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慧 @ 2001-06-08
企业和球
文/李 慧
第27届奥运会在悉尼落下了帷幕,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特别是中国女足姑娘们在赛场上的良好表现博得了人们的阵阵喝彩,女足姑娘们虽败犹荣。
足球是中国人心中的痛,而中国企业的困境同样也是中国经济改革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
题。我们看看中国足球与中国企业何其相似。
中国足球虚浮的作风,中国足球好高骛远的心理,目空一切而又屡战屡败,中国足球队员
身体素质与战术配合的生疏,中国足球脆弱的心理素质,中国足球懒散而又高薪的现状,中
国足球场上的“黑哨”和“假球”,中国足球屡炒教练的闹剧,中国足球僵化的体制等等,
无不与中国企业有着何其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国企业不去在企业内部挖潜,而过多埋怨环境的心理与中国足球每次失败后埋怨时差、
气温、场地、草皮甚至出发的路线,车上有无女人影响球运等怪现象如出一辙;中国企业尚
不能占领中国市场,却要立下宏伟目标进入世界500强与中国足球在亚洲尚不能称雄,却要走
向世界与欧洲强队一争高低的举动,怎不让人感到有模仿之嫌;中国足球水平不高,队员教
练薪酬却足以超过影视明星大腕与中国企业亏损,但企业领导同样“高消费”的现实如同孪
生兄弟;中国足球本来就缺乏公平竞争,但还有“黑哨”助阵,与中国企业本身家底就薄,
一些企业领导还在贪污腐败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实怎不令人痛惜!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女足。她们长期缺乏社会理解,拉不到赞助;有的队员甚至半年多没有
开工资;队员年龄偏大;伤痛缠身;训练场地条件不好;与外国强队对抗的机会不多,更缺
少狂热的球迷;也从来没有什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豪言壮语。从队员到教练都是土
生土长的毫不出名的中国人,但她们照样驰骋绿茵场上:在美国世界杯赛场上狂胜世界冠军
挪威队,勇战世界一流强队美国队;在悉尼奥运会上,队员孙雯的一脚“世界波”捍卫了中
国女足的尊严。虽然她们没有能蟾宫折桂,但姑娘们的表现足可让以“恐怖症”著称的男足
须眉们汗颜。中国女足多像在改革发展中成长的私营企业呀!这些“个体户们”没有原始积
累,基本上没有从业经验,贷款与他们无缘,政策与他们没边,更无从谈什么管理经验、市
场信息,但是,就是这些在夹缝中生存的非公有制企业税收却占到了全国税收总额的近一
半。
尽管中国企业已经伴随共和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也经过了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但
是,中国企业仍然不具备与发达国家企业对抗的条件。打个比方来说,国有企业像在父母怀
中长大的少年,虽然走出了家门,但依然摆脱不了恋家的情结;中国的私营企业则像从小无
人看管的流浪儿,虽然经历过风风雨雨,但依然营养不良,行为落拓不羁,自生自灭。所
以,中国的国有企业,就像男足一样,迫切地需要赋予“灵魂”;中国的私营企业,则更像
女足,迫切地需要更多的“营养”。灵魂在这里指的是思维方式、精神意志、理论观点;营
养指的是社会环境、社会机制和社会认可。只有这样,无论是企业还是足球,我们才能够真
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