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木 @ 2001-08-10
7月27日 半个医生
妻儿回老家,独自一人在家。
“叮咚----”门铃响了,紧接着“通-通-通”一阵敲门声。这夏天最忌不速之客,在家衣服穿得少,接
待客人从尊重别人的角度出发要衣冠齐整,还不能太“狼狈”。
从猫眼里看去,是邻居家的一个小女孩,我这才开门。
“叔叔,我爸拉肚子,问你家有没有吃拉肚子的药?”小女孩婧说。
与妻结婚前,我自修过人体解剖、医学理论之类的教科书,后来又写过几篇有一定层次的医学问题的
文章。发表于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动态》,浙江、新疆等地中医药杂志,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与
哲学》和《中国医药报》头版头条。
家有良医后,我自然多多少少关注过医学的新动态,有人投医问药,我也常出主意,人称半个医生。
“半个医生”,我很有自知之明,就是说,我未专攻,但了解一点。
我翻了翻家中的常备药盒,有“诺氟沙星”胶囊。我身体好,多年来从不吃药打针,对一些新药说不
准。我告诉婧小姑娘:“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给你爸看看,可能不是。家中只有这个药,好像没有‘氟派
酸’。”
婧走了。
一会儿门又响了。婧说:“我爸说这是消炎的药。”说着又把药退给我。
我这才发笑自己的无知。用消炎的药治拉肚子。
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不知之处。某日,我不止一次地收到过“国际名医”入选通知书,一旦入选
我不是要接待各方人士投医问药吗?那个国际名医编委会是冲着我的文章来,以为文章有层次肯定是名
医,岂不是可笑之至吗?
世界上还有多少真的呢?我问半个医生。
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