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扬子 @ 2001-04-29
高考作文指导预告
高考作文训练题
一、以《昨天·今天·明天》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
二、以《我身边的科学技术》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
外,文体不限。
三、以《我心中的素质教育》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
四、人必须适应社会。世界上的每个人总是分属于某个群体,并跟这个群体
中的人进行交往、联系。超越环境,离群索居是不现实的。学会与人相处,是每
个青年人必修的课程。人际关系好,会加快你事业的成功;反之,将影响你的顺
利发展。请以人际关系为话题,写篇文章。如果你有这种体验,就将真实的经历
和真切的感受写出来;如果没有这种体验,就谈谈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看法。要求:
(1)自拟一个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五、人类已进入21世纪。科技的高度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
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日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文明
修养、伦理道德、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请以“守住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
为话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六、人口、资源、环境都是当今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请从中任选一个或几
个做话题,写篇文章。可以编故事,可以发议论,或反映现实状况,或憧憬发展
前景。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七、一次,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招聘一名薪水颇高、权力较大的管理人员。
有三位候选人通过初试,实力相当。但在此后的一次面谈后,公司人事部经理毫
不犹豫地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很简单:此人是三个人中唯一的一个进入房间
后向他点头道早安,并用双手平平接过他的名片,见到有人进来时起身致意,离
开时将一次性茶杯主动收起放入废物桶内的人。
这是一则真实的报道。读后你想到些什么?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
己和周围青年人的实际,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八、有人说:“学好语文,终身受益。”还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所以有人总结说:“语文即人生。”你已学了12年语文,
一定有不少感觉。请以“语文学习”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
(2)感情真挚。(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话题作文的写作 靳贺良
话题作文这一新题型,较之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有三个特点:一是所给话
题不是文章的标题,不再框定文章的立意或立论,因而大大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具有求异性的特点;二是不再限定取材的狭窄的走向,考生凭借广阔的取材空间,
可充分展示想像创造能力,具有宽泛性的特点;三是取消了文章体裁、表达方式
等诸多限制,因而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写好话题作文,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认真审题。话题作文同样存在着审题的区分度。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必
须围绕话题中心。开篇偷换话题,中间转换话题,均不符合写作要求。有的考生
把话题当作命题来写,那恰如作茧自缚,无疑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对寓意性话题,
必须仔细分析,认真推断,开掘话题的真正内涵。比如以“铅笔+橡皮=橡皮头
铅笔”为话题作文,应析出这个简单的等式所蕴含的哲理,由物及人,通过类比、
联想,方能悟出“创新”的要义。若就题论题,写成了“橡皮头铅笔”的制作,
那就违背了命题的初衷。
二、忌宽忌泛。话题作文在立意选材等要求上的确宽泛,然而一旦落笔成文,
就忌“宽”忌“泛”了。若写作记叙文,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必须有一个完
整的故事,有一个中心人物;若写成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只能围绕中
心展开论证。应遵循“从实入手,以实论虚,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原则。如
以“北京申奥的三个理念”为话题作文,可从其中的一两个理念入手,或展开想
像,描绘8年后北京奥运盛会的某一图景;或着眼现实,阐释某一理念的社会化国
际化的意义,从而收到小中见大,一以当十的效果。对供料类话题作文,应把“
材料”当作创意选材的导向,当作思维的引爆点,切不可以为“话题作文是个筐,
什么都可往里装”,写出不着痛痒、大而无当的文章。
三、符合文体。话题作文的“淡化文体”,是从选“体”要求上说的,旨在
让考生选择擅写之体,展示得意之作。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
文体的制约。记叙文当以叙述描写为主,那精当的议论,只是点睛之笔;议论文
当以论证为要,以叙代议的毛病必在革除之列。即使写文学作品,小说与诗歌、
散文的区别也显而易见。考场中那些“三不像”(不像记叙文,不像议论文,不
像说明文)的文章,大都是考生缺乏文体常识,擅作“淡化”的结果。 (作者
系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本期中考作文训练题
1、以“铅笔+橡皮=橡皮头铅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拟标题,
600字左右。
