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望海 @ 2001-05-08
关注齐长城
望海
一、 关注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
中国文物学会等单位的国内众多文物专家近日聚会山东济南市长清县齐长城遗址,为齐长城文化交流
和旅游开发“会诊”。据介绍,齐长城被史学家誉为“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是齐鲁文化发展的
主要见证之一。它始建于公元前6到5世纪,是春秋时齐国为防御楚、赵等国骚扰而筑,比秦长城早490多
年。这段齐长城 的垛口保存仍十分完好。
二、现今保存完好的杨廷山齐长城部分遗址仍清晰可见
齐长城位于莒城北50公里,东莞村北2公里处,“它从泰山北岗而东,由穆陵关至太平山、高柘山转
入诸城,至胶县入海。莒县界内的长城,位处极北。”(王献唐《山东古国考》)
齐长城东西长千余里,“遗址多能勘出”的莫过于东莞段。在汉代箕(音ji)国东北1公里左右的杨廷
山上的遗址,是长城遗址之最清晰、最完好的地段。迄今登山远眺,西见小泰山、穆陵关、峨岣山,东望
马耳山、琅琊山和大海,故城址高高隆起,如苍龙腾越,宛然显目。
东莞齐长城高5米左右,宽近10米,境内一段长10公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长城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城之一。它从“春秋修起,到战国中期逐渐完成”,《管子》、《春秋》、
《左传》、《竹书纪年》、《水经注》、《齐记》和《太山郡记》等古籍均有记载。
齐长城是连接海岱的一道巨墙,它以悠久历史吸引着众多学者、专家和游览者。莒县界内的东莞齐
长城越穆陵、涉潍水,生色增险,蔚为壮观,尤使游人流连忘返。
三、齐长城到底在何处?李继生揭开中华齐长城的神秘面纱
举国上下,妇孺皆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匈奴南侵,“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在中国北部边
陲修筑了万里长城,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世人殊不知在山东境内还有一条比万里长城早300
多年的知里长城,这就是春秋战国时齐国人修筑的齐长城。它西至黄河,沿泰沂山脉分水岭东至大海,巍
巍峨峨,恢恢宏宏,恰似东方巨龙以气吞山河之势盘旋飞舞于崇山峻岭之中,成为齐鲁大地的脊梁。
齐长城开中国乃至世界长城建筑之先河。它比中国同时期建筑的魏长城(前361年)、赵长城(前
333年)、燕长城(前311年)、楚长城(约前310年至前292年)、秦长城(前306年至前251年)早200多
年;比欧洲人于公元前457年在庇犹斯半岛所始修的仅长79公里的雅典壁垒护道墙早100多年,比公元二
世纪罗马人所建哈德良和安东尼长城早700多年。所以,齐长城是古代山东大汉在长城建筑史上创造的中
华之最、世界之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秦诸国长城遂失去了它的防卫意义,后人便从未对齐长城进行全程考察,长
期以来对它的长度、走向、结构、保存现状等众说纷纭,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成为千古之谜。为
了让世人认识它的真面目,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泰山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和泰安市泰山文化研究促进会
于1996年上半年共同发起考察活动。自1996年10月19日开始进行徒步踏察,至1997年10月21日到达终
点,历时一年零两天,迂回行程(包括乘车)万余公里,完成了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为下步开发和利用这
一集兵法军事、文物古迹、地学研究、旅游控险、观光览胜、民俗风情为一体的长城文化旅游区做出贡
献。为此,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省文化厅在济南举办“齐长城考察新闻发布会”,对考察队进行表彰
奖励。
考察队在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旅游局及齐长城沿途
各地市、县区文化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跋山涉水,劈荆斩棘,历尽千艰万苦,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一,测量了齐长城的准确长度。
