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2001-06-24
外滩是上海近代大都市的最初轮廓线
外滩是上海近代大都市的最初轮廓线,
荟萃着世界各国重要的建筑样式, 有英国古
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 法
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巴洛克式、 哥特
式、爱奥尼克式、东印度式、 近代西方式、
折衷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 目前的外滩大
楼大多改建过2~3次,在改建过程中, 有的
重新设计,有的扩大规模, 有的提高层次,
有的部分改变造型。
外滩一条街的建设,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初创时期(1843年~1885年) 这一时
期的建筑一般为二层楼房, 布局和造型大多
脱胎于欧洲中世纪宫殿、 府邸的通用形式。
其中的英国驻沪领事署, 有宽大内长廊式阳
台, 属东印度式。 唯一一幢中国式建筑是
1857年建造的江海北关, 形似中国南方之庙
宇。
繁荣时期(1885年~1908年) 上海开
埠四十年后,洋行资本有了重大的发展, 亟
需拓展经营场所。鉴于外滩地价飞涨, 遂将
二层建筑翻建为三层以上的建筑。 江海北关
也因房屋破旧等原因, 由中国南方庙宇式改
成略似教堂的西洋式。这一时期的建筑, 以
后大都被20世纪20年代至40 年代的建筑所替
代。保留至今只有三处, 一是招商局大楼(
今上海海监局所在地), 二是中国通商银行
大楼(今长江航运公司下属单位所在地),
三是华胜大楼(今上海市航天局所在地)。
鼎盛时期(1908年~1937年) 这一时
期由于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的采用及世界“
现代主义”建筑潮流(其特征是追求高度与
实用)的影响,进一步向高空发展。 五层以
上的建筑有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今上海冶
金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房地产局所在地)、
皇家总会(今东风饭店)、 有利银行大楼(
今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所在地)、 汇丰银
行大楼(原上海市政府所在地)、 日清公司
大楼(今上海市海运局所在地)、海关大楼、
交通银行大楼(原上海市总工会所在地)、
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字林西报》
馆(今桂林大楼)、 麦加利银行大楼(今春
江大楼)、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今上海市纺
织工业局所在地)、 扬子保险公司大楼(今
申富餐厅)、 怡和洋行大楼(今上海市对外
贸易局所在地)、 格林邮船大楼(今上海人
民广播电台所在地)、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今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所在地)。 十层以上
的建筑有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北楼)、 中
国银行(今中国人民银行等所在地)、 百老
汇大厦(今上海大厦)。 以上这些大楼奠定
了今日外滩的雄姿。
外滩的建筑类型虽然式样众多, 但除早
期江海关外,都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
从平面与开间看:改变了中国四合院或
三合院的平面布局,开间组合灵活, 进深趋
于浅薄。 体型较大的房屋往往用对称平面,
有露台和大的踏步,南首留有长廊。进入 20
世纪,出现方型、A型和半圆形平面。
从结构与层高看: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柱
构架,平房居多,楼房一般为2层。洋式建筑
早期采用砖墙承重和木屋架屋盖结构, 并有
石阶梯、铁柱子、沙包基础等。 英国式房屋
层高在4~5米之间。 法国式房屋常采用半地
下室。这时的2层或3层楼房用砖拱廊、 石柱
廊、圆拱及弧拱门窗樘口。 中期采用钢筋混
凝土结构,后期出现钢框架结构, 从而使增
加层高成为可能,从5、6层升至10余层, 最
后突破20层。
从立面处理看:外墙立面主要用清水砖
墙,以白石灰勾缝,在分层外有腰线, 砖工
横竖整齐,偶尔点缀拼花和刻花装饰。 主要
入口一般居于房屋的中部。 公共建筑因设有
地下室的关系, 中央入口往往采用室外大楼
梯,有左右踏步,登平面而抵中厅。 建筑立
面较多采用柱廊、阳台和贴面柱式作为装饰。
在较大的公共建筑物上, 模仿西洋教堂和一
些国会议院建筑的风格,建造了塔楼, 并装
置大自鸣钟。有的大楼顶部还加盖亭子。 后
期西洋建筑追求摩天大楼形式, 立面趋于简
化,仅用横竖线条点缀。
从门窗式样和材料看:中国传统建筑的
门都用木制,正面与反面有别, 以上部的顶
圈和下部的门臼定位。 早期西洋式建筑的门
虽然也用木制,但两面完全一样, 启闭采用
铰链。1919年起采用钢门,1930 年后出现木
质夹板门。 窗不同于中国常见的木制落地式
长窗,有硬百页窗、腰头窗等。本世纪30 年
代初出现钢窗。为改善室内采光条件, 有的
大楼建有玻璃天棚。
从楼梯型制和设置部位看:中国式建筑
物内大都采用直跑楼梯, 设置在房屋的隐蔽
处。早、中期西洋建筑物的楼梯为转弯楼梯,
平面形式有曲尺形、U形和阔U形等, 一般
位于室内显要处,兼起装饰作用。1901年后,
西洋式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主要靠电梯, 步
行楼梯就在电梯附近,已无装饰色彩。
从地坪与室内装饰看:地坪大都用花瓷
砖铺,少数用大理石铺,1920 年后普遍用柳
安木铺。墙面用柚木做护壁, 有的用进口花
纸糊裱。平顶部位有线脚和花饰。 这些都是
中国传统式房屋内不具备的。
外滩带有世界各国风格的建筑不但高度
集中,而且保存完好, 它既是世界建筑史上
的奇观,又是近百年来上海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