2、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时,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新
理念。请你写一篇文章,就其中的一点或几点,或加以阐释,谈谈你对新理念的
理解,或展开想像,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某一图景。题目自拟,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高山与小溪保持默契。山倒映着水,水更壮阔;水环绕着山,水更秀美。
太阳与月亮保持默契。日升为昼,月起为夜,给生命缔造和平与安宁,为大
地奉献着青春和火热。阴阳相济,风调雨顺;阴阳失调,等待的将是雷雨、大风、
冰雹。
要求:(1)这里说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社会现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请你
展开联想和想像,以“默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3)600字左右。
人要有创新精神 南京理工大学附中初三(2) 刘昕
铅笔、橡皮,本来是两样不同的物品,可是,只需用一块金属片将和铅笔等
粗的橡皮与铅笔的一头扎在一起,就成了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这一个小小的
事例说明了人要有创新精神。
改造旧的,创造新的,许多人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成就。
母亲冲奶粉喂婴儿喝时,害怕将婴儿的小嘴烫了,就倒一点奶汁在自己的手
背上,感受过温度后再喂婴儿。一个企业家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想,为什么不能
把温度计变为小勺的形状,在搅拌奶粉时就可以知道温度,不是很方便吗?于是
这位企业家创造性地将勺和温度计结合在一起,发明了测温勺。此产品一问世,
销路十分火爆。正是由于创新,使他获得了极大的效益,由此可见,创新可以让
人走向成功。
伽利略觉得亚里士多德“质量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重的比轻的落得快”的说
法有问题,他反复实验,最后在比萨斜塔上公开演示,创造性地得出“物体下落
速度与质量无关”的结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可见,创新可以修正
错误,使人们获得新知识。
哥伦布曾经说过:“模仿容易创造难。”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如果
人没有创新精神,那么就不会进步,不会发现过去的错误,不会开阔视野。路是
人走出来的,新知识、新方法是要靠创新提出的。人,是要有创新精神的。
[评点]本文紧扣话题,提出了“人要有创新精神”的观点,贴切、自然。
而“创新可以让人走向成功”和“创新可以修正错误,使人们获得新知识”两个
分论点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文中两则事例、一句名言亦能与观点相一致,这
都使本文的论证入情入理。可判为一类卷。(欧阳科谕老师荐评)
绿,生命的永恒 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初三(2)张湛
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绿,使这个有三千
多年文化积淀的古城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绿,给北京的申奥添上一笔最为厚
重最为绚丽的色彩。
蓝与黄混合成了绿,绿便是蓝天之下、黄土之上最美丽最宽广的颜色。绿,
这是构成美的生活环境的基调,是充满着生命力的色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深爱
着绿色,因为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地球给予人类的最丰厚的馈赠。绿中孕育着生
命,繁衍着未来。是“绿”缩短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是“绿”促进了世
界的和平与安宁。
绿色是美丽的,大自然也是慷慨的。但这美丽与慷慨都是有限度的。毁掉了
美丽也就毁掉了慷慨。沙尘暴、洪水、干旱……难道不都是大自然对我们毁掉绿
色的惩罚吗?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我们衔泥结草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家园一触即溃。
那么,为了安抚愤怒的自然,珍惜、保护、创造绿色就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更加珍惜先辈给予我们的大好河山。我们的立
足点不应仅停留在当代,而应是我们的后代和未来。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
展”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未来也不会有明天。是到考虑我们为绿色
做点什么的时候了。这不仅仅是为了申奥。如果仅为了申奥,那一切岂不太肤浅
且没有任何意义了吗?绿,牵动着自然的未来,人类的明天,为了保护这让人心
醉神迷的绿,为了让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愿绿色永恒,生命永恒!
〖评点〗本文以“绿色奥运”的理念为话题,深情而又深刻地议论生命之“
绿”的丰富蕴涵,“慷慨的”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丰厚馈赠和愤怒的大自然对人们
毁掉绿色的严厉惩罚。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珍惜、保护、创造绿色就是我们
刻不容缓的职责。”最后号召大家为了让青山长在,绿水长流,一起行动起来,
进一步揭示了“绿色奥运”的深刻内涵。文章层层递进,条理清晰,语言上明朗
清新、词恳意切,既以理服人又能以情动人。判为一类卷。(井云老师荐评)
左右手之间 江苏教院附中初三(3)肖怡
“哎呀!亲手摸到音乐考级九级证书的感觉简直太美妙了!”左右手不约而
同地感叹道,大有一种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而难抑情怀之感。
左手得意地对右手说:“右手老兄,如今我们的小主人终于通过了古筝九级
考核,我的功劳可不小呀!怎么样,今天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我很风光吧!”右
手听了,不屑一顾道:“左手老弟,你别夸口了。在弹奏中,你的任务无非就是
揉弦、滑音,顶多一个和弦,哪像我!要知道,曲子的主旋律是由我右手弹奏出
的,你只不过一个配角。想说功劳啊,你还比我差一大截呢!去去去,少跟我吹!
