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永胜 @ 2001-04-28
爱是生活之“盐”
田永胜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 廖申白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作为西方伦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亚里士多德对西方伦理学思想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
响。廖申白先生自1985年起,就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近年来,他又对亚氏友爱论及其
与哲学、伦理学的关系产生浓厚兴趣,积多年研究心得,完成了《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一书。
“友爱”论在亚氏伦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亚里士多德德性论与幸福论的联系环节,是
亚氏的人际伦理学,是他用伦理学方法处理常识道德观念的一个例证。亚里士多德使用“友爱”的方式非常
广泛,不仅包括我们今天的朋友,而且包括任何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吸引的关系,这几乎涵盖了古希腊城邦
从家庭到社会的全部人际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友爱”的性质在于其相互性、相似性、亲密性、德
性,其基本特征是友爱双方的共同生活。“友爱”产生的基础是双方互有善意和互知善意。“友爱”基于双方
的某种相似,“友爱”就意味着要做朋友应当做的事。所以“友爱”是一种德性或包含着德性,是品质而不是
感情与潜质。
亚里士多德把“友爱”分为实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善的友爱。“实用的友爱”和“快乐的友
爱”都是不稳定、不持久的,它们也容易受到离间。只有“善的友爱”才是稳定而持久的并且不会受到离
间。亚里士多德又根据友爱双方的地位,把“友爱”分为“平等的友爱”和“不平等的友爱”。
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与“公正”相近,公民非商业的友爱涉及对城邦共有资源的分配的公
正。公民的商业的友爱包括合伙与交易。合伙涉及分配的公正,自愿的交易涉及回报的公正,非自愿的交
易涉及矫正的公正。在伦理的私人友爱中,回报的公正优先。亚里士多德还讨论了“友爱”与“自爱”、“友
爱”与“幸福”的关系。
阅读《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一书,我们的思绪和视角就转向了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城邦时
期。古希腊的城邦社会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家族制。中国的家族制非常注重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所以父慈
子孝、兄友弟恭等家庭伦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关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准则,基本上是从家庭伦理派
生:“家”是小国,“国”是大家,这种个人-家族-国家一体的伦理学认为,只要修养自己的德性,就可以
忠君、报国,治国平天下。而古希腊城邦制的出现,使得每个公民都成为公共事务的参与者。这样,与友
人的关系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赫西阿德、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
勒、欧里庇德斯、柏拉图等都讨论过“友爱”。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家庭伦理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让位于公民与公民之间
的伦理关系,那么,在思考和建立现代伦理学时,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无疑能够给我们提供许多可供借鉴
和启迪的思想资源。
在出版《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一书之后,申白先生又负笈英国剑桥大学,进一步揣摩和翻
译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该书也即将付梓,愿廖申白先生能够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这个研究
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光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