关于齐长城的长度,古今资料记载不同:《史记》引《泰山郡》及《水经注》、《山东考古录》均
称“千里余里”,而清代《泰山道里记》则言“几两千里”;近现代资料多言“一千多华里”。经考察队用50
米钢丝尼龙绳徒步测量后再加之笔者补测考察队尚未查明的第二条复线长城之东段:总长度为643.89公
里,约1287.8华里;其中有遗址者占总长度的64.3%。齐长城蜿蜒起伏于1518座山峰之上,历经长清、
肥城、泰山区、泰安郊区、历城、章丘、莱鞠、博山、淄川、听源、临朐、沂水、安丘、颧县、五莲、诸
城、胶南、黄岛等18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办事处。
第二,考证了齐长城的修建原因、建置年代和起止点。
春秋战国时,奴隶制社会逐渐崩溃,封建社会日益形成,列国诸侯况相征伐。齐国为完成统一霸
业,便根据时局的发展,居南部边界先后修筑长城巨防。
对于齐长城的建筑年代,历来争论。综合史料及实地考察,再结合地表文物,考察队的意见是:齐
国在春秋中晚期,为防晋、鲁诸国,首先修筑西段,至周灵王十五年(前557年)或十七年晋之联军伐齐时
已暂告一段;战国初,齐强鲁衰,楚、越乘虚面临主,占领了琅琊一带的疆土,继而楚灭莒(前431年)迫
使齐国又修建了东段;战国中期,楚灭越(前335年)后直接威逼齐境,以山险代城的泰沂山区难以阻挡兵
战的新形势,齐威王又修建了中段;尔后,齐宣王、齐王又进行了全面整修,至此历经几百年才大功告
成。笔者在长清境内的城址上捡到了商、周时期的灰陶豆柄、罐等残片,在肥城境复线城址上发现了战国
前的夹砂灰陶片,在沂山之阳的泰薄顶上有战国灰陶罐、盘之残片,诸城石河秀曾在城人出土战国早期刻
画,进一步证明西段为姜齐,东段为田齐是大致不谬的。
对于齐长城的起止点,史料也是众所不一:有的说起于平阴防门,止于琅琊台人海;有的说起于济
北卢县防门,止于大珠山或小珠山等。经考察,古防门地点未变,而原来所属县名却不断更改:长城起点
在今长清县孝里镇广里村东北50米处的“岭子头”,东经116度34.5分,北纬36度21.6分;其终点在今青
岛市黄岛开发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东经120度11分,北纬35度59.5分。
第三,发现了齐长城的三条复线,纠正了史书记载的错误。
史书只记齐长城主线,未记复线,近代资料虽有穆陵关复线之记,但有头无属,下落不明。经考
察,发现了三条与主线并行的复线长城:其一是位于西段的大石关复线,西起长清境内马山南端的莲花
山,沿与肥城边界线东行,至三岔沟与主线相合,长99000米;其二是西起望鲁山之北的729高地,经青
石关、炮台、石马、北博山、邀兔崖、源泉,至博山与淄川交界处的城子村与主线合,长31700米;三是
大关复线,位于临朐、安丘境内,西起临朐与沂水分界脖根腿南山,经草山亭;太平山、青石胡同、城顶
山、摘药山、卧牛城山,入莒县境,长63890米。
第四,发现了一些重要关隘、城堡和烽燧。
齐国为构筑系统而完整的军事防护体系,在长城沿线有险要处设关隘、修城堡、建兵营、筑烽燧。
据史料记载和现场考证,发现重要关隘12处,便门9处,古城堡及兵营遗址50多处,烽燧12处。位于齐长
城中段的著名三大关隘绵阳、青石、穆陵均毁于近现代,今遗址尤存;位于长清马山西北侧的杜家庄西大
山古堡遗址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横设5道城墙,墙下石屋毗连,大部保留完好;博山泉河村北大山的三座
峰头上均筑团城式城堡,前后相依相望,遗址面积万余平方米,前面座城堡的墙体仍保存较好;长城入海
处有烽火台遗址,高达4.5米,如今仍矗立于东海之滨。
第五,弄清了齐长城的特点及结构形式。
齐长城的建筑特点是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平原和丘陵地带以沙土夯实,板筑为
主,横断面呈梯形,底宽10米-15米,高5米-8米;山区内以块石、条石或片石垒砌,主要墙体大部筑
于山脊阳坡,砌筑1米-2米宽和6米-8米高的墙本,然后顺坡填充沙土碎石,再在阴面筑1米-2米高的
石墙相夹,形成山脊线与城墙前后相依的双道防线,易守难攻;在峰峦叠嶂、艰险难攀的峻拔处则未筑城
墙,而是以“山险代城”,如泰山主峰北岗、博山岳阳山和三泰山、五莲马耳山等。在建筑结构方面也是因
地制宜,多种多样;在较平缓而不甚重要的山头或山坳处,墙体沿山脊线而筑 ,而且多为5米-8米高的
双面石墙;在S形转折峭处,为加固墙体还筑有锯齿状的墙外墙。
第六,调查了长城沿线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搜集了大量与齐长城有关的民间传说、风土民情故
事,丰富了齐和城文化内涵。
齐长城将黄河、泰山、东海连成一线,形成齐鲁大地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荟萃之地:长清孝堂山东流
郭巨基,双乳山济北王汉墓,黄崖山清代教案遗址,泰山世界双遗产,北魏古刹谷山玉泉寺,药乡林场国