”就这样,左右手激烈地争吵着,谁也不服谁。最终各自赌气道:“行行行,今
后小主人再弹琴时,咱们各弹各的,谁也别指望谁。”
又一天晚上,两只手又吵起来了。“都怪你!惹小主人哭了,今天下午的演
出你是怎么弹的?差劲!让小主人丢死人了!”尽管双手都在指责对方弹得轻了
或重了,快了或慢了,但事实也让各自体会到了相互怄气的危害性。虽不好意思
明言,最终两只手还是默默地握在了一起。
在以后的日子中,左手和右手相互合作了。每当在弹奏最需要的时候,左手
会以准确的力度和速度配上右手的弹奏;在弹奏和弦的时候,左右手的弹奏中会
流泻出柔美的音符;在右手弹奏主旋律时,左手会在一旁配上修饰音。左右手所
弹奏出的旋律优美、动听。配合中几乎听不出一丝节奏性的错误,而是一首整体
的曲子。就在左右手的默契配合中,它们的主人终于以一首左右手高难度配合的
曲子通过了十级考核。
我猛地睁开双眼,惺忪地看着渗汗的双手,回味着梦中左右手的对话,顿有
所悟:一个人的双手配合尚且如此,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默契合作是何等重要!
[评点]本文通过虚拟的“左右手”的故事说明“协作精神重要”的道理。
符合命题要求。文中对乐器演奏的描述相当精彩,反映了小作者较好的音乐素养,
她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可判为一类卷。(郭永宁老师荐评)
“人文奥运”之我见 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三(1)崔睿
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北京奥申委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
运、科技奥运”的新理念。许多同学对“人文奥运”不太理解。“人文奥运”究
竟是什么意思?它的目的在于什么?[改为:“提出这一口号的目的是什么?”
表意更为准确。]又怎样实现这一理念呢?我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针对性的提出本文议论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我的理解是:“人文奥运”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为人服务”。这显然是
北京奥申委仔细思考奥运会目的后得到的结论。事实上,人们不是没有见过比自
己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的事物。[表意不清,删去。]打仗的目的在于赢得战争。
参加奥运会的目的则决不仅仅是夺取金牌。奥运会是人们向自身极限进行挑战、
实现自我的过程。“贵在参与”的目的使人成了奥运会的主体,这就是“以人为
本”,这就是人文精神在奥运会中的体现。[从“举办奥运会的目的”谈对“以
人为本”的理解,但流于空泛,缺少说服力。若能结合奥运会的发源和历史,这
一段会显得具体而充实。]
当然,光有“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还不够,还要有“为人服务”的具体做
法。只有做到了“为人服务、服务于人”,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否则,
“以人为本”只能是一句空话。“服务于人”其实就是要在奥运会的申办及组织
过程中体现人性,要想人之所想。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所以成功,就是在于它在
某些细微之处体现了人性。它的许多场馆都设有顶棚。一旦下雨,则可将顶棚合
上,使观众免受淋雨之苦。场馆里的不少座位都是临时增加的,可以视观众的多
少而增减。这些都是为人服务的做法,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2000年
悉尼奥运会的例子,谈“以人为本”在奥运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使一个抽象的理
念变得具体可感。]
“人文奥运”这一口号的提出,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奥运精神的准确理解,
显示了对人的真正关心。[点明口号的意义。]我们只要本着“以人为本,为人
服务”的思想去理解它,执行它,必能使我们的申办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功。
[总评]作为初中生,要驾驭好“人文精神”这样一个命题,是非常不容易
的。本文作者也未能对这一论题做出深入、透彻的阐述。从议论文的写作角度看,
本文做到了: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可判为一类卷。
(徐红漫老师面批)
马哈撒拉堪湖的黄昏 扬州市汶河小学六(6)陈篱
1998年春节,中国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我和爸爸乘上南行的飞机,去看望
在泰国教汉语的妈妈。
泰国十分暖和,到处是绚丽的热带风光。傍晚,我和爸爸、妈妈还有两位泰
国的大大、姨妈一起去马哈撒拉堪湖边欣赏那美丽的黄昏。
那是一个柔媚而宁静的黄昏。湖水清凉而透明,我坐在湖边,把脚伸进水里,
心也仿佛沉进去,再也不想拔出来。鸟儿们时而在黄灰的天空盘旋着,发出柔和
悦耳的鸣叫;时而栖息在水面,享受湖水温柔的抚慰。妈妈和姨妈把带来的甜点
拿出来,大大劈开了新鲜的椰子,我吃着香香的点心,喝着清甜的椰汁,看着静
静的湖水,心情十分舒畅。
一会儿,起风了。水面的波纹仿佛片片花瓣渐渐远去,湖心有一朵红莲悄然
开放着,缕缕清香随风而来,若有若无。
这时,一个牧民赶着一群白色的乳牛慢慢从暮色中走来,我第一次和牛靠得
这么近,也第一次看见这么多可爱的小牛,忍不住和它们合了一张影。好像牛儿
们也在欣赏着美丽的黄昏似的,慢慢地,慢慢地远去……
天边弥漫着茫茫的暮霭,霞光暗成浓浓的暮色,红蜻蜓翩翩起舞,我好像进
入了仙境,也和红蜻蜓一起翩翩飞舞。夕阳收起了她的最后一抹余辉,我们依依
不舍地离开了湖边。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马哈撒拉堪湖的黄昏!
