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报告厅
盐城市城区社区服务总站的调查
作者:陈志燕等 @ 2001-04-28
努力探索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新路子
——对盐城市城区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总站的调查
陈志燕等
江苏盐城市城区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总站成立于1997年,建站四年多来,该站立足社区,面向社
会,在服务大众,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逐步实现了社区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探索出了一条自
谋发展、奉献社会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日前,笔者对该站进行了走访调查。
该站隶属于城区团委领导,共有固定工作人员6人,青年志愿者506人。四年多来,在积极组织社区
敬老助残、医疗保健、义务家教、创建、慰问、宣传教育等社会公益活动中,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达140
多次,在社区为民、便民、利民服务工作中接待群众的信息咨询达千余人次,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达
400多户,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100多人。该站先后被团市委、团省委分别命名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和
省级“青年文明号”,被江苏省民政厅、团省委、省青协联合授予“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称号。同时还申
报参加了“全国百家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评选活动。市区多家新闻单位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走出了一
条富有特色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之路。其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结合”:
1、坚持多方位服务与重点服务相结合。
四年多来,社区服务总站始终不懈地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确保社区有难必帮,有求必应。开展了
义务家教、钟点工、家庭保姆、家政等多方位社区服务,但主要服务定位在公益事业方面,是城区团委组
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的主要阵地。主要服务内容放在敬老助残、医疗保健、创建、慰问、宣传教育
等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的基本工作确定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积极为孤老残疾等特困群体提供周到细致的
服务。市区东闸村孤寡老人陈兆英,儿媳、老伴都病故,无依无靠,社区服务总站组织了青年志愿者帮助
老人打扫室内卫生,送医送药。城区居民成某,因公伤残,生活不能自理,他们长期为其提供一级护理。
组织了20多名青年志愿者参加的服务队,每年为市福利院的孤寡老人进行义诊,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老
人们理发,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并赠送慰问品。这些活动赢得了老人们的一片赞誉。
2、坚持无偿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
在敬老助残、医疗保健、慰问、创建、宣传教育等社会福利事业和义务家教等服务项目坚持无偿服
务。而在家庭保姆、婚介、钟点工、信息咨询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依据个人家庭条件的好坏,收取20—
60元不等的中介费。凡收取中介费的,一律跟踪服务,直至居民满意为止。对生活特别困难的下岗、失
业、待业职工,一律免收服务费。四年来,他们开展婚姻介绍,帮助大龄青年、单亲家庭、现役军人、残
疾人组成家庭300多对,其中现役军人28对、残疾人4对、下岗职工36对均分文未收。低偿服务使该站解
决了固定人员的工资,初步建立了社区服务的多元化模式。既创造了社会效益,又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
益。
3、坚持福利服务与劳动就业相结合。
劳动就业问题始终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生产技术改进、企业的改制重组,就业矛盾将变得
更加突出。而社区内的富余人员为开展社区服务和创办社区实体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服务总站通过
各种渠道,为百余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为社会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为了使下岗职工有一个稳定
的经济来源,服务总站竭其所能,想方设法为他们寻找就业渠道,主动与劳动部门联系,通过职业介绍中
心尽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市区居民陈洪芬,下岗失业多年,加之丈夫病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总站帮她安排了计时工,解决了她家的生活来源问题。
4、坚持自我发展与社会互助相结合。
该站自创办以来,在站长刘庆山带领下,从最初的创业到现在拥有506名青年志愿者队伍,始终坚持
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自我发展之路,没有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钱,从当初的默默无闻到现在
为众人所知,并发展成为省级先进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先进集体,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艰苦创业,也凝聚了
志愿者长年累月助人为乐的心血,更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该站服务热线:江苏盐城城区社区服务总站
地址:(224001)盐城市区曹家南巷二幢104室
联系人:蔡姐
电话:0515-8375787白天 8422215夜晚
电邮: wuhaipu@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