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鲁 @ 2001-08-12
创造哈佛奇迹的中国女孩
前不久,在成都购书中心,一位稚气未脱的女孩被购书者团团围住,她就是畅销书《哈佛女孩刘亦婷
素质教育纪实》中漂亮的主人公刘亦婷。人们之所以踊跃购书,不仅仅因为写她的那本书是一本非常难得
的、父母对子女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人们也想一睹这位声名在外的优秀女孩的芳容。
去年,正读高中尚未毕业的她就被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利大学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等4
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从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她也顿时
成为在校学生的偶像。即使时至今日,她也依然是成都很多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所提及最多的焦点人
物。
如今的刘亦婷虽刚就读哈佛大学才一年多时间,但是她的优秀素质已经在哈佛校园中崭露头角了。
平民之女住进哈佛大学“形象楼”
去年8月,刘亦婷离开中国跨进了哈佛大学的校门,成为哈佛学生,住进了学生宿舍。开始时,她还以
为自己所住的寝室是学校随意性地给她安排的。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她能够住进这座名为“马萨诸塞楼”的
学生楼,实际是她自身所具备的优秀素质为她在无意中赢得的又一次能铭记终生的机会。因为以往只有那
些来自欧美名门望族、基本素质十分优秀的新生,或是来自哈佛世家的新生才有资格住进此楼。刘亦婷是
没有任何特殊背景却住进“马萨诸塞楼”的新生,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奇迹。
刘亦婷作为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平民之女,能住进哈佛大学的形象楼,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她生长
在一个充满书香与智慧的幸福之家,她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人生教育和成长教育,在这样
的环境下,她的心智得到了充分的成长、成熟,从小学起,几乎每一年都要给家里拿回各种学科竞赛的奖
状和“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证书。
6岁时,她与妈妈的对话录《幼儿园里的新闻》被选入大型报告文学集《新中国一日》一书中;上中学
时,她每年都要在报刊上发表不少文章,还先后在电视剧《桃花曲》里与张国立合作演出,还出演过大型
电视连续剧《苍天在上》中市长女儿一角;在她最忙碌的那段日子里,她还夺得过学校女子400米跑冠
军。
1997年夏天,“华盛顿——北京学者交流计划”总裁、美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委员会主席拉瑞·席慕思先生
到成都挑选两名中国学生到美国参观学习一个月,在众多面试学生中刘亦婷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脱颖而
出,幸运地被选中,并于1998年1月踏上了美国之旅。
在美期间,她所到之处所展示出来的惊人才华无不引起啧啧赞叹:
威斯利大学是刘亦婷心中久仰的世界名校,在威斯利大学听课时,刚刚上完课的美国教授问她:“你能
听懂吗?”语气之中带着怀疑。“我能听懂!”刘亦婷的回答令他吃惊不已,更令他不敢相信的是,刘亦婷
还有条不紊地用英语复述了这堂课的全部内容,当他听了刘亦婷所复述的内容后,几乎到了目瞪口呆的程
度。
更为出色的是刘亦婷与其他三位中学生一起在美国著名电视台C—SPAN作直播访谈节目时的表现:面对
热线开通以后大量观众向他们所提出的诸如“你对克林顿的桃色事件怎么看”、“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否侵犯
了人权”等问题,她与同伴们不慌不忙,用流利的英语回答得头头是道,特别是刘亦婷广博的知识面和有理
有据、不卑不亢的谈吐不仅使许多观众大为折服大加称赞,也使一些不明真相的美国观众纠正了对中国的
偏见。
正如拉瑞·席慕思先生所讲的那样:刘亦婷自身所具备的、且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的那些潜在的优秀素
质,既是哈佛大学从近2万名报考该校的学生中选中她的理由,使她成为当年中国内地学生惟一享受全额奖
学金的幸运儿,也是她被从1600多名新生中挑选出来,入住哈佛大学“形象楼”的理由。
新生时期筹办国际关系研讨会
2000年8月27日—30日,在北京长城饭店会议厅,一个为期4天的国际性经济会议“亚洲与国际关系研
讨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学术界权威、国家政要以及优秀大学生代表300多人济济一
堂,为亚洲的未来与发展进行国际性的研讨。读者也许不会相信,这样大型的世界性经济会议的组织者会
是几个稚气未脱的哈佛学生;也没有人会想到,在这个国际会议的组委会成员中,有一位年方19岁刚入哈
佛大学读书不到一年、来自中国名叫刘亦婷的女孩子。
刘亦婷到哈佛大学读书以后,也很快适应了哈佛人的生活,与哈佛的活跃气氛融为一体,她在努力学
习的同时,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随着对哈佛生活的逐渐熟悉,刘亦婷了解到在学校的诸多学生社团中,
有一个涉足世界经济领域的名气很大的社团,虽然这个社团当初是由一些富家子弟倡导发起的,也只有世
界富豪子弟才有资格参加社团的活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社团的活动已经彻底平民化了,并在为
缩短世界地区差异、倡导世界经济共同发展方面作出了许多实质性的工作。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刘亦婷很想参与到这个社团中去,特别是得知该社团将在新千年里在亚洲召开