家级森林公园,狼虎谷黄巢遇难处,莱芜抗日英烈纪念地汪洋台,博山凤凰山泰山行宫,沂源猿人古洞遗
址,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东镇庙,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安丘城顶山腰春秋公冶长书院遗
址,颧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及浮来山春秋会盟处和“天下银杏第一树”,沂水西汉赤眉军首领樊崇故
里,诸城吕标镇恐龙化石宝库,胶南秦始皇所筑琅琊台故址,黄岛“亚洲第一滩”等,或驰名全国,或驰名
全国,或远播海外。
在传说故事方面,考证了孟姜女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所言:齐侯伐莒时杞梁战
死,侯归“遇杞梁之妻”。同时考证了孟姜女的故里即今之长清县万德镇长城村,查清了孟姜女的故事至唐
代被“移植”到秦长城的原因,搜集了很多有关孟姜女哭倒齐长城的传说。
第七,调查了长城沿线地质地貌概况,采集了大量的岩石标本,丰富了地质科学研究资料。
山东省地外东亚大陆的边缘及中朝准地台的东南隅,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位置为齐长城
的修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质地貌条件。齐长城的主体工种几立于泰沂山区的分水岭上,起伏于被断袭切
割的断块突起的高处。所以,这里的地层既有25亿年前太古代的泰山岩群、沂山岩群,也有20亿年前左右
元古代的胶南群的五莲群;既有5亿年前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沉积岩层,也有几千万年前新生代时期喷
发出地表的玄武等。
泰山岩群是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组成结晶基底,因断块抬升和剥蚀、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齐长
城的西段至中段都是海底沉积――基性火山崖和侵入杂岩经历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而成;东段进入沂水境
内,主要出露有比泰山岩群还更古老的沂山岩群;最东端则广泛出露元古代的胶南群和五莲群,它们组成
鲁东隆起区中的胶南突起结晶基底。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是海相沉积岩层,见于齐长城西段长清县漩
庄以西和中段莱芜与章丘交界处的三平山以东,一直延伸于博山境内。该地层与下伏的泰山群呈角度不整
合接触,是华北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所在,各类三叶虫化石非常丰富;奥陶系的的标准剖面在博山区八陡
镇。齐长城东段的临朐和沂水境内,出露新生代上第三系玄武岩和山旺组。山旺组内有“化石宝库”之称,
保存着精美而又极为丰富的动植物化石,门类之繁多,保存之完美,为世界罕见,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
护区。另外,笔者在长清石小子寨北坡看到很多色彩浓重的寒武系竹叶状岩和由海藻类群体聚集而成的涡
卷岩;在泰山主峰北岗的清阳台上见到寒武系泥质灰岩,是泰山主峰周围尚未剥蚀掉的唯一残存;在莱芜
境内的锦阳关、胡多萝北山、北门关、磨池崖、瓦岗寨,先后发现铜、的矿石、铁砂、蛭石、方解石、三
叶虫碎悄灰岩、海绵状褐铁矿以及酷似书写着甲骨文的大涡卷灰岩;在沂水、安丘境内的邵家峪南山、簸
箕山、城顶山一带遍地是乌黑而浑圆的气孔状基性火山岩、酷似大坟头的火山熔岩锥、宛如烧土似的火山
岩、紫竹花大理石及玄武岩类的蛤蟆子石等;在五莲、胶南境内青石头河岸、大寨顶东北发现出露于地表
罕见大型页岩层、重晶石金矿石;形形色色的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等更是随处可见。
第八,弄清了齐长城的保存现状及被破坏的原因。
齐长城因大部筑于人迹罕至的峰峦叠嶂之中,所以虽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现存遗址仍占总长
度的64.3%,长清、肥城、章丘、沂水、安丘、胶南等县市的长城遗址竟然占80%以上,这是出乎意料之
外的。齐长城除风剥雨蚀及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为防再度分裂而下令“移去险阴,天下幸福”拆毁部分城
墙、关隘外,其余所毁城墙之事大部发生于近现代:一是战争改建与搬运;二是建国后搞“大寨田”、国防
