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关锦囊
高考之后七大焦点问题
作者: @ 2001-07-10
高考之后的七大焦点问题
2001-07-09生活时报
焦点问题之一:家长和考生是否应该回避高考这个话题?
考试以后,我们仍需正视这个话题。有的考生由于心理波动很大,家长或者他人一句看似平淡的语言,都
会成为他们采取冲动行为的导火索,有的考生第二天即将拿到考试成绩,前一天却受不了一句话的刺激,
或跳楼自杀,或精神分裂,或离家出走,这是每一个家长都不愿看到的事实。教育专家渠老师认为,首
先,双方应该从心理上尽可能地放松,比如听场音乐会,看场电影等等,都可以将绷紧已久的弦重新调
整,以便应对即将发生的各种问题。其次,双方必须及时沟通,家长或者考生一方的情绪变化都可能导致
无法预料的矛盾。第三,邀请有经验的教育专家咨询可以有效地化解家庭暂时的巨大压力。
焦点问题之二:家长应该如何主动与孩子一起分析智力结构?
回龙观医院心理医生张东医生认为,家长与孩子应好好分析以往成绩取得的原由。有的学生早期的优势其
实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合力促成,家长督促得十分紧,老师极端负责,甚至将这些学生视同己出,在两方
面的高压作用下,即使是智力水平十分一般的学生也不乏出人头地者。但是高中以后,学生的成绩会明显
反映出他们的实际能力,此时,再好再负责的老师和家长也无法替代学生本人去独立思考问题,尤其是面
对许多抽象思维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天资,学习成绩很难名列前茅。
有的家长过分相信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一句名言,就是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1%的天资。其实这是伟人
的谦虚之词,许多人不加分析地当成至理名言。不考虑学生的智力结构,不分析父母的文化背景,不计算
教育的投入,不考察教育的环境,盲目地用这个所谓的成才公式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以至于一旦遇到理
想和现实的差异时,无法正视和面对。其实,此时分析失败的原因为时不晚,找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和心理
医生一同谈失败,再联合他们的意见,最后肯定能找到原因。
焦点问题之三:考生成绩优异是不是高枕无忧了?
理想的成绩不代表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相当一部分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会失望的。据记者了解,有的
考生的确一鸣惊人,比预料的成绩高出好几十分,但是由于随便填报了自己不感兴趣的提前录取志愿学
校,结果被提档,经过体检合格,他们无法逃避这个机会,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竞争。
“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的另外弊端就是考生进入大学以后会盲目乐观,这种乐观甚至可以持续一个学
期,直到他们看到一味的放松已经导致除了考试“亮红灯”(不及格)之外,将各种兴趣爱好发挥得淋漓尽
致是多么愚蠢的做法时为止。
有教育专家曾经特别调查和统计过,历届高考高分考生最后成为杰出人才或者是进入最高学府深造的人并
不多,而大多数非高分考生却很扎实地进入高级管理层和学术层。因为高分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
看重考分,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很差,除了翻书本是长项,别的都是弱项,自
然无法问津“金字塔”的塔尖。
焦点问题之四:考生得到成绩以后极端自卑,家长该如何应对?
一个人过高和过低看自己都是偏激的表现,如果考生在得到成绩以后产生极端自卑的心态,家长应该采取
迂回的战术使之走出困境。
一般来讲,在这种时候,自己主动走出阴影的情况并不多见,家长此时应该请心理医生以家长老朋友的身
份或者老同事的角色与孩子在家中“巧遇”,和他谈天,使他敞开心扉,讲出自己的烦恼,使之意识到过分
的以自我为中心和过分的成人感只会阻碍前进和发展,聊一聊自己,听一听别人是怎样理解这类问题,就
像照镜子一样,在知心人的眼中和心中重新发现自我。
焦点问题之五:高考是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如果有人告诉你不是,又该如何面对?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育专家渠淑坤告诉记者,高考只是一个大学升学的选拔考试,高考分数只是一个相
对的衡量标准,其实一分或者是十分之差并不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高考的残酷性却决定了必须用分数来淘
汰一部分人,此时,一分和十分的意义就显得不同凡响。
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这场不公平的竞争,对于考生重新走好人生的第二步尤为重要。首先,必须承认对
于一个考生而言,挫折是正常现象,这只是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以后,现在社会上各种资格考试很多,相
对应的出路也很多。第二,考生还应该明确,人生的最后成功不是取决于一次高考,实现自身的价值要看
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这两个宝贵的品质是很难通过考试来衡量的。第
三,合格的人才是需要适应各种环境的,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比其他人率先尝试坎坷并非坏事。“当一扇门
向你关闭,必然有另外一扇门向你敞开”,相信这句带有相对论的哲言会给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一些启
示,关键是如何正视自己的失败,尽快地找到另外一扇属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大门。
焦点问题之六:学生平时学习十分努力,但是高考却考得不很理想,为什么?
张东认为,大多数情况下,这部分学生是由于无法正视自己与他人的综合素质差异,才产生相应的焦虑和
压抑。其实,到了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与付出渐渐不成正比,有的学生虽然已经发挥出最大的极限,但是
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时就应该好好分析自己的实力,特别是在高考以后,清醒地找一找原因对于今后
的发展十分重要,一方面是调整心态,另一方面决定是否复读。
一部分考生的确是由于临场发挥不好,没有看清题目要求,粗心马虎,造成考分与实力相差很悬殊。或者
是考前心理压力过大,造成考试时调整不好心理状态,一时马失前蹄。除此以外,就是考生考试以前过高
地估计和评价自己,不承认自己的平庸。
通常情况下,这部分考生从小学到高中一帆风顺,有的人甚至经过小学和初中的保送,没有体验过考试的
生死之搏。从智商和情商的角度分析,他们已经提前到达自己的智力极限,比其他人提早享受优越和成
绩,所以,在高中阶段,他们只是一个十分一般的学生。但是,高中三年里,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每次考试的成绩虽然不稳定,但是偶尔的几次优良的成绩都可以使他悠悠然,不在乎大多数的下游水平。
只有高考这最后的决定性考试方才使他们如梦方醒。
焦点问题之七:高考过后,人生的未来有多远?
渠淑坤老师告诉记者,高考过后,考生无论成绩理想与否,是否考入理想的大学,他们首先应该思考的第
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未来有多远”?
不要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命运的不公,是家长没有创造更理想的条件和环境,是老师没有太多的实力。其
实,作为一个即将走入社会的成年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既不可破罐破摔,也不能
妄自尊大。暂时的失败或者成功都不代表未来,未来在自己脚下,在自己手中。 不管是否考上大学,
考上什么样的大学,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社会人,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最
为精彩,这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这个时代最为宝贵。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尽可能
地增加自身的实力,无论在哪个环境学习,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都将获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