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阳 @ 2001-08-12
联想型作文的写作
曹阳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部分明确要求“联想恰当,想象合理”。语文界权威人士就高考作
文指出:“不要只关注一个,忽视了另一个。”1999年高考作文是想象型作文,我们不可只关注想象型作
文的写作训练,忽视了联想型作文的写作训练。要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了解联想
型作文的写作特点,学会写联想型作文。
联想的桥梁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
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
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
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当我们提到过去“四人帮”打着“反对‘师道尊严’”的幌子迫害广大人民教
师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现在广大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对比联想”。我们在分
析阿Q这个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有时会想到孔乙己,而不会想到祥林嫂或〈〈一件小事〉〉中的那
个车夫,为什么?因为阿Q和孔乙己在某些方面相近,和祥林嫂或车夫相去较远,这就又是“相近联
想”了。由此可见,“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
是“联想的桥梁”。在社会生活中,这种联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把这种具体的联系点称之
为“联想点”。我们既要善于联想,又要善于准确把握联想点,为作文的构思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要准确把握什么是联想。有两个要素:1、“有联系”;2、“另一个”。如果两个事物
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那么这种联想是牵强附会的,给人矫揉造作之感。例如:从“绿”联想到黑板,虽然
东绕西绕也能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但已难以给人深刻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联想物与本体必须是两个事
物,不能是同一事物,否则,也不是成功的联想。我们有些同学写联想型作文不成功的原因往往在于不懂得
或忽略了什么是真正的联想。写联想型作文,要在起始阶段正确判断自己的“联想”究竟是不是联想,不要
徒劳而无功。
二.联想的展开
作家秦牧在〈〈土地〉〉一文中写到:“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收住缰绳,
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为什么要称之为“野马”呢?就是要强调无拘无束,自由驰骋。我们一定
要破除神秘感,脑子里不要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要大胆展开联想的翅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
溢于海。做到“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海阔天空,八面来风。
举例来说,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我们能从“绿”这种颜色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别的什么事物
呢?我们可能会想到小草、树木,想到军人、环保,这是“相关联想”。我们可能会想到水、春天,这
是“因果联想”。我们可能想到希望、朝气、青春、活力,甚至想到生命、和平,这是“相似联想”。 我们
或许会想到“金黄”,从绿色的小苗想到金黄的收获,这是“对比联想”。我们还可能从“绿”想到“青天“蓝
色的海洋”,这又是“相近联想’了。实际上,我们就某一事物可以联想到的其它事物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正因如此,才有思维的丰富性,才有异彩纷呈的构思。著名教授许国泰说”思维就是找联系,”这话十分精
辟,我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就是四通八达的联系,就是打开思路,让思维的触角与无限丰富的其它
事物产生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交合生新物”(许国泰),作文也是这样,新颖的立意,就是从这四
面八方的碰撞中产生的。当然,也不能说任何这种碰撞都是有意义的,都是成功的,但毫无疑问,没有这
种碰撞,就不会有新的、有意义的新立意。
联想的展开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连锁式我们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这是联想的基本形态。但我们在写作当中,往往不是简单地仅
仅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而是连锁式地从一个事物想到与只有联系的一连串的其它事物,这一连串
的其它事物彼此之间有一定的顺序,有一定的关系,例如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等。这样的联想,产生一
帧帧的画面,也就是浮想联翩,给人以更为丰富、更为强烈的感受。例如我们学过的巴金的散文《灯》,
作者从眼前的灯光联想到自己过去在“迷阵”中看见的“豆大的灯光”,联想到“孤寂的海上的灯塔”,联想
到“希洛点燃的火炬”,最后联想到鼓舞人坚强地活下去的“微光”。这些联想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
进关系:由实到虚,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一步步揭示出深刻的主题,引导人们不断深入思考。
我们写作中运用连锁式联想,一定要处理好各个联想之间的关系,使之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其有合
理的排列顺序。如果各个联想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或者排列顺序不合理,就会给人杂乱无章甚至胡思乱想的
感觉。1999年高考有不少考生作文有较为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合理安排联想的顺序,引导读者步步深入思
考,例如把有关战争痛苦的记忆移植给现代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而移植给美国总统克林顿,进而移植给
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的人们,这样,作品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对声讨战争狂人,更重要的是教育人们认清
帝国主义的本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为祖国“四化”建设多做贡献,作品的主题就大大加深了。也有的考
生作文一会儿想到有了记忆移植,自己可以减轻许多学习负担,一会儿想到有了记忆移植可以更好保存和
发扬国粹,一会儿又突然想到有了记忆移植可以使人们解开许多历史谜团。人们看不出这几个联想之间有
什么内在联系,也不知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安排联想之间的顺序的,这样的联想就不是连锁式联想了。
辐散式联想 有的联想不是呈连锁式形态一帧一帧展开联想的画面的,而是以本体为核心,向四面八方
展开的:犹如车轮的辐条,环轴心伸展开去;也如同一把扇子,扇骨从轴心向四面铺展开来。这种辐散式
联想,不要求各个联想物之间有递进关系,只要求各个联想物与本体之间有内在联系,是从本体引发出来
即可。这种展开形式,有利于作者自由驰骋,自由挥发,可以使联想的一帧帧画面更丰富多彩,更绚烂多
姿。例如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作者从住所左近的土坡上的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联想
