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2001-08-01
王小山的诚信
南方网
编者按:看多了专栏作家们优美的自由泳,这一回让他们做一回学生,带上脚镣跳舞,我们多少有点
幸灾乐祸。与全国百万学子同作“诚信”文,几位都显得格外有诚信,“作业”布置下去,“同学们”有的第二
天就交了上来。人逼急了什么事都做得了,什么文章都写得出,七篇作文七种好看,只看得子非鱼老师喜
从中来,即兴点评也着实趣味横生。一个高考考生面对的只有一个阅卷人,而这里的每个同学都面对着本
报的百万读者,想象七位同学抓耳挠腮的郁闷状,你就偷着乐吧!
高考作文题: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
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
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梢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
都不舍得丢,梢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
验、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诚实和信用,的确是好东西,听起来比美貌、金钱、荣誉、机敏、健康、才学都更动人,如果是我,
打死也不愿意扔掉它。可扔的东西多着呢,为什么要扔掉这个为人的基本准则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诚信能
给人们带来什么。
如果诚信是一个生存团体的必需品的话,那么至少大部分人应该拥有这种素质才显得不太过分;如果
诚信已经成了“奢侈品”,拥有它的人是会倒霉的——人类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共同生活的圈子里,你拥
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
《论语》里记录了孔老二一个叫曾子的学生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这个曾子因此三句话而受到无数的赞扬,因为他的话可以被视为诚信的纲领了。我得承
认,这些话十分动听,有点圣人的风范,虽然他还到不了圣人的位置。
但是仔细想一下,也只有在一个诚信并不普遍的社会里,才会有人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难道可
以“为人谋而不忠”,可以“与朋友交而不信”,可以“传不习”吗?为什么已经接近了“圣人”的人还有必要
对这些东西反思呢?反思是因为不拥有,如果人人都拥有诚信,曾子的说法不显得多余和可笑吗?在我看
来,这更像是一种姿态,而不像真实的、活生生的例证。
设想,如果有一种制度,无法使拥有诚信的人获得相应的利益,那么还有谁会试图拥有它呢?
再设想,如果有一种制度能保证拥有诚实和信用的人获利,不拥有的人遭殃(殃的大小按照不诚信的程
度而定),那么谁敢不拥有诚信呢?
诚信是社会性的,只能由制度来保障。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个好的制度。难道一定要等到所有人的利益都受到损害的时候才
幡然悔悟吗?难道制造假老鼠药的人家里永远不会有鼠害吗?难道制造有毒大米的人会保证自己永远喝不
到毒酒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能够对我自己拥有诚信这个素质不太怀疑,但是我很矛盾,我看到了太多的走向
我良好愿望反面的例子……如果自来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的话,我也很可能会放弃它。
诚信,是个奢侈品,好在我暂时还拥有它,并且目前没有扔掉的打算,我可以有点点自豪——这东西也
只能用来自恋了。
虚拟阅卷:我一直知道王小山同学很会讲道理,但是我不知道他这么会讲道理,讲得我差一点也要对
他的歪理邪说点头称是了。读王小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停地提醒自己,王小山的文章不能多读,读多
了,难免要对自己发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