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世界进入无边界经济时代
作者:鲁杰罗 @ 2001-04-24
世界进入无边界经济时代
世贸组织总干事 鲁杰罗
在哥伦布时代以前,海洋把世界分开了。现在海洋又使我们联合起来。上万公里的光缆把海
洋和大洲连在一起,数百万个声波和电磁信号通过我们地球的上空。这个全球网络一天24小时传
送商业合同、现金转拨、医学信息和教育资源,超越瞬时时区、边界和文化界限。90年代的贸易
新路线是激光光束和卫星波束。货物不是丝绸和香料,而是技术、信息和知识。
现在,随着90年代即将过去,种种迹象表明,正在往一体化过程增添一个新的因数,数字技
术和通信网络正在为关键部门形成日益无边界的经济创造可能性。在过去10年内,电信的计算费
用明显降低,而速度和容量增加。现在,越洋电话呼叫费用仅为60年前费用的1.5%。据世界银行
预测,到2010年这个费用还要降低三分之二,每分钟约3美分,越洋电信几乎是免费服务。计算能
力的成本也迅猛下降,1960年以来降低了99%。60年代中期,一个晶体管卖70美元,现在用百万
分之一美分就可以买到。这样,千百万普通人都可以获得计算能力。1995年,全世界销出计算机
约5000万台,而出的汽车为3500万辆。
这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日益无边界的经济也许最好用因特网来表征。因特网在20多年前创建,
每年以一倍的速度扩大,已是全球和地方的通信工具和知识资源。全世界已有5500万人与因特网
相联,2000年这个数字可能达到5.5亿,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0%。因特网决非唯一可使用的通道。
其他技术,如计算机化金融市场、电子邮件、电话电子数据交换等,都在推动我们迈向一个以信
息为基础的更加无边界的经济。
正如80年代以后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改变了制造业的面貌,无边界经济的出现也可能同样显
著的改变服务业或“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这些产业在许多经济组织成员国里已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70%以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50%。人们曾认为,大多数服务生来就是不可贸易的,因
为这种“产品”是人,不是他们的体力就是他们的脑力,出口品需要以物理形式出现在国外市场
上。对于许多服务来说,由于微芯片的发明,这种传统观点受到了迎头痛击。
现在,任何一种可以数字化并用电子传输的服务都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生产和提供,时间
用秒来计算。成千上万的人已坐在家里的计算机面前对书籍、联机报纸、录像甚至汽车进行“电
子购买”。但是,更大的革命性影响将发生在企业内或企业的贸易上。计算机软件、医学信息
、教学课程、数据处理、法律和建筑设计服务等一切产业都可能成为一个日益无边界和竞争环境
的一部分,在这种环境中,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都在一个“虚拟”世界市场中运作。我想
谈谈定义这种无边界新经济的几个关键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地理、时间和边界越来越无足轻重。贸易惯于受地理的现实所决定,地理位置
是国家比较优势中的一个因素。目前在一些重要部门,地理位置对贸易将无关宏旨。意义最大的
也许是市场淮入壁垒和成本的降低,或可以开办新企业,更多的供应商可以进入一个市场。从这
种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得益的不只是消费者,中小企业以及大型多国公司现在也充分参加这个全球
市场。边界将是电子交易的另一个潜在受害者,软件、服务或信息的电子迄今最接近于单一世
界市场,这个市场不是由产品、往来文书和边检而是由电子字节和激光速来决定。数字经济在
计算机空间里运作,没有有形实体,更不用说国籍了。例如,一个软件包在新德里升级,向西雅
图一公司提供,又在北京的因特网上下载,那么它是哪个国籍?诸如此类的问题将来会越来越多,
从而对国家的政府提出重大的政策挑战,这种挑战甚多,从原产地惯例的实质、法规和标准的执
行到对在计算机空间操作的零售和消费者的征税。
第二个特征是,信息日益成为关键资源和一体化过程的一个主要推动力。恰如勃兴的贸易的
资首先推动了80年代的全球化,现在,正是技术的获得与竞争决定着无边界经济。当然,这种技
术扩散不是新鲜事。各时代人类进步的过程大部分正是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过程,新鲜的扩散
方式,计算机、电话和传真机网络的扩大正在加速这一过程,并拓宽它的范围。这种信息推动的
经济与传统的土地、劳力和资本经济根本不同。它不被限制在任何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内。它是可
