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人报
比恐龙早两亿年的北鲵
作者: @ 2001-06-12
比恐龙早两亿年的传奇动物——北鲵
躲过N次地球生物大劫难的新疆北鲵是无比珍贵的“孑遗动物”科学家把逃过地球生物
大劫难而活到今天的动物叫做“孑遗动物”。它是一个半鱼半蜥的怪物,有着鱼一样的圆
型身体,一条长长的尾巴,皮肤光滑。但它又长着蛇一样的头、两只突出乌亮的眼睛和四
肢,并且前爪四个指头,后爪五个指头。中山大学的屈良鹄、新疆师范大学的王秀玲等人发
表论文认为,新疆北鲵是一种有着近3亿年历史的古老动物 它应该是陆上生命的直接或间
接的祖先。
1866年俄国动物学家凯塞尔在新疆阿拉套山发现并描述这种动物。但在以后的一百多
年间,中外专家曾多次考察当地,试图找到这种神秘的动物,一次次的失败后,人们断定这
种动物已经灭绝了。
1989年9月6日,距凯塞尔最后一次见到这种动物已经过去了123年 王秀玲在一
片浅而清澈的涌泉区的一块石头下面终于找到遗失了100多年北鲵。这种比恐龙还早2亿
年的动物能够存活到现在真是一个奇迹。它几乎经历了地球生命所经历的所有沧桑和劫难。
王秀玲等人用十多年一点一点揭开了古老生命的奥秘。北鲵的身上几乎保存了鱼爬上岸后,
新的大陆环境打造这种生命的全部印痕,以及生命为延续下去而适应环境的全部努力。
生长在一个个不相联接的涌泉处的北鲵,基本上没有互相造访的可能。它们各自一小堆一
小堆过着亿万年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它们不能离水太远,已发现“最能干”的远行者能离
开水11米远。新疆北鲵已有了一对简单的肺,但3年幼儿时期必须呆在水里,等待肺的长
成。但它们决不敢离水太远,否则皮肤会被晒干。它们太古老了,它们离开鱼的时间还不
长。但它迈出的从鱼到两栖类的这一步却十分清晰。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格外珍贵。
王秀玲说,有一次气温骤降,她养北鲵的水池结冰2厘米厚,一条北鲵的尾部冻掉了1厘
米,她以为这条北鲵活不成了,没想到这条冻僵的北鲵又活了过来,不久还长出了新的尾
巴。北鲵的身上肯定有抗冻基因,这种抗冻基因能否分离?
然而北鲵由最初发现的8000尾,只剩下不到2000尾了。中国人善于把一切可以咽
下的东西变为美味佳肴,北鲵的稀少和独特恰恰成了它的灾难。不知这种“孑遗动物”是否
能再次逃过劫难?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