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坊
彭丽媛演唱会
作者:乔木 @ 2001-06-17
6月16日 彭丽媛演唱会
走进体育馆像走进了旧上海的影剧院。
天热,人多,整个体育馆满满当当,人们拿着节目单当作扇子扇着,因为没有空调,只
是吊得很高的吊扇扇着,扇的都是热风。
名演员于我看过不少,像韦唯、董文华、周艳泓、林依轮、景岗山、毛宁、韩磊等,那
年春节晚会的一大批演员都见过,当然彭丽媛唱歌的现场感受没有。
冲着名人来的,用网友的话说,你我今日共有媛,或是媛份天空。尽管无锡市歌舞团的
青年演员演得也不错,但还是感到不过隐,唯有《金碟飞舞》伴着时代的节奏,青春的旋
律,太湖儿女纺织春风,引来了飞舞的金碟。灯光暗了,但裙子像碟闪着金光,有点出人意
外,算是有点“科技含量”了。
压台戏总在后面,12个节目之后,才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上场。那年也是在这个
地方,看付笛生夫妇的演出,也是这样“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受。
今天穿着军装、短裙,系藏青领带,穿黑色高跟皮鞋,一脸灿烂的笑容、以爱心大使的
形象出现的彭丽媛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第一首歌是新歌《世纪之春》,接着是《父老乡
亲》,她说,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经常到老区去演唱,现在她就是这样的心情,听到
了掌声就像回到了故乡,看到了父老乡亲。《父老乡亲》是她的代表作,这个歌为广大人民
群众广为传唱,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民族声乐歌唱领域里的杰出地位。
名家总是不同一般的,能让台上台下互动,一起参与。她说,天气很热,大家都用节目
单扇着,还热情的鼓掌,下面的一首能给晚会带来凉凉的空气,《哦,塞北的雪》。
又是一首《天地喜洋洋》,是去年春节联欢晚会她演唱的歌曲。她问大家是喜听新歌还
是老歌,多数人说是听老歌,她是60年代出生的人,将《洪湖水》献给老前辈,而将一首欢
快的歌声献给年轻人。
像《珠穆朗玛》她说是在西藏高原唱的,真是把女高音的歌唱到了绝处。她的名字是随
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走入千家万户的。彭丽媛禁不住在唱歌过场的间隙,将观众送
上来的鲜花放到后台的瞬间抹一下脸上的汗珠,她一口气唱了八首歌,观众爆以热烈的掌
声。
走出体育馆,有一中年妇女说“收嘴(受罪)哦!”因为她热出了一身汗;我坐在那儿
与我上午灌60个篮出的汗一样多,然而从精神上应该说是愉悦的。于是受彭丽媛的影响,一
路哼着歌骑自行车回家。
人生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歌手!
乔木于智慧城
附:“媛份天空”的彭丽媛纪事
童年,家教,七彩的梦。在希望的田野上,她振翅飞翔。
山东。郓城。一个诞生了宋江又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的胶南名城。彭丽媛就出生在这
块"好山、好地、好风光"里。她的父亲是县文化馆的馆长,她的母亲是县剧团的主要演员。
彭丽媛的童年,差不多是在县剧团的牛车上度过的。妈妈随团到乡下去演出,彭丽媛就
跟着妈妈坐牛车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
"花木兰羞答答………"妈妈的歌声那样美,飘荡古老的黄河两岸。
"花木兰羞答答………"彭丽媛学着妈妈唱,歌声像银铃般回转,飞向田野。
"小丽媛,长大了顶你妈妈的角儿,演花木兰好吗?"剧团里的叔叔和她开玩笑。
"好!"她认真地回答。眼睛里闪着七彩的光。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妈妈才29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啊,她被赶下了舞台,尽管她
的唱功与做功都很出色。"革命"不需要她,因为她出身不好,有海外关系,她成了牛鬼蛇
神。当文化馆长的爸爸更是在劫难逃。彭丽媛九岁那年不得不跟妈妈一起被撵回了农村。
"不让妈妈唱,我就是要唱!"那时正是样板戏盛行的年代,《白毛女》、《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还有《红嫂》、《朝阳沟》,县剧团演出时,彭丽媛场场必到,场场必看。不
光看,还学着唱。剧中正、反角色的唱段,她全都学会了,倒背如流。
那时节,彭丽媛家里的生活是很艰难的。爸爸被罚劳动改造,天天打扫厕所。妈妈隔一段
时间去探望爸爸,几斤粮票,一两元钱,几件换洗的衣服,只能隔着厕所的墙偷偷地递过去。彭
丽媛背着小妹妹在槐树下望风。来人了,彭丽媛发出"嘎嘎嘎"的信号。匆忙中,爸爸妈妈隔墙
道别分手……。
那是个没有真理的年代,她家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父亲被开除了党籍,罪名越来越重,让全
家抬不起头来。
彭丽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拉着妹妹,牵着弟弟,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苦闷而又困惑的
日子。
生活再艰难也不能没有歌声。也许是生下来就遗传了妈妈的天赋。彭丽媛咽下了泪水学
唱歌。她学啥像啥,叔叔阿姨说她长大了一定能成材。
有一天,彭丽媛看完县里演出的《四个老汉学大寨》,回到家里就学开了。她在自己的鼻
子底下悄悄地粘上假胡子,一摇一摆地学着老汉走路的样子,一边抽水烟,一边唱学大寨,那惟
妙惟肖的样子,把妈妈逗得前仰后合。
对各种戏剧的爱好,使彭丽媛萌生了当演员的欲望。那是一个七彩的梦,一个歌剧演员的
梦。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四人帮"被粉碎,山东省艺术学校恢复招生。刚满14岁的彭丽媛决定
去碰碰运气。她要和命运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