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培训
对忧信息报送方法的探索
作者:蔡青林 @ 2001-07-10
对忧信息报送方法的探索
蔡青林
按照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主要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揭露财经
工作中的不真实、不合法以及弄虚作假、损失浪费、舞弊腐败等问题。因此,审计机关提供的信息多数是
忧信息。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全员审计执法意识的增强,这些忧信息已成为领导了解情况的重要渠道、
调整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们体会到,做好忧信息的上报工作主要应把握以下3点:
一、要围绕服务转变观念
一篇信息,尤其是忧信息,究竟有没有价值,关键在于对领导的决策、对促进宏观管理有没有帮助,
起不起作用。因此,在报送忧信息时应殷领导的需要作为第一需求,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参谋作用,努力
实现报送忧信息的3个转变:
一是从收发型向服务型转变。克服当“二传手”的现象,减少无效劳动。把服务领导决策作为信息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篇忧信息的编报工作,致力于提高质量、提高批示采用
率、提高实际效果。力求做到定位实目标实、效果实。定位实,就是把真实性作为信息的第一生命,力求
客观准确。目标实,就是把进入领导决策作为信息工作的最高目标。效果实,就是把信息产生的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作为检验其质量高低的最终标准。
二是从简单反馈型向智囊型转变。减少一般反馈型信息的上报,要把信息工作的重点放在挖掘、揭示
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上,揭露深层次矛盾上。突出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要围绕党委、政府经
济中心和重大决策上报有针对性的信息,根据领导的需求上报有价值的、高层次的信息;突出深刻性,要
从领导的角度、从发展的速度和稳定的高度,深层次剖析问题、分析矛盾,提炼出对领导决策和保证决策
实施的有参考作用的信息;突出建设性,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改革措施、重要经济政策的实施,用
领导的脑子去思考问题问题、用专家的理论去分析问题、用记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为纠正错误、完善措
施献计策,从宏观的角度从调整完善政策的高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适销对路的信息。
三是从粗浅型向精细型转变。要走出满足于一般的初级信息的套套,树立“主动为领导服务”和“信息
工作是领导工作的延伸”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喜为忧,化忧为喜,积极拓宽信息渠
道。从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开发信息资源,做到领导需要哪方面的信息就能及时、准确的提供出来。
二、国围绕效果改进方法
同样一篇忧信息,如果报送不当,往往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尤其是越极上报被上级作了批评性批示
后,提供信息的人员要埋怨我们、单位领导也感到为难,有的单位、有的人从此就不敢再上报忧信息了。
因此,报送忧信息时始终要以促成问题的妥善解决为前提,做好分层次、分对象服务,坚持不添乱子、不
捅漏子,又不照顾违纪者的面子,既要保证力度、深度,又要把握好尺度,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注
意优化信息反馈的方法、明确反馈的对象、控制反馈的范围、保证反馈的效果。
一是对属个案的信息定向专报。一些属于地方特有的问题、比较单一的问题,因缺乏代表性、没有普
遍指导意义,应按情节轻重,专报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或有关地区处理。对部分不宜扩散的,可专报主要
领导。
二是对属众案的信息多头上报。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普遍
性。有些是政策滞后造成的、有些是条块分割引起的,必须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上下形成共识、形
成合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所能解决的,因此必须做好广泛的宣传
工作。
三是对属新案的信息向新闻转化报。为更好地发挥信息的时效性、超前性,发挥信息的预测、预警作
用,对经济工作中出现的新苗头、新动向,一方面通过信息内刊向上反映,一方面把这方面的信息向新闻
转化,以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起到防患于未然、防止苗头滋生蔓延的效果,使信息的作用从
微观向宏观转化,实现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四是对难点问题的信息转换角度报。当前,一些地方财经纪律松弛、财经秩序混乱现象比较普遍,贪
污挪用、损失浪费的问题还相当严重,特别是私设小金库、做假账和工程建设中的高估冒算、损公肥私问
题更加突出。这是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难点,应该始终把这方式向领导反映。要通过对
大量的事实、大批的数据的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找出规律性、揭示严重性、指出严肃处理的必要性。
三、要围绕质量强化措施
报喜得喜,报忧得忧,这是困扰信息上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信息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除了要注意
上报的技巧、方法外,关键是要落实措施:一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单位上报信息要经一把手领导签发,
上级采用基层的忧信息要征求上报单位一把手的意见。凡不宜单独采用的则可汇总各单位情况综合上报,
以减轻报忧人员的压力,消除报忧的后顾之忧。二要明确质的标准。把握好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和有用
性。把好信息质量关,使上报的信息达到精、细、深的要求,既节约信息人员的时间,又节约了领导的时
间,提高了信息的品味。三要规定量的限度。要正确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克服片面强调上报数量、片面
追求采用率的现象,要把信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定位在进入党委、政府决策的程度上、定位在实际效
果上,做到既有量的保证、又达到质的要求。四要建立奖惩机制。对信息上报后为制止损失浪费、促进增
收节支发挥重要作用的,信息建议被采纳后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带来较好经济效益的应实行重奖,以激发
全员信息意识、参与意识和效益意识。 智慧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