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人言 @ 2001-05-26
逃之夭夭
吴人言
单位才起步,效益不好,资金、人手紧缺,结扣一个一个待解,一天工作十几小时,原先的同事们成绩
显著,提升的提升,风采的风采,不知什么原因,放下手头工作后,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真可谓“剪不
断,理还乱”。
算了,理不清就不理。中饭有什么菜呢?茭白炒肉丝、烧龙虾、炒粉皮、蕃茄汤,可以。一边吃饭一边
与女儿斗嘴,妻子当裁判,分不清是非时叫停牌。十分钟吃完1.2碗饭,再花1分钟将双层的餐巾纸分出一
层来,留下一层晚上用,女儿嘲笑我。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和你妈妈妈平时行为都是可以的,你为什么好
习惯不学,坏毛病无师自通?女儿回敬我:弱智。
弱智就弱智,顺手打开电视。张艺谋和巩俐的头像才闪过,漂亮的蒋梅双手交叉在身前有点俏皮地说,
我们的口号是:生产快乐。完了。凡中午看《影视同期声》,没有一次看到开头的。
还是书房宁静。将小丫头侵占我写字台留下的课本朝边上挪开,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世界美术鉴赏大辞
典》,随手翻开,凡高的油画《盛开的桃花》跳了出来。眼睛为之倏地一亮,心情立刻得到放飞。画面上
两株桃树主干挺拔,枝桠清晰,两树桃花开得蓬蓬勃勃,与天空的云彩染成一体,满目鲜亮,满目灿烂,
比现实中的桃林更具生命张力,更为热情奔放。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竟然是黑白印刷所产生的效果。读
说明得知,这是凡高1888年2月到法国阿尔南部旅行时所作。一场大病过后,置身于如此秀美的自然风
光,凡高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来这里后,我觉得完全变了,不再是从前那样的我了。”凡高是后期印象派
大师,以前我看过他的代表作“瓶装向日葵”,感觉是色彩非常鲜明,不知道还有这样超现实的杰作,有那
么强的震撼力。
一通百通。由凡高的桃花想到《诗经》的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诗经》里,桃花是起兴,
用来烘托新娘出嫁时的心情,也妙在这起兴。只要读这首《桃夭》,心情就和诗里茂盛的桃枝桃叶、灿若
红霞的桃花一样明亮柔和起来。
只是弄不懂,现代汉语为什么把“桃之夭夭”变成了“逃之夭夭”,将意思完全拧反了。要么是悲观主义
者想出来的,觉得“桃花盛开”的情景只能画中有梦中显,跑了倒好,眼不见心不酸。要么是恋爱失败者的
行为,面对那么鲜艳亮丽的心上人,自感卑微,上二步退三步,狼狈不堪,落荒而走。
一时研究不出个结果。阖上大辞典走出书房, 见女儿已倚躺床上小睡。于是想着“灼灼其华”和凡高的
桃花,悄悄带上门,上班去!
路上,在嘎吱嘎吱的踏车声中想,如果有朝一日我也真的吃不消了,“逃之夭夭”,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呢? 智城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