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州屐痕
盐城的枯枝牡丹园
作者:zhc @ 2001-08-04
智慧城编者按:某日,跟踪拍摄枯枝牡丹数十年的张旨送我一幅枯枝牡丹在雪地开花的照片,真奇景
也。城主也曾有枯枝牡丹园一文游记发表于上海《旅游天地》1983年杂志。在此编辑一篇供游人欣赏。
便仓枯枝牡丹园
据盐城地方史志材料,盐城便仓早在700年前就有枯枝牡丹。盐都主页的资料介绍,牡丹的魅力在
于:既具稀世之美,更具稀世之奇。最其称奇的一点是:“无论何时,将其枝梗摘下,放入火内,如干柴一
般,登时就可烧着。”(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看来李汝珍是深知便他枯枝牡丹之奇的。是啊,每逢
花盛时节,这便他牡丹园中的鲜花恰似胭脂凝成,美艳润泽,芬芳馥郁;它那繁密厚实的叶片,也青翠欲
滴。然而其枝梗呢,却如摇曳在寒风中枯枝,憔悴欲朽,若折取一枝,划根火柴即可燃着。正如卞氏宗谱
所云:“牡丹品类不一,此独以枯枝别之异不在花也,骨则破裂,皮则粗皲,爪之则干枯,折之则脆。”相
传,早年在便他花园附近有一豆腐作坊,有一天,这家老板娘到外面拾柴禾,她不识枯枝牡丹,就把所见
枯枝全数抱回家烧锅。村邻们见她家烟囱上空紫烟腾起,视为大吉大祥兆,分外欣喜。都说她家柴堆中一
定有枯枝牡丹的残枝,前去查看一下,果真是也。
其实枯枝牡丹枝梗,只是貌似枯朽而实非枯朽,它的枝梗内不仅有营养丰富的水份,而且含有特殊的
因子,它能不断地输送养料给花苞和叶片,又易于燃烧。对此,清代楚阳诗人赵海有诗赞曰:
我游海上到君家,为看枯枝不看花。
世代争传春富贵,谁知朽干发奇葩。
花开花谢五百年,枯枝挺秀艳阳天。
将军忠烈浑如见,一点灵根万古传。
此外,枯枝牡丹还有一大奇处:它本系春花,然而有时却见在深秋或初冬时节,竟傲霜斗雪而“红花忽
放”故而引得“游人竞赏,车马频喧”,不禁“咏之,说之,序之,铭之,赞之,莫不以志其异。”尤其神奇
的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枯枝牡丹恰巧盛开在举行开国大典之时。还有一年,它竟开在欢庆我国在联
合国恢复席位之际。这当然是纯属巧合,但人们却借此以抒怀,赞其为“神花”。
殊不知,枯枝牡丹偶尔于秋冬开花的这一现象,也与其自然属性以及便仓一带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
系。便仓,地处长江之北,古运河以东,淮水之南,它是江淮冲积平原上的一座古镇。对于枯枝牡丹来
说,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环境。比如枯枝牡丹怕高温灼热,也怕酷寒的气候,而便仓这里正好有
着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冷暖适度的气候条件。再如枯枝牡丹忌低洼积处,却
爱生长于高地,并且是排水性能良好的酸性壤土,而便仓这里也正是这般的地质条件。若再加上护爱管理
得当,枯枝牡丹便能一年两度开花。1986年11月8日至28日,便仓中学校园里的枯枝牡丹竟开出百余朵,
蔚为奇观,前来观奇者络绎不绝。这是因为这座花园远处有两排长房抵御寒气的侵袭,花园的大方格围墙
又可让阳光透射进来,冬日也一样暖洋洋的。加之这里也是高地,酸性壤土,气候也格外温和湿润。所有
这些,恰好都跟枯枝牡丹的特性相吻合,因而里枯枝牡丹的冬日开花,自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此奇枝奇花,千百年来不知流传着多少神奇的故事。这里不妨先插叙一段卞氏家族与枯枝牡丹的一
