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坊
梦溪园包容大千世界
作者:乔木 @ 2001-05-04
4月27日 梦溪园包容大千世界
镇江老城的东门有一片大路汇聚的广场,广场的名字叫梦溪,气宇轩昂的古人塑像是沈括。沈括晚
年迁居镇江,筑梦溪园,撰《梦溪笔谈》26卷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读钱汉东的《梦溪园寻梦》,他说:
20多年前还是个书荒的年月,沈括被列入“法家”人物,他的书赫然排在书架上,我对沈括的《梦
溪笔谈》产生了兴趣。我读着那一段段言简意赅的精彩文字,得益匪浅,他晚年居住了8年并写成科学巨著
之地自然也成为我向往之处。
那天一早,我去梦溪园,正值休息,看园的老人听说我是上海来的记者欣然开门,破例让我进去看
看。现存梦溪园并不大,仅存几幢清代硬山顶老屋,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一条不长的石径通往沈括
生平陈列室,石径两旁草木茂盛,丹桂飘香,还算幽静。穿过“溪山人梦”的拱廊走进陈列室,刻有“梦
溪”大字的横额青石引起我的注意。字体遒劲奇险,有宋人遗风。专家鉴定此乃梦溪园的定名石刻,距今已
有900余年历史。我猜测可能是沈括的手迹,但已无从查考。
梦溪园同我想象中的沈括故居相去甚远,这里既无小丘,也无溪流,真是事过境迁矣。沈括在《自
志》中对建园的原因、经过和风貌作过叙述:“三十许时,常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复锦,山之下有
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后沈括谪居浔阳,听说京口有废园欲售,前往观
之,恍然如梦中所游,决定举家筑迁京口。旧园原占地10余亩,经沈括精心设计,栽花种竹,建堂筑阁,
小桥流水,十分幽雅。当时沈括的好友仲殊和尚常来此作客,咏有“梦回春色入门来,芳草遍池台”之
句。
沈括博学多才,在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学、地质诸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真实地记录我国
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语文教科书中《活板》一文选自《梦溪笔谈》,它描写生动,让人过目
难忘。其实沈括的文学造诣也很深,可惜诗词流传下来不多。我曾见过几首,算得上宋诗中的上乘之作。
如《金山》诗云:“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芦管玉箫齐送夜,一声飞断月如烟。”这首诗流畅
自然,意境不凡。不知何故没收入宋诗选中。
沈括并非完人,且有致命的弱点,忌妒心让他做了出卖朋友的蠢事。我读过一些史料,沈括曾告发
苏东坡写反诗,而这些诗作又是苏轼赠给沈括的,我当时大为惊讶。
有人分析,因神宗皇帝老爱夸苏学士的学识,弄得他萌生邪念,遂干出了小人的勾当。想想现实生
活中卖友求荣,因而平步青云者,我们见得还少吗?小人与君子有时仅一念之差,无情的历史总是要作一
了断的。人格的缺陷,致使这位世界级的大科学家给后世留下了笑柄,后来学人当引以为戒。但话又说回
来,沈括的科学成就是无人可替代的,正如现代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誉《梦溪笔
谈》为“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
乔木注:镇江我去过,但小小的梦溪园还未能去凭吊,有机会还是值得去一下,因为小小的梦溪园包
容着大千世界。
乔木于智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