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惠 @ 2001-05-12
聆 听 绝 唱
张晓惠
在绍兴沈园,我曾久久地抚摸那镌刻着“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诗句的黑碑白字,
那“错、错、错!莫、莫、莫!”飘逸的笔势流露出的绝望情绪让人再一次为陆游唐婉的爱情悲剧扼腕痛
惜;
在北京潭拓寺,登台四望,似听得陈子昂“前不见来者,后不见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之涕
下”雄浑豪放的声音在苍茫天际间回荡;
在万籁俱寂之时,一遍遍在书本中寻觅,感受着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
远楚三闾大夫披袍散发行吟泽畔的身影在字里行间闪烁;
在喧嚣的尘世中行走,匆匆中,耳边不期然会响起“结庐在人境,耳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耳,心远地
自偏。”是那采菊东篱下的东晋老人在云端提醒着今日的芸芸众生么?......
千古绝唱呵绝唱千古!经历了多少漫长岁月的淘洗、浮选、沉淀和提炼,泱泱中华民族史文学史艺术
史上涌现着多少撼动人心的绝言佳句,或含蓄蕴藉或清越激昂,或灵动飘忽或凄婉动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在生死之间的慨然一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是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惊天动地的呐喊;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伴多少代多少
轮满月辉映在人们的心头;李商隐的《无题》又激励着多少人为事业为理想为真挚美好的情感“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都说“绝唱”是最好的文学作品,其实,绝唱之所以能够千古传诵,又岂仅仅因为绝唱如辞海所注
释“是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
绝唱实在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一种动天地泣鬼神的灵魂的直白,一种铭心刻骨万死不
辞真挚情感的极至。绝唱让我们远隔千山万水穿越时空遂道感受前人心灵的呼喊,接受洗礼和震撼。千百
年前的疼痛千百年前的忠诚千百年前的美好情愫,总在人们心中引起阵阵震颤,激荡着我们的情感。竹涛
清风烟云迷蒙,江河流转沧海桑田,绝唱不绝,历经多少政治的文化的劫难,流传世世代代。
现代人早已不在竹简布帛上刻字写书,精美的纸张奢华的包装使轻飘的文字越来越没有份量。都说是
世风决定文风,浸润在对现实对物质过分的追求之中,又怎舍得用心血凝聚酿就出诸如“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的生命宣言?喧嚣、浮躁,纵行走江边,我们也看不见“落霞与孤骛齐飞”,纵
得见南山,我们也不再“悠然”,东篱寂寞,渊明也许折腰去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发乎功利
发乎谗媚的文字本和这类的行为一样没有韧性没有后劲也没有了人心的关注,那么,就让我们定一定心,
聆听我们的先人留下的经世遗产千古绝唱吧!
聆听这样的绝唱,会分外真切地意识到除了温饱,生命还该有一种活泼泼的精神张扬;聆听这样的绝
唱,会更加深切地感受活在世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肩负的重量。
可是,在无数个日升星起之时,在一个个闲暇之日,宁可在灯红酒绿中“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
西边那个美人呀东边黄河流”,宁可将精气神无休止地消耗在“吃苍蝇”、“垒长城”上,宁可转换着遥控器
十几个频道漫无目的地乱转的人们啊,可愿持一份凝重和敬畏,沉稳下来,用心倾听、体味这些不朽之千
古绝唱?!
智慧城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