番传说。
元朝末年,卞氏家族后裔卞元亨成了牡丹园圃的主人。他将祖传的红、白两本牡丹分为十二株,满植
卞氏宗祠东西两坛(左红右白),题名“花神池”。从此,才见枯枝牡丹“盛于东溟”。这就是所谓“如今世
上所传枯枝牡丹,淮南便仓最多”之来由。
枯枝牡丹兴盛之时,正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日。此时卞元亨应吴王张士诚之聘,委为主帅,白马银
枪,转战疆场。待到吴王灭后,卞元亨无心仕禄,遂辞官归隐,养拙躬耕。关于民间流传的卞元亨马鞭的
故事,就得从他的归隐途中说起。
正值深秋,天高云淡。远处的青山,重叠深邃;遍野的枫叶,赤红似火。卞元亨顺着潺潺清溪,曲曲
小径往前走,不由勾起无限往事:当年他南征北战,驰骋千里,从元朝统治者手中夺回了江苏、浙江等
地,浴血奋战而大败陆文忠,力挫朱元璋的精锐......此情此景,就象刚刚才发生的一样,历历如在眼
前。而今走上归隐之路,怎不令其慨叹之矣。正想策鞭跃马,让自已从淡淡的愁绪中摆脱出来,忽然发现
马鞭早已失落,无奈只好牵着白色的骏马,缓步向溪上拱桥走去。
过桥又走一程,不觉眼前已是大道。伴着大道延伸的是茂密的林海,萧萧秋风劲吹,涛声四起,激荡
山谷。忽然间,林中跃出一只背上杂有红白相间花纹的小鹿,嘴衔一根枯树枝儿,远远地在路上驯顺地跪
下,两耳竖起,仿佛在倾听什么吩咐......元亨将军颇觉惊讶,随即策马上前,刚要下马抚爱小鹿,小鹿
因见高头大马,却敏捷地离开,又远远地在将军行进的道路前方重新跪下。将军更感惊异,索性下马来和
温顺的小鹿亲昵起来,从它的嘴里取下枯枝。温存未久,小鹿纵身跃起,眨眼之间消逝在丛林的深处,无
影无踪,只留下一根枯枝。......
卞元亨怀着深情走进林海,古木蔽天,荫凉爽人。走着,走着,眼前林木稀疏处,忽见一头小动物向
他迎来。哦,原来就是那只小花鹿!它是候在此处告别,再看上一眼元亨将军。
眷念故乡之情伴着卞元亨穿幽谷,走平川,泛舟涉江,踏上范公堤,回到朝朝暮暮向往的便仓古镇。
身归故里,心恋花鹿。那带回的枯枝乃珍贵之物,怎舍得丢弃呢!于是,就把枯枝插在花篱边上,虽
是随手插的,却在翌年春天里抽叶含苞,暮春时分竟吐艳迎宾啦!元亨将军真想要谢谢那赠予枯枝的小
鹿,但小鹿早已消逝,只得把深情移注在枯枝牡丹花上,悉心培育,不断繁衍。为了防备人为的损害,卞
氏宗规规定:凡族中有私折一根牡丹枝者,罚银二两。明清两朝官吏、名士,往往不远万里,慕名而至,
赏花吟诗,雅兴十足。有诗云:
百代奇花旧苑中,依依犹恋大参公。
凌云洁性枝堆白,射月丹心蕊彻红。
瑞吐鲜英偏傲雪,神凝老干独回风。
年年赏盛春二月,络绎轮蹄遍海东。
这便仓枯枝牡丹终于成为牡丹王国的佼佼者,享誉天下。
焦骨牡丹与枯枝牡丹是否同物异名?与一般牡丹相比,有何品种特征?这是养花朋友常询问的一个
问题。历来文人墨客对牡丹的评价极高,认为“不独芳姿艳质足压群芳,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欧阳修
《牡丹序》中也说:“天下真花,独牡丹耳。”该书注释:“所谓真,犹正也,与邪相对。”宋人颂牡丹内在
之美,即在其焦骨精神。广东省廖铖观新剧中有焦骨牡丹故事,因作《有感》诗。诗最后说:“舍命不舍
花,焦骨牡丹丽。根深恋故土,高翔爱国志。”有人作《焦骨牡丹赞》:“爱国同心爱牡丹,千年传统颂花
王。敢违圣旨甘拚命,宁化焦骨拒吐芳。枯干为存根柢力,慈心换得子孙昌。洛阳古苑塑仙子,天下齐歌
第一香。”焦骨牡丹被视为民族气节的标志,留在广在群众心中的印象十分深刻。 盐城便仓牡丹园已是
700多年古园,此园现已扩建,成为苏北名胜之一。
智慧城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