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家别墅
新中产阶级--一个富裕时代的开始
作者:千龙 @ 2001-04-28
“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一个富裕时代的开始
在2001中国企业高峰会上,一位外国经济界人士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形成,而且随着经济的
快速发展,加入WTO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中国的中产阶级将会迅速扩大、成熟。他说:“中国提出要建设小
康国家,小康的概念其实是等于‘中产’的。”
中产阶级梦想不再遥远
这位外国专家显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非常了解。他说,80年代以前,中国处于短缺经济
时期,市场上什么东西都不愁卖不出去;到了90年代,市场上便出现了一些可以让人们炫耀的东西了;而
现在,人们的消费变得理性了,开始追求品牌、质量和价值。这从中国市民“几大件”的变化中,可以清楚
地看出来,最初是手表、自行车,90年代是彩电、冰箱、空调,现在人们的愿望是私人住房、汽车和去海
外旅游。这说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模式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认为,中国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目前已经是美国总人口的一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
市场,尽管目前中国的很多领域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需求仍在增长,新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必
然会对都市人的生活观念、行为方式、消费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位外国专家的观点得到中外企业家的认同。
通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穆塔夫认为,从汽车产业看,人均
收入达到4000美元,就具备了购买能力。达到这样收入的人群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还不大,但绝对人数却
是巨大的。据统计,比整个英国总人口还多,市场是巨大的。通用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和在世界其它地方生
产的产品质量是一样的,中国的“新中产阶级”享用的是和世界其它地方一样的通用产品。
柯达(中国)有限公司大亚洲区董事长兼总裁亨利·伯迪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在中
国,柯达有6000多个销售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已经开始出口,中国用户享受的服务和其它地区一样。
他认为,柯达产品面对的消费者是主流消费者,应该是那些有稳定的收入,有旅游需求的人群,也可以说
是中产阶级。照相可以真实地记录生活的变化,是人们表达提高生活质量意愿的、情感上的东西。
伯迪认为:“中国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使我们有了更大的发展。”
他举例说,几年前,柯达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在世界排17位,而现在已排到第二位了。以前在
中国销售的彩卷大多是单卷包装的,现在两卷、三卷包装的销路也很好。这些都说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
不断增长。
物美商业集团董事长张文中,从人们对日用品消费的变化及连锁商业业态在中国飞速发展,
来说明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中产阶级正在形成。他说,超市的商品档次和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这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现在生鲜成为超市的特色商品,就是因为人们对自由市场的商品
不放心,才更多地选择到超市购买。
“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超市集方便、便宜、休闲于一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
大商场和便民店都没有的优势,是连锁商业飞速发展的基础。”
张文中说。
与会经济界、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新中产阶级”正在对中国的消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许多企业都将产品定位在这个层次上,因为,“新中产阶级”不仅具有较强的购买力,而且,他们对整
个消费市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对于生产厂家和广大的消费人群来讲,他们的消费导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
强劲。
一个正在形成的势利群体
别墅、轿车、高档时装、轻松的工作环境、浪漫的假期生活、稳定的高收入……人们通过各种
渠道了解到西方中产阶级令人羡慕的生活。那么,在中国,什么样的人才能入主中产阶级的行列呢?
