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工场
解读80年代出生的人
作者:千龙 @ 2001-08-23
拒绝长大并总觉得缺钱
——解读生于80年代的人
千龙
有人说:“没有知识就要有常识;没有常识就要多看电视。”生于80年代的一代人,伴随着电视机而长
大,他们既不考虑知识,也不在乎常识。
我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经济的迅速腾飞,生于80年代的一代人生逢良机,沐浴在物质的春风里茁壮
成长。
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更是为他们确保了富足的成长环境,改变了传统家庭“儿女多饭盆少”的局
面。“兄弟姐妹”这四个字从此仅仅成了字典上的词汇;“孔融让梨”的情感让人再也难以切肤体会。
生于80年代的一代人有着看似特立独行的品格。他们选择职业、结交朋友都凭着个人的喜好,并且在
心底里为这种独特而自豪。事实上,就业与交友都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很难说这种画地为牢式的“独自选
择”有什么可自豪的独特之处。
他们标新立异地踩着各项时尚的跳板达到自我陶醉的高潮。在他们看来,权威和领袖都与己无关;传
统和稳定是可笑的“老土”观念;形式化的东西似乎总是偏偏与他们作对。于是,他们追求“理想”——一种发
端于物质世界的“理想”。
成长太痛苦了,“蜡笔小新”是他们面对环境永远的生存方式;幼稚太艰难了,网络和电视是不可放弃
的信息交流的源泉。于是一切的时尚杂志与电视频道为他们营造起了一个一个的既能实现超凡脱俗的人格
镜像,又能保持时尚品味与格调的梦境。
原来,所谓的“理想”,不过就是脚踏NBA明星所穿的球鞋,剪出时尚杂志的图片上的发型,嘴里含着
电视广告中大力宣传的食品和饮料,一口一句日韩电视剧对白。仅此而已,让他们掉进自足的温柔陷阱,
一边还迷离地目视着其他代人的世界,高喊着:“真讨厌!我的感觉好极了。”
他们是真正徘徊在欲望与痛苦之间的漂泊者。一时的自我陶醉,在他们身上更显得短暂。可能是自幼
而来的富足和快乐让他们的机体感到了疲倦。一种出自人的动物本能的天性勾起了他们对艰苦的假惺惺的
渴望。于是有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做起了素食主义者,也有人把双腿系上了弹簧绳,纵身跃进悬崖。似
乎这一场一场有惊无险的游戏,终于能对他们有所缺残的性格实施一次“补完计划”。
这个时代的青年同以往任何时代的青年都不相同,我们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
面对,为他们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韩少华)
从时间上划分1978-1988年出生的一批人数量众多,正值花样年华,分布在各大城市,个性鲜明,独
具特质,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主要特征:
1. 崇尚自由,快乐,平等(有选择地接受西方文化)
2. 讲究情调,品位,审美水平较高(有城市特征)
3. 自我中心,行为果敢(独生子女特性)
4. 藐视权威和领袖
5. 爱好交友,不以外表判断人
6. 不关心历史和政治
7. 情绪化
8. 追逐时尚,理智消费(重视风格)
9. 以兴趣爱好选择职业(喜欢就好)
10. 挣的钱与花的钱有较大差距
11. 独立性差,依赖家庭和朋友(独生子女通病)
12. 说话直爽,无禁忌(但说到不一定做到啊!)
13. 无忧患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弱
14. 厌恶一切形式上的东西(开会,典礼,作业,汇报……)
15. 追究自然朴素的生活状态(自己却被现代化电器包围着)
16. 乐于尝试,挑战自我(极限运动的先锋)
17. 关注一切媒体舆论(报刊,杂志,电视,网络……)
18. 馋(对所有美味美丽美妙的……)
19. 通吃物质和精神快餐(漫画,杂志,网络;肯德基,麦当劳……)
20. 心理压力过重(拒绝长大)
21. 爱动物甚于爱人,爱电脑甚于爱书
22. 对异性的崇拜无动于衷(只要我爱的!)
23. 一度迷恋某种事物(因此多才多艺的不少)
24. 收藏喜爱的物品(有成就感嘛!)
25. 饮食,睡眠无规律(习惯了呀……)
26. 乐于欠债(贷款自己还)
27. 总觉得缺钱(你满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