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信息化:苏北地区跨越发展的关键
作者:浦玉生 @ 2001-08-01
信息化:苏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浦 玉 生
一般说来,信息化是指以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建
设、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信息化不仅要求计算现代化,而且要求通信现代化和网络技术
现代化。
跨越式发展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发展历史相比较的概念,是追赶型国家和地区的课题,追赶型国家和
地区赶上或基本赶上先进国家和地区,跨越就结束了。跨越的依据是后发优势,没有后发优势的发展就不
是跨越式发展。跨越过程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水平升级和相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调整。
跨越的核心是生产力跨越,生产力跨越的核心是企业技术阶段的跨越。由于大量企业迅速实现技术阶段跨
越,涌现新的支柱产业群,相关产业跟进升级,相应调整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导致GDP高速增长,就实
现了生产力跨越发展。据李唯实的资料,我国经济特区20年GDP年均增长33%就是跨越发展。深圳是成功
跨越的典范。深圳特区20年是不断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持续跨越的20年。深圳建特区初期的支柱产
业是服装、手表、玩具,几经调整、升级,现在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实事求是地讲,苏北地区(指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宿迁)20年,并未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尽管苏北地区纵向比较发展变化较快,但这种发展多是传统生产力的延伸。1978年,苏北国内生产总值的
构成之比为52.6:32:15.4;1995年为33.5:40.4:26.1;2000年为26.4:41.6:32。一、二、三产
业在GDP中的比重基本未变化,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带动全局的跨越点。当然苏北在某些行业或企业内部,
也有成功的跨越,然而并没有形成带动全局的跨越。以盐城市来说,江苏森达集团、江动集团、悦达集团
等企业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也都是企业层面的跨越,未能形成带动全局的生产力跨越。
工业化阶段完成的人口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形成高度发达的加工制造能力,积累雄厚的社会资本,
是人类社会继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从这个意义讲,工业化不可逾越,即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不可逾
越。由于知识的扩散性,后人学习了前人的经验,对于前人进步的程序,可以批判地接受,趋利避害;可
以创造对于前人程序“并行”或“优化”的程序,扩大成效,减少损失,裁弯取直,实现技术阶段跨越。这就
是后发优势。后发优势使后人完成工业化历史任务可以通过不同的轨迹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虽然非常密切,但并不是工业化发达后才能去发展信息化。信息化是可以跳跃工业化阶段的。只要抓住时
机,通过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化,从而促进工业化发展。信息化与工
业化之间有协同作用、补充作用和替代作用。一些工业并不十分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就
是抓住时机,推进信息化,从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更新和改造。
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其难能
可贵的特点是可以与任何现实生产力、现实的社会机构以及个人相结合。任何现实生产力都可以与信息技
术相互嫁接,任何社会机构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任何正常人都可以掌握一些信息化知识。信息技术“无孔
不入”的强大渗透力,是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的首选内容,是实现集约经营、转变发展模式的
必须条件,是创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社会条件的主要措施。信息技术和网络结合,催生大批新兴产业,以
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就业机会,网络引发经济生活的变革,使人们认识到网络不仅是新技术,而
且是新经济,是经济的信息数字化。它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的经济,网络将经济生活由实物形态转
化为虚拟空间平台。
进入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实现了信息化计划,截止2001年6月30日,国际互联网已进入
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上网计算机数1002万台,上网用户2650万人。“十五”期间,江苏省信息服务
业年均计划增长15%,到2005年,信息服务业总营业额660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以
上。
苏北的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徘徊不前,这是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
与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凸显的“路宽、车少、货缺”的失衡现象有很大关系。进入新世纪,苏北要实现生产
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抓住信息化的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技术引导传统产业焕发
新的活力。
面对信息化浪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苏北的信息化建设应大胆探索,勇于突破。
要把信息资源作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做好资源优化配置的工作。目前就盐城市来说已
有很多条条部门、单位在自建网络,但如何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信息应用系统,形成
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大型数据库,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迫在眉睫。
这项工作做好了,能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形成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如建设一个全
市的大型综合性网站,有了这样一个知名度较高、综合力较强、体现很强“官方”背景和意志的信息应用平
台,可让世界了解盐城,让盐城走向世界。在创办政府网站上起步较早的是北京、青岛、昆明,我省的南
京、苏州、扬州等地也有相当的基础。可以学习青岛市的做法,青岛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计算机中心具
体运作,编制26人,对开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盐城市委领导同志的重视下,市委
办公室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小组,对党政网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索,每天更新内容,走出了电子政务可喜的
第一步。
朱镕基总理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
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我们讲抓住机遇,很重要的就是要
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苏北地区在新世纪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求我们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
智慧城原创20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