工程、修路开矿;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山区、兴建新村和放牧者的拆墙围圈以及山民掀石捉蝎、挖药
等。
第九,整理、拍摄、录制、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考察资料。
在考察过程中,队员们根据不同的分工整理撰写了55万字的论文、考察记、日记等;拍摄了8000
多幅照片;录制了800多分钟的录像;采集了一批春秋战国时的冷兵器、陶器、瓦当、豆之残片,为建置
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十,宣传了《文物保护法》,提出了保护、开发齐长城建议。
考察队在考察沿途,大力宣传保护齐长城的重要性,宣传国家文物保护在法,宣传博山区在长城旧
址上重修和重建两段齐长城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市、县区在本境内公布齐长城遗址为重点文物保护树立
标志碑的深远意义,提出了《产加强保护齐长城的建议》和《关于对齐长城进行旅游开发的建议》。
千里齐长城,在连年的战争中屡兴屡废,是上影响最大的军事防线之一,是目前国内外年代最久
远、规模紧宏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遗址。因此,齐长城考察活动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96年10月19日,考察队刚从起点“岭子头”出征,新华社《中国对外新闻》即予以报道,电讯
覆盖全球,美国《世界日报》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纷纷刊载。继而,山东省政府、山东省文化厅拨专款予
以资助,山东省鑫鑫集团损赠一部考察专用面包车。考察结束后,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于
1998年8月21日在济南召开了“齐长城考察新闻发布会暨成果展览会”,宣读了《关于表彰齐长城考察队的
通报》和《关于奖励齐长城考察队的决定》。《通报》说:“一年多来,他们不顾年迈体弱,克服重重困
难,收集了许多善于齐长城的珍贵资料,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填补了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为进一
步开发和利用齐长城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奠定了基础,为我省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中国长城学会副会
长、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听完齐长城考察队的汇报后激动地说:“太好了,太好了,真了不起,真了不
起!你们做了一件划时代的总结性工作,科学性很强,考察资料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你们取得了阶段性的
成果……到目前为止,齐长城是最早的,还有一人楚长城也是最早的,但一直没有找到,没有语气证明楚长城是
最早的。”
新闻发布会之后,国内外报刊《走向世界·英文版》、《大众日报》、《联合日报》、《齐鲁晚
报》、《泰安日报》、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华人日报》、《光明日报》、《华
东旅游报》、《山东画报》、《万里长城》及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广东卫视
台、中国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考察成果;泰安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美
国斯特拉电视台还陆续播放了专题片《齐长城与五老人》;省委宣传部拨专款出版图文并茂的精品工程
《齐长城》,由友谊出版社于1999年4月出版发行。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齐国争霸天下的产物,是一部硝烟滚滚的古代战争史。是它把齐鲁大地的主要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副为一体,使其具有独特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炎黄子孙的骄
傲,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智慧城制造20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