以移动的,并且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发展,从而抹煞过去决定经济潜力的许多特征。这种知识
推动的经济不会取代其它经济活动,工厂和农耕不会消失,软件不会取代我们所吃的食品和我们
所开的汽车。但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方法。以有史以来就与我们同在的最传统的经济活动农
耕为例。机械化、运输、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彻底地转变农业生产和分配,现代农业有时已
近似于服务业,与传统农耕截然不同。同样的转变也正在采矿、林业、运输及其他行业中发生。
一个结果,制造和服务、产品和工艺、所谓“高技术”经济和较传统工业或资源经济之间的很
多旧区别模糊了。但最重要的结果是带来更大的增长和更多的工作岗位。
例如在美国,1996年按实际工资和收入计算,高技术工作占了增长额的20—25%。1996年高
技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总计达420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5%。这导致第三个特征:无边
界经济是使地区和国家间关系实现平等的潜力。比尔·盖茨预测了“无磨擦资本主义”时代的光
临。这个概念是,信息的自由与平等获得将使我们与以往相比更靠拢一个完美的市场。我要补充
的是,它有潜力往机会均等引入一个新的因数。在个人水平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一般人越来越多
地拥有新的生产“手段”,即运转先进的信息推动经济所需要的教育、技能和诀窍,资本家和工
人之间的旧差别正在模糊。在全球水平上,南北之间的旧差别正在被拥有技术并实行全球化的国
家和仍然落后的国家之间的新差别所取代,或者正如世行里查德所说,“快国家和慢国家、好学
国家和守旧国家、被重视国家和被遗忘国家、100%可靠国家和不可靠国家”之间的差别正在取代
南北差别。这些预测不是指某个遥远的未来,这样的变化现在已经发生。我们正在经历经济力
量向南和向东的转移,这种转移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将和柏林墙倒崩一样明显。世行预测,从现在
到2020年,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56%,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占世界总值的份额将提高一倍
,从1992年的16%左右增加到2020年的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加快。英国花了
150年或美国花了100年达到的工业化水平,亚洲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这是经济史上
最快的发展过程(鲁杰罗在另一个讲话中说,首批工业国家实现人均生活水平倍增的时间为:英国
58年、美国47年、德国43年、日本34年,但从1966年以来,韩国仅花了11年,智利花了10年,
中国花了9年——译者)。几占世界人口的30%即超过15亿人口的10个发展中国家,1989—1995年
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一倍。由于信息技术的传播,这个工业化水平会进一步加快并扩大。这一
重要的经济和技术进步成就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实际影响。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要我们牢记,过去
50年里贫困明显减少,其成就超过以往500年。营养不良率降低了三分之一。到本世纪结束时,成
年人文盲将减少五分之三,4050万人将获得基本的教育和医疗保健。更加明显的是,发展计划署
谈到下世纪初叶消除全球贫困的潜力,这种想法几十年前还只是空想,但今天却具有现实可能性。
我们有许多机会。“创造未来”中实际需要做的事很多。低估目前世界经济中的许多竞争和
结构问题是错误的,需要国家政府和国际机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
,我们就有实际潜力在10年内使世界贸易增加一倍。20年内世界产值和资源增加一倍,发展中国
家经济增长率比发达国家高一倍。忽视这种潜力同样是错误的。我们现在这个历史时刻很像500
年前哥伦布独步的时刻。正如17世纪对海洋的征服开始了欧洲和新大陆迅猛发展时期,我相信我
们对地理的最后征服也可以开始带来一个同样生机盎然的世界发展时期。为发现这个新世界,我
们必须寻找新的方式来驾驭我们的集体力量,像过去开辟贸易路线的那些无畏探索者一样富于幻
想和冒险。
(肖毅摘自《跨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