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岛
成就事业的六大误区
作者:明庭雄 @ 2001-04-24
成就事业的六大误区
□明廷雄 编译
罗斯·科尔拜是美国中西部一家公司的市场调查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了数百次调查,几易
其稿,终于完成了他的市场营销报告,并赶在周末之前及时打印出来,分发到各部门主管手里。他想这下
子自己可以轻松轻松了。
可是当他做好这一切之后返回办公室时,他的顶头上司已经铁青着脸等在那里了。她说她对这份报
告的内容感到十分不安,并要他马上把发出去的文件全部收回。原来,尽管这位上司给了罗斯一份发送部
门的名单,但罗斯在执行发送命令的同时忘了把报告内容在发送前让她最后过目。可是要想全部收回已经
来不及了,当罗斯推开总经理办公室的门时,发现他正在阅读刚刚送去的报告。
罗斯以前就曾跟他的顶头上司有些摩擦,这下可就惨了。她认为罗斯这是篡夺她的权力,有意让她
难堪。罗斯在后来的工作中明显感受到了莫名妙的压力和苦不堪言的障碍。
罗斯的经历说明的只是这么一个基本的事实:有时无论多么小的看上去完全无意的一次失策,都会
成为你成就事业道路上的一个大陷阱。幸运的是,只要我们知道这些陷阱之所在,我们就能避免跌入其
中,从而少受损失。
下面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最常陷入的6大误区:
1、做事没有计划
在工作中跟人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当你同某个有能力左右你事业的人发生冲突时,你要
时刻这样自问:我到底想要取一种什么结果?在事情有可能恶化之前,准备好对策,并设法执行这一对
策。
埃伦·特赖恩在一家公司做部门主管,发现她的一位同事工作量比她要轻得多,但薪水却比她高。
埃伦十分生气,但头脑却相当冷静,她并没有怒气冲冲地冲进老总的办公室去质问为什么。相反,她仔细
地把自己要说的话琢磨了一遍,并明确了自己的目的(说服老总给她加薪),这才坐到了老总办公桌的对
面。她心平气和地摆明了她和同事各自的工作量和责任轻重。老总回答说,是公司决定由谁担任什么职
责,并不是他个人说了算。埃伦当即按事先想好的答案给予回答:“如果你本人强烈地认为,我们至少应该
平等地付酬,那事情的结果才不会有悖公正。”老总说他得好好考虑一下。第二天,埃伦的电话响了,结果
可想而知:她加了薪。
埃伦只是争取她知道是对的东西,高明的是她处事的方式,让老总最终成了她的同盟,她因此
如愿以偿。
2、缺少明确的期望
一个人如果不理解其雇主的“宪章”,就有可能跌入最常见却又是最可避免的事业上的误区。如果你
的老板没有花时间来适当地解释对你所处职位的要求,你就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直到你准确地了解到他
们对你的期望。但不要把提问局限于枯燥的日常事务,而要多问以下问题:“我们这个部门的目标是什么?
我该怎么做才能跟公司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这一策略帮了莉萨·詹姆斯的大忙。如今她是加州一家塑料和电子公司的行政助理。7年前,当她被
调到一个新的部门时,她发现自己不仅要为质检部的经理工作,同时还得为另外几位经理效劳。
由于莉萨的工作量大而又轻重难分,她不得不每日工作10个小时以上,之后还要把活儿带回家干。
为了阐明公司对她应该有的期望和她自己在事业发展中的追求,她跟她主要效力的部门经理合作,一道起
草了一份目标清单。这份清单非常有效,以至公司老板每年一度都据此来评判她这一年的工作业绩。
如果你的老板对你应达到的目标还不太明确,你不妨试试如下策略:阅读公司提供的有关人的职责
的文件,甄别出其中你认为是最重要的2至3条,然后去见你的老板,让老板核实一下他是否认同。如果认
同,则当作自己今后的工作目标执行之。
3、不注重人事关系
做房地产生意的金科玉律是注重优越的地段,我们工作中的金科玉律则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幸的是,许多人只知集中精力埋头于手上的工作,从不跟本单位其他部门的人员培养和建立有益的人际
关系。当你需要跟其他部门的同事协作时,麻烦就来了。
几年前当萨曼莎·贝克在加州一家电脑公司调换工作时,她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深有体
会。她的第一个职位是当实地促销部经理,她总是为报销下属的开支而跟该公司的财务部门争得你死我
活。但当她走上新的岗位,成为职业培训部的主管时,她仍然需要财务部支持她的职工培训预算报告。
由于财务部办公机构远在另一座城市,萨曼莎采取的第一步就是亲自上门拜访,尽力赢得他们的好
感。“我决心理解他们的职责以及他们自己的培训需要。”萨曼莎说。幸运的是,她得到了该公司一位财务
主管的支持,对方认同萨曼莎的职业培训部可以帮助培训和提高他的下属员工。于是两人结成了长期的同
盟。结果是萨曼莎的培训项目大获成功,并且她的培训计划还被该公司驻德国和日本的分公司所采纳。
在你所供职的机构里赢得同盟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同盟替你说话,更能让你受到高层主
管部门的赏识。毕竟,仅仅靠个人的工作实绩来达到此目标是不容易的。
4、在小节上吹毛求疵
任何机构都不可能没有问题。那些从大局出发,迎难而上,作出决策的人自然崭露头角;而那些不
断地在小节上对某一决策唠叨个没完的人则因他们的处事作风而倒人胃口。
