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名牌工程管窥
作者:浦玉生 @ 2000-10-10
名牌工程管窥
名牌产品是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的突出表现及其物态转化。当代市场竞争不仅是
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的有形较量,而且是营销战略和形象传播的无形抗衡。世纪之交的
市场竞争主要是名牌竞争,而名牌竞争的背后是设计竞争。因为名牌产品无非是优质性
能的产品和独特无双的品牌及其有机结合。市场经济不识无名英雄。优质产品通过独特
名牌的信息传播而提高了知名度和竞争力。否则,只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独特名牌
依附优质产品的坚实基础而强化了形象感和生命力。否则,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
中”。优质产品和独特名牌只有唇齿相依、交互作用,才能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开发
创造名牌产品归根到底取决于现代工业设计;开发创造产品名牌,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
识别设计。所以,只有设计领先者,才能赢得市场。
一位外国人说:现在世界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战争”,不过这场“战争” 。使用的
武器不是原子弹,而是质量。人们在这场“战争”中不是受害,而是得益。这句话把质量
问题说到家了。质量,既是名牌赖以生存的物化指标,又是名牌满足社会对使用价值需
要的程度。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质量兴国”。上海提出了“质量是上海的生命”。四川提出
了“质量立省,名牌兴川”;江西名牌战略为“九五”工业亮相;安徽推出了以技术进步为
核心的“创牌、扶优”发展战略;温州提出“质量立市”;轻工、冶金行业提出“质量兴
业”;有些厂提出“质量兴厂”;新闻媒介在搞“质量万里行”。各地逐渐重视起质量问
题,翟向东说,没有质量,没有名牌产品,就无法使产品畅销,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无
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营销文化内容很广,它包括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战略与策略、经营服务、经营
艺术、销售方式、文明经商、广告文化和职业道德等。营销文化是企业之魂,也是商业
文化的本体文化,因为商业活动是一种营销活动,从投入、保管、再加工、产品最终满
足顾客需要实现商品交换的全过程,这可以说是营销文化的展示过程。营销文化是综合
性文化,通过营销过程把商店形象、商人形象和商品形象传达给社会公众。《名牌事业
的崛起》中说,日月隐耀,星河灿烂;名牌企业无论大小,管理上各有各的套数,经营
上都有各自的绝招。营销,不外乎内功、外功练得如何,精、气、神、形是否融汇贯
通,浑然一体。不战而胜,是名牌压倒竞争对手的气势;所向披靡,才是名牌经过市场
搏杀而赢得的效果。
现代广告集科技、艺术为一身,熔抽象、具体于一炉,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和艺术手法表
现某种产品在材料、结构、功能、款式等方面的特点、优点和创新的信息,以至引起广
大消费者的注意,并使消费者产生需要的欲望和购买行动。同时,现代广告又总是力求
适应不同对象的消费心理、审美情趣、文化水平,做得更富有人情味,更富有深刻的文
化内蕴,更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力争件件都能洋溢着人文之美、人伦之美和人情之
美,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对广告所宣传的产品,产生极大的兴趣,产生浓郁的感
情,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有益的启迪。金牌不等于名牌,无名则成不了名牌,知名度
高是名牌的重要特征。“好酒也怕巷子深,好货还得勤吆喝”。名不响,则行不远。要通
过做广告,使商标增值。潜心创造,精心培育,悉心管理,严加保护,就能把名牌的全
部价值,揉进知识产权,偷不走,砸不烂,烧不毁,还不断地增值,就像陈年老窖,年
头越长越是醇厚香浓。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高于动物界的特殊生活方式的总称。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
流通和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首先是一种物质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制度文化和精神文
化。名牌之所以为生产者所追求,为流通者所乐销,为消费者所喜爱,不仅仅在于其作
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还在于多重的文化价值。名牌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也是其内含的多重文化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纯粹的自然物中不包含文化的底蕴,作为
人工物的商品的文化蕴涵是在人制造商品时凝结进去的,文化是借助于物的改变而形成
的人所创造或赋予的内容。在这个意义上,商品的生产是一种文化的创造,名牌商品的
生产是一种特殊文化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