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岛
挖掘心灵第一图
作者:毕淑敏 @ 2000-10-27
挖掘心灵第一图
毕淑敏
一位睿智老人说,在每个人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一幅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印象。它储存在
脑海的褶皱中,平时被繁杂的信息遮挡着,好像昏睡的幽灵,不理晨昏。但它是无所不在
的,笼罩着我们,统领着每个人对世界的基本视点。好像一纸符咒,规定了我们探询世界的
角度。
这话挺玄秘的,有点巫术的味道。我不服,挑战地问,可以当场试试吗?
老人很谦和地一笑,说,一家之言。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我说,我恰好知道一个人的心底图像。您若说中了,我就信。
老人淡然回答,行啊。
我说,这个人啊,脑海里留下的最朦胧也就是最原始的印象是—一片无边的荒漠,尘沙
漫天,苍黄渺芒。但他周围的小环境不错,好像是一个温暖的怀抱,有袅袅的香气回绕……
说完,我定定看着老人,且听他如何分解。
老人缓缓说,他的精神世界对立而单纯,沉重而简明。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充满疑惧,觉
得人力无法胜天。宇宙不可知。人是孤独渺小的生物,基调混沌而迷茫。但他还会快乐而努
力地活着,时时感受到温情和带着暖意的希望,寻找一个光亮安静芬芳的所在……
说完后,老人问我,他是这样一个人吗?
我抑制住自己的大惊异,说,对与不对,以后我再告诉您。现在,我最想知道的,就是
您这种分析的基本方法。能教我一些吗?
老人说,少许心得,不值多说。有点占卜的意味,但并不是街头的摆摊算卦。首先,你
让被试者静静地躺下,拼命想早先的事。意识好比柳絮,能飞多远飞多远。回忆的触角竭力
向脑仁深处钻,最后变得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一片混沌最好。让人由眼前的明明白白,泡入
米汤样的童年。到了再也沉不下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就会猛地浮出一幅画。让他把这幅画讲
给你听,然后……
老人一一道来,我全身心紧急动员,照单接收。老人说,喏,基本思路就这些。剩下的
事,看你的悟性了。
我说,您可要传帮带啊。
其后的一段时间,我像个居心叵测的探子,不断启发诱导各色人等,把他们脑海中留下
的生命原初印象,挖掘出来,一一告诉我,由我再转达老人。老人娓娓道出其中蕴涵的深
意,好似隔山买牛。至于那人真实生活中的脾气品行,老人完全不感兴趣,也绝不想知道。
在他的眼里,每个人的图谱,就是性格之书打开的目录,他不过是读出来而已。
开头不顺利。第一位男人所谈,简陋得像撕下的小人书碎片。
那幅图像吗?好像是一个黑夜,不知是灯灭了,还是眼睛得了病,总之黑暗包绕……完
了,就这些。他干巴巴地舔舔嘴唇说。
他那时黑暗,我此时也黑暗,到处像泼了墨汁,如何分析只好拼命启发他再想深入些。
搜肠刮肚半响,他补充如下:我摸着黑,仿佛找到一碗粥,就把它喝下去了。我妈妈走过
来,眼泪洒在我脸上。很凉……喔,就这些,再也没有了。他坚决地结束了回忆。
真是老虎吃天啊。我沮丧地请教老人,老人说,唔,足够了。他是个悲观主义者,一生
都在寻找。他对自己终极寻找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本人也闹不清楚。在这寻找的途中,他
会得到温暖和利益的回报,他会很珍视亲情。但这些并不能缓解他寻找的焦虑,冲淡他与生
俱来的悲哀,稀释充满他周围的茫茫黑色。
我频频点头。最终也没有告诉老人,那是一位苦苦求索的哲学家的心底图像。反正老人
并不需要他人的验证。
一个矮小的年轻人不好意思地说,我的第一图像,似乎没什么好说的,支离破碎。那是
我和我弟弟在抢被窝。你知道,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打通腿,就是两个人合盖一个被
筒。谁都想把自己盖得暖和些,就拼命把被子朝自己身上裹……就这些,整夜抢啊抢的。穷
人家的被子,小,遮了这头捂不了那头。我比弟弟个大,总是占上风的时候多些。这就是全
部了。
老人分析:这个年轻人竞争性很强,在他的眼里,弱肉强食是生存的基本状态。他信奉
实力决定一切。因此他会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争夺尽可能多的物质利益和生存空间。但他一般
不会害人,不会使用特别凶残的手段。在他的内心里,还残存着普天之下皆兄弟的道义。
实际情况:那年轻人个子不高,说苛刻点几乎要算其貌不扬了,加上家境贫寒,按照常
理,该是比较自卑的。但他不,一点都不。整天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上大学,考研究生,
什么都不落空。每当竞争的时候,他总是毫不退却,奋勇向前。计谋算不上很光明正大,但
手段也并不太卑劣,懂得趋利避害,适可而止。也许是天助加上人和,他的运气一直不错。
一位依旧美丽的中年女企业家告诉我,世界在她眼里,是盘根错节的森林,热带雨林,
遮天蔽日的。她在摸索着走,有时是爬,到处都是陷阱和叫不出名字的昆虫,很华丽也很狰
狞……下着雨,很冷,有大毛虫发育成的极冷艳的蝴蝶在脖子后面盘旋……
我对这幅图像的真实性,抱有深刻怀疑。她祖籍北方,从未踏到北回归线以南。再说一
个幼小婴孩,想象得出热带雨林的具体模样吗还有,毛虫和蝴蝶,这样复杂重叠的象征物,
也是孩童鞭长莫及的。她的叙述,更像一场成人梦境,一个幻觉。但女企业家谈话时的郑重
神态,使我无法贸然认定她在说谎。
老人听完我的转述与疑问,首先说,这是真实的。心灵的真实,不仅仅是亲眼所见,更
多的时候,是一种浓缩升华后的感受。哪怕你说图像尽头,是一幅外星球人联欢的图画,我
也确信无疑。人的感受有一种物质—无比忠诚。出于种种的利害关系,它可以欺骗别人,但
它为自己保留下的图谱,却不会是赝品。这位女性对世界的看法,是荒诞奇诡而又不乏夺人
心魄的诱惑与美丽,她应该擅长打拼,奋斗出了很好的成就,她好强,勇于挑战。但在不断
的挣扎寻觅中,又感到巨大的孤独与人世的险恶。她臆造了一片热带雨林……
我无话可说。老人就像与那女人相识了一百年,用电脑扫描了她的整个人生,留下一纸
谶语。
随着积累人们心底第一幅图像数量的增多,我渐渐发觉探索源头的奥秘,对每个人是一
次心灵的剖析和飞跃。知道了自己眺望世界的基本视角,便有了揭示自身很多特点的钥匙。
我们也许不能改变它,却可以因此变得更加理智和从容。
老人有一天对我说,你第一次对我描述的那个人,就是在沙漠中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是谁啊?你还没有告诉我。我说,那个人就是我。我母亲抱着我,行进在从新疆到北京天地
一色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