如果“吹毛求疵”是一种毛病,则不妨试试所谓“聚焦”的策略。当你拍照时,你总是把重点放在要
拍摄的主要目标上,其次才考虑其背景。同样地,如果你能聚焦于任何决策的最重要的部分,你会发现那
些次要的问题就会淡出,你作选择时就容易多了。
马丁·埃杰如今是华盛顿州一家公用事业公司的工程师,他从前的经历恰好能说明这一点。他
在部队服役时就曾面对过一桩十分痛苦的决定。
当时他的一位好友跟他一起参加一项十分紧张的建设项目,可这位朋友不经允许私自开了小差。这
种行为所应受到的惩罚通常是极其严厉的,马丁的下属们都指望他能网开一面,放这位朋友一马。但是当
马丁对这一事件进行“聚焦”考虑时,他还是决定报告上去。他解释说:“当时对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维护
我作为一名军人的正直品格。”假如马丁只是看到问题的小节,他有可能既失信于司令官,同时又在士兵中
威信扫地。
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5、专长过于狭窄
最近有一份调查表明,60%的经理认为缺少发展和适应的能力将是事业失败的预兆。
只有确保你能够发展各种各样可以广泛应用的技能,你才能较好地在你现在的雇主或新的雇主面前
推销你自己。实际上你展示给别人的是你能够快速学习、快速适应的能力。当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相当迅
速,只有让别人知道你有很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才是你可能找到工作的最好保证。
大约在4年前,约翰·斯莫科姆从波斯顿的一家工程公司下岗。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份新的工
作。尽管他的这份工作——工程出版物管理是高度专业化的,但他在其他许多领域都学有专长。比如,他从
前在学校当过教师,他就利用其教学经验来帮助公司开展培训项目。
约翰去劳务市场找工作时,能够写出几份不同的简历,每份简历分别突出自己不同的技能。不到4
个月,他就成功地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薪水跟原来的工作一样,职责是帮助一家公司培训雇员。1996年
6月,他又重新被原来供职的工程公司雇用,这一次是在该公司的财务部门工作,帮助编写现代化管理程
序。
很有可能,通过学习和实践,你已经拥有的一大堆技能比你意识到的要多。而专长过于狭窄的
人是没有多大出路的。
6、掩盖自己的错误
当你不小心犯了某种大的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
只要处理得当,你甚至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格里·克洛纳里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现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
特当货物经纪人。在他给西尔公司做采购员时,他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估计上的错误。有一条对零
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是不可以超支你所开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不再有钱,你就不能购
进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帐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次采购季节。
那次正常的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格里的
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他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叫人始料未及的机会。此时他知
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笔交易,而这笔交易对西尔公司来说肯定会有利可图;要么向公司主管
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时,公司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
里当即对他说:“我遇到麻烦了,我犯了个大错。”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尽管公司主管不是个喜欢大手大脚地花钱的人,但他深为格里的坦诚所感动,很快设法给格里拨来
所需款项,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顾客欢迎,卖得十分火爆。而格里也从超支账户存款一事汲取了教
训。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这样一点:当你一旦发现了自己陷入了事业上的某种误区,怎样爬出来
比如何跌进去最终会显得更加重要。
(万琦因摘自《做人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