验卡器 南京长江路小学四(4)朱玉沁
过完元旦,上学的第一天,妈妈把一张“磁卡”挂在我的脖子上,随手把旧
月票扔进垃圾桶里。我见自己的“通行证”被扔了,连忙追问妈妈为什么,妈妈
喜笑颜开地说:“新世纪要有新气象嘛!以后,这‘磁卡’就是月票了。”我听
了半信半疑,恨不得立即跑到公共汽车上试试这玩意儿。
一上公共汽车,迎面见到的是一个穿着黄衣服、露着小脸蛋的验卡器。我学
着妈妈的样子,把新月票放在验卡区里,“嘀!学生票。”验卡器突然“蹦”出
话来,我吓得立刻把手缩回来,一溜烟儿地跑到后车厢。妈妈逗趣地问:“怎么
样?新式月票让你大吃一惊吧。”
下车后,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科技发展得真快啊!妈妈立即跟进:“可不,
你得好好学习!”哈,妈妈的反应就是快!
腊梅,我敬佩你 南京市瑞金路小学五(2)陈凌之
腊梅,腊梅,顾名思义,就是在腊月开放的梅花。腊梅,有着粗壮的枝干,
枝干上生长着许多五瓣形的小花,花瓣里,有着一条条黄色的花芯。一朵花,有
两个指甲盖那么大,别看它小,可它却能发出一阵阵幽香。我们家也曾有过一束
黄色的腊梅花,每当我心情不好时,闻一闻,我的心,立刻被幽香抓走了,心烦
的事呢,立刻也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有一年的冬天,天上下起了雪,整片大地,立刻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这时,天下,变成了我们孩子的世界,雪地上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植物们,却
大多垂下“脑袋”“冬眠”了。可腊梅,它既没低头,也没“冬眠”,而是挺立
在风中。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地下着。可腊梅任凭那凶猛的风怎么抽打它,
任凭那可恶的雪怎么冻它。它,仍旧昂首挺胸地站着,站着……仿佛在执行一项
重大的任务。
看到腊梅,我不禁想起那些驻守在北疆的边防战士,南京都那么冷,那北方,
岂不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听在哈尔滨念过大学的爸爸说,由于哈尔滨靠近寒
带,那里每年冬天,气温都要降到零下二三十度,漫步在松花江畔,即使你穿再
厚的棉衣,还觉得冷!难道这些在北方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不觉得冷?不是的。
他们不就是一株株不畏严寒的腊梅吗?
腊梅,我永远敬佩你!我更敬佩那些驻扎在北方的边防战士。
我爱小草 丹阳市新北门小学孙湘
有人喜欢缤纷艳丽的牡丹,有人喜欢粉红色的牵牛花,(我认为,“色”改
成“娇艳”更能与上文对应。)可我却喜欢那冷冷清清的小草。(改成“坚忍不
拔”是否更好?)
当大地回春的时候,它们已从土地中长出。(指代不明,是病句。“它们”
换成“小草们”就可以了。)你就会发现,那辽阔的大地已被渺小的青草盖住了,
就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特大的绿色纱衣。(我认为,把“特大”换成“美丽无边”
能使句子更优美,你认为呢?)它们的生命力很强,不一定要在那种土地肥沃、
湿润的条件中生长,(这句是病句。只要把“土地”去掉,把“条件”换成“土
地”这句话就成了佳句。)而且从不羡慕,(应该在“羡慕”后添上“别人”。)
从不请求别人来欣赏自己。啊,正是小草的出现,使平淡的大地显露无限的生机。
(好!佳句。短短一句话,就写出了对小草的喜爱、敬佩的感情,并且赞颂了小
草默默奉献的精神。)
严冬来临,狂风吞了整个世界。(不对吧?狂风怎么能“吞”了整个世界呢?
这句话最好改成“狂风呼啸,白雪覆盖了整个世界”你看呢?)鲜花大部分都谢
了,树木也只是树枝,(应改为“只剩下”。)叶都落得光光的。但是,小草没
有屈服,而是在大地中扎下根,积聚力量,只等待下一个春天来临。
我爱小草,更爱像小草一样的人们。(长得和小草“一样”呢,还是精神和
小草一样的呢?当然是精神了!改成“更爱具有小草一样精神的人们”,这篇作
文就有了一个绝妙的结尾了!)
总评:这篇作文写得不错,选材非常好,虽然只有短短几百个字,但写出了
小草的精神特点,也写出了“我”对小草的喜爱之情,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篇作
文忘记对草的外形描写了。如果能在第二自然段插入“小草出现”的描写,将更
好。
(同班同学贡玮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