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秘书网 @ 2001-04-25
古代秘书官制(简介)1
纳言:部落社会负责向分散的各部落传达部落首领的重要情况或向部落首领反映各部
落情况的官。《孔传》说“纳言喉舌之官也。听下纳言于上,受上言而宣于下,必信心”。
太史:春秋、西周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
家典籍等的朝廷大臣。魏、晋以后大史不再做秘书工作。
太史令:夏朝开始设置的史官首长,其职主要是谏劝君主、记言记事和拟写文稿、管
理档案等。秦、汉时也有太史令,但职权不如夏朝。
贞人:贞的古义是问。贞人是高代负责载录文书、保管典册等事的官员。
乍册:商代负责制作、保管册命的史官。
史:周朝主要从事起草文书诰命、发布和保管君王的各种策令,记录帝王宫行,接受
下级呈报的函牍、书信、奏章以及整理、汇编文献、资料等。两周时期的史官达几十种,主要有:太史、
小史、柱下史、内史、御史、丧史、外史、闾史、州史、瞽史、左史、右史、南史、令史、司空佐史、掌
书、尚书、立书等。
女史:周朝时由有才识的女性担任的官职,负责涉及后室礼仪的典籍等。
左史、右史:周朝专门负责记录君王的言行。一般是左史记行、右史记言。唐、宋时
以门下省的起居郎、中书省的起居舍人作为左、右史。
内史:西周时负责菱简册,策命诸侯卿大夫,废置爵禄。
作册:商代掌管菱简册,奉行国王诰命。
象胥:古代的外文秘书,负责翻译、传达外国来使语言。汉代的译令、九译令等官职
是由象胥转变而成的。
外史:周朝时吕内掌管全国地方档案,负责向全国传达王命的官员。
小史:周朝时负责各邦国的志书和贵族世系的官。
柱下史:周朝主管文书档案的官。
博士:古时对学者的称呼,原义是博学通达之士。战国后期的齐、魏、秦等国先后设
置博士官。秦朝时,博士掌管古今史事,保管书籍,应对皇帝的咨询。
左徒:战国时期国为国君设置的高级秘书,职责是与国王商议国事,制定号令,接待
宾客,应对诸侯。屈原曾任楚国左徒。
县丞:战国时为县令辅佐,掌典仓狱及文书。秦、汉时设置。
掌书:战国时齐国的史官。清代衍圣公府设掌书一人,治府内文书。
御史:春秋、战国时隋国王活动,专掌记事。秦时置御史多人,是各类秘书。
谒者:春秋、战国时为国君掌管传达之事。秦、汉时设置。汉时,郎中令属官有谒
者。隋置通事谒者。唐改为通事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