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岛
如何辨别谎言
作者: @ 2001-06-19
世纪青年
如何辨别谎言 文/丹尼尔·麦克尼尔
识别谎言的误区
理查三世(1452~1485)时期的著名建筑师黑斯廷斯宣
扬说,“我认为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能将他的
爱和恨隐藏于心底,因为只要你透过他的面部表情就能够了解他的内
心世界。”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我们识别谎言的能力往往较弱。在一次很有
代表性的研究中,对109个人进行观察,只有3个人识别谎言的概
率超过70%。
最近对荷兰人做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要求犯人、警察局侦探、
巡警、狱警、海关官员和大学生列举他们借以识别别人撒谎的因素。
犯人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为敏锐,而且列举的数量更多。研究者说,
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种欺骗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到处
是装腔作势,到处是虚张声势和欺骗,因此这些犯人得到了更多的反
馈。
探求真理实际上会使我们失去对谎言的判断力。在一项研究中发
现,怀疑其中有诈或认为有问题不能提高识别谎言的精确性,而在另
一项研究中,寻求真实性降低了识别的准确性,当撒谎者被逼急了时,
他的眼神不再躲躲闪闪从而显得更加坚定,并且他还会利用各种近乎
真实的表情,以使真理探求者相信他的话是真诚的。
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由于面部表情的展示规则不同,加深了谎言
的伪装和掩饰。一项研究发现,美国人和约旦人之间完全没有能力去
识别对方的谎言。当日本人和美国人进行贸易谈判时,日本人很少用
眼睛去接触对方,而更经常的是长时间地保持沉默。我们常将眼神凝
视方向的转变和犹豫同欺骗联系起来,研究者们所提出的这一事实也
许会把贸易问题弄糟。
我们高度重视口头承诺。这能给谎言以可信赖的检验,但是它也
使撒谎者捏造谎言更为容易。我们常常认为紧张不安是欺骗行为和说
谎话的信号。或许情况真的是这样,但是有些人在自然的情况下也会
坐立不安,更有甚者,另外一些人即使说的全是真话,还是怕别人怀
疑他而显得坐立不安。同时有些人则完全不同,即使他们说谎也能表
现得心平气和充满自信。我们还认为一个游离的眼神是不诚实的标志。
事实上,我们眼神向下或偏向一边是由于内心的负罪感或害羞——这
就像由于悲伤而双目垂视,由于厌恶和愤恨而将目光偏向一边。然而
有时凝视的眼神却是一个不诚实言语的线索。撒谎者事先处理了不安
的情绪和游移不定的眼神,并设法掩饰这些表情。乔凡尼·维利奥托
可能有过上百位妻子,在对他进行重婚罪的审判中,他的一位妻子在
证言中说,他直勾勾地凝视着她的眼睛,她被他的“真诚”所感动、
所吸引,从而陷入爱河。
如何辨别谎言
莱布尼兹(Leibniz,德国自然科学家、哲学家——译者
注)认为对面孔和声音的研究能提高人们识别谎言的能力。保罗·埃
克曼在他的《说谎》一书中写道,有些人识别谎言的准确率高达80
~90%。事实上,他们能达到如此高的准确率主要依靠面部和语言
所发出的信号。
哪些信号能帮助我们识别谎言呢?事实上,不能凭借任何单一的
线索来可靠地识别一个谎言。当一个人说话时音调升高,很可能暗示
这个人在撒谎。撒谎的人老爱触摸自己,就像黑猩猩在压抑时会更多
地梳妆打扮自己一样。有关识别谎言的线索还包括:回答问题前停顿
的时间较长,更加简短的回答,更多的“嗯”和“啊”,更加缓慢的
语言以及在说明观点时手臂姿势比平常用的更少。
关于面部表情则情况更加复杂,更加令人迷惑。我们所有的人都
是“双面脸”,一副面孔用来表现本能和自然的表情,而另一副却用
来表现人为的、做作的故意表情。
我们控制面孔下部肌肉的能力比上部要强得多,这可能是因为我
们要用下边的肌肉来吃饭和说话的缘故吧!因此脸的下部更善于表现