几年前,就有人认为,中国正在形成中产阶级,进程会相当快。事实上,在衣食方面,中国
城市居民早已和西方国家接近,只是住行方面还落后。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声中,中国出现
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然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这些人不能称为中产阶级,因为这些人的财富根基不
稳,有些人甚至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他们是靠社会和法制的某些漏洞而迅速致富,他们可能因为社会和法
制的逐步完善而失去自己的财富。而“中产”应该是一个稳定的、富裕的概念。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认为,我国现阶段不存在中产阶级,大多数国人都不属于中产
阶级,中产者目前尚未形成一个阶级。
事实上,在国人的意识里,“中产阶级”更像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社会等级的分层标
准。“白领”是现代都市高收入又标榜高品味与高格调的一个群体,近似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在中国,中产
阶级正在形成之中,还不具有比较成型的特征,把白领阶层看成中产阶级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他们的收入
高于普通大众,可以去模仿种种西方中产阶级已经实现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消费文化,而消费文化常常是
西方中产阶级生活的本质。
记者小李形象地勾勒了新“中产阶级”的形象:年龄在30岁左右,穿着讲究,看各种铜版纸
印刷的精美时尚杂志,受过良好教育,有不错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自己驾车或出门就打车,经常出没在
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洋快餐店等时尚场合,参加周末party,言谈中不时夹杂着英语单词。在别人看
来,甚至他们自身也认为他们是新生的一代贵族,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最有可能最早成为中国的“新中产阶
级”。
可以说,在当前社会,这些“新中产阶级”是最脚踏实地、最吃苦耐劳、有知识有文化受过良
好教育的人群,虽然他们不再信奉艰苦朴素这些传统的优秀品质,但却始终脚踏实拼命地学习、工作,不
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了得到提升或者不被淘汰,他们会注意各类招生广告以及各种招聘信
息,因为这些信息能使他们得到社会上最领先的文凭或者证书,使他们找到一个更好的位置,有更多的机
会以及更高的收入。对于一个处于中产阶级或者梦想成为这个阶级一员的青年来说,他们必须牢牢地抓住
每一个机会,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功的欲望。
与西方社会的中产阶级悠闲自由的生活方式相比,中国“新中产阶级”显得更为紧张和忙碌,
也许只能算是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或者说算是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级”。
著名经济学家肖灼基认为,五类高级人才将构成中国的中产阶层:其一,能将科技成果转化
为产业的科研人员。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企业中,如果该企业上市,他们就
可获得大量的分红。其二,金融证券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但这不是指现行体制内的从业人员,而是指民
营、外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其三,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如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这些人的收入在中
国加入WTO以后,将会大大提高。其四,外资企业中的中国中高层人员。在北京,已经有了所谓的“首
代”阶层,即外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他们与国外同类人员同工同酬,又享受国内的低廉消费。其五,
一部分私营企业家。另外,股市的一些股民也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
稳定社会最主要的力量
美国未来学家耐斯比特曾经预计,在20世纪末中国的中产阶级的人数将达到100万。中国社
会学家认为,中国中产阶级年收入应达到1至5万美元,从这个数据来看,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早已远远高
于耐斯比特的预测。
迈入中产阶级的人数虽然越来越多,但在中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却微乎其微。据了解,在西
方社会,“中产阶级”是属于社会中间层次的、占社会人数比例较大的那一部分人。比如在美国,它指的是
家庭年收入2.5万至10万美金的阶层。这个阶层占了美国总人口的80%。在美国,中产阶级的代名词是“大
众”。
有社会学家认为,中产阶级应当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主流,他们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富裕程
度,代表着时代的精神文明水平。由于中产阶级相对富有,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享有较高水准的生活质
量,拥有较为轻松良好的工作环境,会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与现存秩序相对比较满意,是现存秩序的得利
者,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使他们对社会对立与社会矛盾起到缓
解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产阶级是“既存秩序的新的社会基础”。
亚里士多德很早就说过,中产阶级不发达是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当中产阶级弱小无力并且组
织很差时,国家就会分裂为穷人和富人两派,由于穷人和富人是天然的敌人,两者之间在政治上往往互相
排斥,很难妥协,这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认为,形成庞大的中间人群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而前些年的
情况却是贫富分化严重,两个阶层之间没有一种过渡的阶层,出现了断裂带,这就形成了贫富分化中的中
间层小、下层较大的状况。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有着12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中产阶级群体太小。虽然著名经济学家
肖灼基圈定的范围甚至把整个白领阶层都划为中产阶级,但是数量还是太少。中产阶级群体的壮大,是中
国走出初级阶段步入富强的根本。中产者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阶级,中国才真正有希望。
据预测,中国正逐渐形成庞大的中产阶级,估计人数达3.5亿人,这将是未来稳定中国的最
主要的力量,中产阶级将占据社会财力的很大一部分。这不仅预示着一个富裕时代的开始,而且稳健有力
的中产阶级也将促使执政者制定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更有利于形成一个更为繁荣、也更趋合理
的理性社会。
2001中国企业高峰会上,经济界、企业界人士认为,中产阶级群体的壮大,对社会整体
的消费会有更大的刺激,市场的需求将得到更大的提高,相应也就提高了制造商的生产能力。生产、消费
市场由此会被带动起来,国民生产总值也就不言而喻的提高了。而中产阶级对房子、汽车、移动电话、电
脑、教育等的消费需求,将会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泉源。
中产阶级的梦想不再遥远。事实上,在一个物质消费时代,每个人生活里都有“中产阶级”的
影子,中产阶级强大的影响已经深深烙进当今消费文化的每个领域。
中国即将迎来中产阶级时代,一个富裕的时代正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