了《建筑斗龙港下明闸记略》的碑文,以示纪念。之后江苏省主席顾祝同批准兴建
王港闸、竹港闸等闸,两闸均于民国二十三年春完工,但在大丰四闸中,下明闸为这四闸之首,起着泄
洪、挡潮、蓄淡的重大作用。如今的下明闸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而代之而志的是一座新闸斗龙闸,成
为大丰的一个风景名胜地。
唐诗有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我们有的时候,不学不问造成很多
不知,如大丰第一楼的同乐楼,就是进入大丰市区河滨公园顶头的老大桥东侧的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砖木
结构的楼房,这就是同乐楼。30年初由“苏皖边区绥靖军独立第一旅旅长”--伪旅长谷振之与恒太衣
庄、伪邮局等合股投资兴建。1945年11月,苏中公学在校长夏征农的带领下,从兴化沙沟造不大丰
(时称台北)办学,其学员1500人左右,同乐楼住满了苏中公学的学员,20世纪50年代,同乐楼
一度是文化馆所在地,嗣后一直为旅馆和饭店等营业场所,普普通通的别致的小楼,有着不同寻常的故
事。不读书就会有所不知。
仓显同志这组史志性质的文章,用了大散文的笔法写成,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使读者获益不浅。当
然如果文学色彩更加浓一点,那就更好了。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史学家王春瑜打电话问我,小海这个地方是否还有
一座明代故居,作为大丰人,我还不能一下子说清楚,这时多么需要仓显同志这样的书籍更多一些。对每
一个读者来说,要经常问一问自己: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