各种欺骗的表情。
识别谎言的一个关键线索就是微笑。说谎人的微笑很少表现真实
的情感,更多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感情世界。研究显示微笑并伴随着
较高的说话音调是揭穿谎言的最有力的证据。
假笑源于情感的缺乏。由于缺乏感情,微笑时神情显得有些茫然,
嘴角上扬,一副愉快的病态假象,好像在说:这绝非是我的真实感受。
假笑的识别也许更为困难,而下面的6种面部表情会无意识地将
一个人的假笑暴露无余。
第一,笑时只运用大颧骨部位的肌肉,只是嘴动了动。眼睛周围
的轮匝肌和面颊拉长,这就是假笑。因此假笑时面颊的肌肉松弛,眼
睛不会眯起。狡猾的撒谎者将大颧骨部位的肌肉层层皱起来补偿这些
缺憾,这一动作会影响到眼轮匝肌和松弛的面颊并能使眼睛眯起,从
而使假笑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
第二,假笑保持的时间能特别长。真实的微笑持续的时间只能在
2/3秒到4秒钟之间,其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感情的强烈程度。而
假笑则不同,它就像聚会后仍然不肯离去的客人一样让人感到别扭。
这主要是因为假笑缺乏真实情感的内在激励,所以我们就不知道何时
将其结束。其实,任何一种表情如果持续的时间超过10秒钟或5秒
钟,大部分都可能是假的。只有一些强烈情感的展现如愤怒、狂喜和
抑郁属例外,而这些表情持续的时间常常更为短暂。
第三,当看到他人有感情的真笑自然褪去时,假笑也会随之而去。
对于绝大部分表情来说,突然的开始和结束就表明我们在有意识地运
用这种表情。而只有惊奇是例外,它一闪即过,从开始、保持到停止
总的时间不会超过一秒,如果持续时间更长,他的惊奇就是装出来的。
很多人能模仿惊奇的表情动作——眼眉上挑,嘴巴张大——但很少人
能模仿惊奇的突然开始和结束。
第四,假笑时,面孔两边的表情常常会有些许的不对称。习惯于
用右手的人,假笑时左嘴角挑得更高,习惯于用左手的人,右嘴角挑
得更高。
笑容来得太早或太迟都可能表明是一个欺骗的表情。例如,如果
一个人说,“我不是已经和你说过这件事了吗?”然后才勃然大怒,
这多半是在欺骗,他的表情是矫揉造作出来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
应该同时发生,而不是在它们之后才发生。又如,一个人砰砰砰地敲
打桌面之后才表现出愤怒的样子,这实际上是装腔作势,是在演戏。
最后,假笑能掩饰无情和残忍。德拉库拉伯爵微笑着说他只想一
个人独居伦敦时,乔纳森·哈克感到他的笑里隐藏着什么,“他所说
的话和笑容怎么有点不协调,说话时的脸形使笑容看起来充满了敌意
和讥讽。”
隐藏的情感常常会在脸的上部暴露出来。诗人托马斯·怀特(1
503~1545)说,“眼睛是心灵的叛徒”。眼睛、眉毛、前额
及其周围的肌肉都会暴露你的心理。在人们当中,匹诺曹的鼻子是真
实存在的。当一个人试着用微笑来掩饰他内心的痛苦时,泄密的往往
是眼睛,从他的眼里我们能读出难过和悲凉。这正如最近所进行的一
项研究所发现的,当来自嘴和眼的线索发生冲突时,眼睛会占优势并
获胜。
前额是这些肌肉的中心。例如,当一个人悲哀、苦恼、痛苦和有
负罪感时,眉毛的内角挑起,前额向中间皱起。不到15%的人能假
装出这种表情。要装出恐惧和难过的表情甚至更难,这些表情为:眉
毛挑起,双眉皱在一起。它们很易将秘密泄露,并且只有10%的人
能装出这种表情。
肌肉不自然地出现在面孔的其他部位也能很好地将秘密揭露。例
如,当痛苦和悲哀时,唇角拉向下,而下巴的肌肉却不动。不到10
%的人能随意做出这个动作。绷紧的双唇是愤怒可靠的标志。这常常
将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揭露,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警告。嘴唇不是向
里拉或相当明显地压在一起,而只是向里稍稍抿了抿便形成了相当严
厉的表情。人们能够学会并模仿这些表情,但那得花数百小时的时间。
精明的撒谎者常常利用像愤怒这样强烈的感情来掩饰他们内心的
恐惧和负罪感。1960年,审问阿道夫·艾希曼(AdolfEi