到故乡熟悉的大榕树。然后以故乡的这棵大榕树为核心,展开一幅幅画面:“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
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
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然后作
者联想到儿时在老榕树下玩耍的往事,联想到有关老榕树的传说,联想到母亲、老祖母、晒得黝黑的农人
们和全村的人们……不管作者想得多么多,都紧紧围绕故乡的老榕树,与故乡的老榕树形成辐辏关系。
我们中学生学写联想类作文,不妨先从辐散式联想练起。当然,连锁式展开和辐散式展开往往不是各
自独立存在的,它们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例如总体构思是连锁式,而在连锁的进程中,又时时出现辐散
式联想。
三.联想的目的
联想本身不是目的,它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写作中是为更好的表情达意服务的。通过联想这种“四面八
方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或使所思所想呈现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一句话,联想的丰富性是思维
活跃性的表现。这种思维的活跃性、畅通性。新颖性,为我们作文立意的新颖性创设了条件。我们用它为
作文的构思服务,可以使立意更加新颖,思路更为畅通。
还拿“‘绿’的联想”来说,我们能由此产生很多联想,这是很可贵的,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把这些联
想“立意化”,让它们变成一个个立意,也就是从“事物”过渡到到“事理”,成为有一定论断性、能够表明作
者主张的完整意思。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祖国永远是春天”“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创造良好
的生活环境”“开辟生命的绿洲”等等。
联想还往往起贯串作用。例如我们学过的《风景谈》,作者从《塞上风云》的预告片,联想到猩猩峡外的
沙漠,又联想到“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作者用联想贯串全文,一步步引导人们深入思考,
一步步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当然,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此不再一一提及。这里只想强调,在写作训练中,要强
化“联想为表情达意服务”的意识,要明确联想是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要自觉把联想与表达一定的思想感
情联系在一起,为表现主题服务。
四,联想的多样性与立意的新颖性
联想的多样性与立意的新颖性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事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因而一个事物可以有很多
个联想点,抓不同的联想点,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怎样抓不同的联想点呢?
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不同侧面拿“‘水滴石穿’的联想”来说,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
在“水”上,联想到世界上
力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刚”的立意。如果把关注点放在“滴”上,联系到思想方法,可
以得出“不要轻视‘小’”的立意。如果把关注点放在“石”上,联想到人的气魄和勇气,可以得出“要敢于碰
硬”的立意。如果把关注点放在“穿”上,联想到面临的困难,可以得出“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样的立
意。这就是“认识事物的不同侧面”,以此得出不同的立意。
我们还可以把“水滴石穿”作为一个整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从正面看,可以联想到学习精神,得
出“学习要持之以恒”的立意;从逆向看,又可以联想到工作效率,得出“要只争朝夕,不能没有时间观
念”的立意。
联系社会的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的联想点
举例来说:
题目: 在山西晋祠,我为王羲之当年手书的一块碑帖叫好:全文20多个“之”字,无一笔势雷同,
每个“之”字各具神妙。
请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说说你想到些什么事理。
联系不同的社会实际,可以得出以下各不相同的立意:
各行各业都出状元
不要墨守成规
要发展个性
要百花齐放
求大同,存小异
要敢于标新立异
采取多种方法取得成功
活跃思想,大胆创新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产生多种联想点,并由此得出各不相同的新颖立意。
五.联想的选择
联想的选择,也叫联想的定位。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联想产生多种立意,但在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中,只
能有一个立意。这就关系到联想的选择,也就是选择什么联想点,选择什么立意的问题。好的联想点,好
的立意,应该有以下特点:
有现实针对性
有一定的深度
自己能够把握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练习,对这一点逐步加深认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拟出多种立意。
北京市近来建了不少立交桥。一次,我站在西直门立交桥上,放眼四望,只见宏伟的多层大桥上,南
来北往、东行西驶的大小车辆,疾如流星,川流不息,蔚为壮观。从眼前车如流水的景象,我联想到:
联系不同的社会实际,可以得出多种各不相同的立意:
A破除封闭状态,才会有高速度
B知识要融会贯通
C博取才能敏思
D打开思路,立体思维
以上的几个联想,比较有新意,也都有一定的可写性。如果我们仅仅从立交桥想到卢沟桥、赵州桥、
独木桥、武汉长江大桥,虽也可以做出文章来,但容易流俗,很难给人新的启迪。有了丰富的联想,还要
善于选择,要选自己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的,这样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出好文章来。上面ABC
D这几个联想,哪个是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就写哪个。比方说“知识要融会贯通”就比较好,“博
取才能敏思”和“打开思路,立体思维”也较好,而“破除封闭状态,才会有高速度”可能不太好写,那就不
要选A。这并不是说在选择时要避难就易,而是说要为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条件,不要自己与自己为
难。在以上基础上,应进一步做到选择意义较深的联想来写。以上所说的“联想的选择”,是写联想型作文
的重要一环。
附练习题,要求展开联想,写出800字左右的作文
[训练材料]
前几年大连市拆“土围子”,有些人不理解,认为抓的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当时大连市民展开了一场
以“拆围墙”为话题的讨论。“拆围墙”的意义远远超出预想。请以“从‘拆围墙’想到的”为题,写一篇作
文。
提示:
可以联想到北大的拆围墙,谈破旧立新,放开搞活。
可以联想到有些地区围墙套围墙,造成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封闭隔阂,谈冲破阻碍,互相沟
通。
可以联想到人们头脑中的“土围子”不拆不得了,谈摆脱束缚,解放思想。
甚至可以联想到国家也是一样,只有打破闭关锁国状态,才能“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以上几个立意,要经过一番斟酌,决定取舍,择优来写,避免多中心以致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