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志宏 @ 2001-08-15
腾出时间来思考
马志宏
不久前在一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天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问他的一个学生“这么晚
了,你还在做什么?”学生回答:“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在做什么?”“我也工作。”“那你早晨也工作
吗?”“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学生回答后等待着老师的赞赏。卢瑟福稍微沉思了一会儿,反问
道:“可是,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问题呢?”读罢这则故事再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总觉得卢瑟
福教授的委婉的批评是多值得思考。
思考是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作为文字人员要想真正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必须对文字材料进行分
析、比较,找出什么是重点,难点。对平时收集到东西要经常性地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在自己在头脑里
条理化、系统化。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缜密的思考过程。一旦缺乏思考,即使你天资是多聪慧、工作能力
是如何的强,也不可能理出一个好思路,想出一个好观点,只会人云亦云,照搬照抄,拾人牙慧。以此可
见,思考的力量是多么伟大。正如德国的普朗克所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往新知识。”同样
办公室人员平时的思考,也就是构成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沟通、与领导的思路沟通的“桥梁”,千万忽视不
得。
现在不少人相信灵感,以为只要有了灵感,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发,那时就可以不需要思考。而事实又
是怎样呢?所谓灵感是长期思考积累的结果。说开了,这就是人们在追求某一目标过程中,朝思暮想,在
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忽然受到外界的启发,茅塞顿开,从而做出成绩来。俗话说“长期积累,偶尔得
之”,便是这个道理。没有长时间的思考,即便有了适当的外界条件,也不可能产生灵感。毛主席曾
说:“多想出智慧”。又说:“不善于思考,不愿用脑筋多想苦想,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1939年《新中
华报》的同志请毛泽东题词,他只题了两个字“多想”。由此可见思考份量有多重。马克思曾把思考当
作“无上的乐事”,正如拉法格所说:“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正开头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
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有人曾说杨振宁“终日计算,沉思苦想”。而他自己却不同意这个观点,尤其不同
意那个“苦”字。他说:“什么是苦,自己不愿做,又因外界压力非做不行,这才叫苦,而思考却不然,这
是我自己想去做的一件非常快乐而开心事,苦何从说起。”
写到此,不禁想一定要去学习古往今来能人贤才的善于“思考”的做法,去体会思考的快乐。思考的快
乐正是来自对我们所在岗位和所从事事业的追求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把思考当作快乐,多思善想,就一定
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稿,就能为各级领导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智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