ch-mann,德国纳粹战犯———译者注)的法官很快就了解到,
无论艾希曼什么时候大叫着说,“不!不!从来就没有,豪普特曼阁
下!”或“决不!决不!”这时他就是在撒谎。在对托马斯·希尔的
听证会上,安尼塔·希尔所说的话听起来相当悦耳且发音清晰,而托
马斯却怒不可遏。虽然我们很难觉察出他的愤怒表情是为了掩饰其内
心的虚伪,而这或许真的为他掩盖了许多谎言。
几乎没有人知道,极细微的表情展现常常是我们识别谎言的关键
之所在。有时在一瞬间,面部会突然冒出所隐藏的真实情感。通过对
伊朗门事件听证会的录像进行分析,可以显示约翰·波因德克斯撒了
谎。当有人问及约翰·波因德克斯同美国中央情报局头目威廉·凯西
会见的情况时,他的面孔因愤怒而红白相间,就像图画书一样,这一
表情只持续了1/4秒。很明显,沉着冷静的波因德克斯隐藏了有关
会见的重要事实。而审问者则错过了这一机会,并没有追根求源,把
事实真相弄清。
以表情的细微变化作为识别谎言的证据相当不易。一个更为复杂
也更为普遍的现象是:说大话唬人。当一个人感到他那伪装的表情失
败了,通常情况下,他还会用微笑迅速将其掩盖。而有些人则通过说
大话唬对方来隐藏其内心的真实情感,它保持的时间比表情发生细微
变化持续的时间要长。在这期间,我们甚至不能明了说话者的真实情
感,而能察觉到的常常只有大话本身。
眨眼速率的加快和瞳孔的变大在识别谎言中又会起怎样的作用呢?
固然,这两种表情会经常出现在说谎人的脸上,但同时,它们也是内
心变化的正常反应。除了含糊其辞支吾搪塞外,它们还能表达激动、
忧虑、恐惧、愤怒以及其他强烈情感。当说话者所说的话与其内心的
强烈情感不相称时,眨眼的速度就会变慢或变快,因此眨眼对我们特
别有用。
谎言的效用
即使对上述这些泄露谎言的表情了如指掌,我们对谎言的识别仍
然会很困难。而事实上,一些微不足道的谎言对我们却是有利的。它
们或许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粗麦片粥。假笑能助长友谊,淡化冲突,
润滑社会交往中的各种磕磕碰碰。令人愉快的谎言——在聚会中一个
将要离去的客人说:“我玩得很快乐。”——对宾主双方都有益处,
并使双方都感到很快乐。
奉承是一种谎言,是一种欺骗我们还使我们感到高兴的谎言。当
赞扬与自我形象发生共鸣时,这些赞扬的话似乎本来就是真的一样,
至少不会使我们产生不信任和怀疑的动机。下属人员发现夸大赞扬力
度总是明智之举。
大量其他形式的各种谎言也很有用。安慰话就是其中的一种,心
理学家认为它能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从而对人们大有裨益。墓志铭
常常是一篇谎文。像埃克曼这样研究欺骗的学者们,通过向研究对象
撒谎来误导他们说出他们的隐私达到实验的目的,因此谎言在很大程
度上维系了社会科学的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说谎时赌注越大,所说的谎言越结结巴巴,这
种影响在信心较低的人群中能达到顶峰,它就像那些迫切想得到一份
工作的面试者,企图通过说谎来达到目的一样。很明显这些人会千方
百计地控制他们的表情和各种情感信息——面部、语言、音调和姿势,
结果他连路都走不好了,看上去不够诚实。当男人怀着某种动机和女
人说话时,所说的话就会结结巴巴。反之女人对男人也会这样。
即使是今天,人们也能通过基本事实的检验来防止和警惕较为有
害的谎言。当我们发现一个人在说谎,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们便失去
了对他的信任并停止与其打交道。我们还会传播关于这个人撒谎的消
息,然后撒谎者就会发现他已处在一个饱受怀疑的痛苦海洋中了。对
撒谎最根本的惩罚就是不理会它,把它放在一边,使其不进一步扩散,
以讹传讹。
然而识别谎言对我们来说相当之难,谎言是权力的双轮战车,并
屡屡为权力的赢得和保持立下汗马功劳。马基雅弗利曾建议王子应成
为“一个十足的骗子和言行虚伪的人”。西梅尔于1908年称谎言
是控制庸人的工具,同时“还是哺育智慧的一个重要因素”。说服常
常是一种欺骗,但不完全是。擅长说服他人者能因此而赢得权力、财
富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