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人报
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
作者: @ 2001-06-19
“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的由来
学校招生都要进行考试,考试后要把考生的成绩张榜公布。考上或被录取者,习惯叫
“金榜题名”。在考试或比赛中获第一,称“独占鳌头”。没有考上者称“名落孙山”。这
三句成语是怎么来的呢?
榜,过去称“金榜”,在《太平广记》一书中有记载:有一名叫崔绍的人,在病中做
了一个梦,梦见他进阴司,看见有金、银、铁三种榜。金榜名列将相;其次是银榜;州县官
都在铁榜上。后来泛指应考选中者为“名登金榜”或“金榜题名”,就是考试被录取的意
思。
“独占鳌头”这个词出现在唐宋时期。当时,皇帝宫殿前的石阶下正中,有一块雕刻
着龙和鳌(海里的大龟)的大石板。科举时考中的进士即状元,要单独站在这块石板上迎榜
和向皇帝行礼。因此称中状元为“独占鳌头”。后来人们便用这个词比喻在比赛或考试中居
于首位者。
“名落孙山”,是榜上无名或不及格的意思。据记载:吴人孙山是个滑稽的才子。一
年,孙山要去考试,邻居托他带上自己的儿子一起赴考。孙山因平时不苦学,结果名缀榜
末,邻居之子一时失意也没考上。孙山提早回来了,邻居关切地问他儿子考试的情况,孙山
笑着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我孙山名落最后,你儿子还在
我后头呢!”后来,人们就用“名落孙山”这句话来比喻考试未被录取者了。(杨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