一个题为“亚洲与国际关系研讨会”的大型会议时,她尤其心动了,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此会议在中国
召开,让世界认识中国。
她之所以强烈地产生出如此愿望,是缘于她在美国所遭遇的一些尴尬经历,比如常有朋友或熟人问
她:你在中国也穿长袍马褂吗?听了类似的话,刘亦婷既好笑也吃惊。同时,刘亦婷也发现,在美国,民
族自信心不足的中国人大有人在。刘亦婷很痛心,她认为,要让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自己就不应该歧视自
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爱的话,人家还凭什么尊重你呢?因此,在回答外国人所提问题的过程
中,她强烈的爱国热情不仅常常感染对方,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国,重树了中国的形象。
可是仅仅依靠别人怀着好奇心来咨询的过程中宣传中国的形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己主动地宣传
祖国。
由于这个社团所组织的活动档次和规格都相当的高,因而对社团成员的素质要求也特别高,最基本的
组成人员也都是本科高年级学生或是研究生。她熬了一个通宵写了一份她自认为完美无缺的申请材料,大
胆地向该社团提出了申请。自信且颇有探索精神的她果然凭自己的智慧、执著和真诚打动了社团的负责
人,他们破例地对她进行了面试。面试中她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人,终于打破了该社团不吸收新生
入团的陈规,并幸运地成了社团中“亚洲与国际关系研讨会”组委会成员之一。后来通过努力,她如愿以偿
地争取到了将北京作为会议选址所定的城市。
事实上,很多参会人员没有到过中国,对中国的认识非常片面甚至有偏见,他们到中国以后,才惊奇
地发现,其实中国的形象并非像一些电影中的样子。他们到中国参加会议才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稚气未脱成为 教授的教学助手
哈佛大学之所以名声在外,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其一直与世界前沿科学同步的教育模式以及蔚然成风
的学习氛围,因而哈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理所当然是第一要素。
哈佛大学所研究的课题是引领科学前进的尖端科学,这在世人的心目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实哈佛
大学能够一直站在世界学术界和世界教育界的前沿,哈佛的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变,也许
今年还是最好的教材,很前沿、也很适用,但是明年却往往跟不上当前科学发展的形势了,成了落后的教
材,甚至已经被无情地淘汰了。
哈佛大学对学生成绩的打分标准也与其他大学迥然不同,不是按绝对分数值来打优或打A、B、C,而
是将学生考分最为集中的那个分数段列为中等分数段,即为B。也就是说,你若是想超过B,得到B+或是
A—,则必须超过大多数人才行,因而有时候90分可能是A,有时候90分则又可能是B,哈佛大学的教师绝
不会让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分数上的优秀者的情况出现。
在哈佛大学,只强调竞争的客观存在,却不强调学生的考分及名次。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让学生自己
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别人比,只有自己比自己的从前进步了,才算是真正进步。
因为自己扎实的学习功底、非同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刘亦婷很快就适应了哈佛的环境,不仅
不经意间展示出来的能力在哈佛大学引人瞩目,学习起来同样得心应手,学习成绩更是出类拔萃。第一学
期结束时,她的任课老师——一位经济学权威、政府经济顾问热情地邀请她参加他组织的鸡尾酒会,能参加
此鸡尾酒会者除了经济学界一些知名人士外,只有极少数有志于经济学且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有幸被邀
请。上学期期末考试后,数学老师说:“虽然按照学校的规定,不允许公布学生的考分名次,但是作为我最
喜欢的优秀学生之一这种私人关系,我还是由衷地告诉你,你是全班第一。”
除了数学是全班第一以外,刘亦婷的其他科目成绩也十分优异,她是哈佛大学里极少数赢得“学习成绩
优异荣誉奖”的学生之一。要得此荣誉奖是相当不易的,只有门门功课的考试成绩均在B+或A以上者才能
得到。
最令刘亦婷荣幸的是,在一年级期末,系里给她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对她优异的学习成绩、公正的
人品以及超强的综合能力盛赞有加,并聘请她在第二学年度担任系里教授的教学助手,给同学们批改试
卷。经济数学领域一位权威教授更是通过系里对她盛情邀请,请她与麻省理工大学一位博士研究生一道在
新学年里担任他课题研究的助手。
在哈佛大学出现这种情况是十分少见的,因为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能公布的,
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夸奖。同时教学助手的工作等同于助教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只有研究生才有资格
和能力胜任此项工作。刘亦婷作为一个新生却被系里聘为助教,这实在是哈佛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刘亦婷跨进哈佛大学校门仅有一年,却已经在哈佛强手如林的学生中崭露头角,令人瞩目。她在哈佛
的成功,既是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肯定,也是对父母家庭教育的肯定。以上据《齐鲁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