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伯英 李奇林 @ 2001-08-29
《施耐庵年谱》未定稿(连载之二)
赵伯英 李奇林
公元 1308 年(元成宗大德十三年) 十三岁,在苏州城外的浒墅关季氏家塾就读。
据兴化县清末邑庠生刘仲书于 1919 年在今大丰白驹镇闻长者杨小岚言:“耐庵是苏州阊门外
人,父亲是撑船的,十三岁到浒墅关读私塾。”注:苏州的浒墅关是大江南北的水运要隘,一条大运河贯通
南北。这“浒”字,对施耐庵的印象该是极深刻的。按:“父亲是撑船的”一说存疑,用苏州话的说法“爷是
船浪人”,即是靠行船谋生的人,那末,施耐庵之父也许是走南闯北的商人,浒墅关是他外出行商的必经之
地。如果是“撑船的”苦力,他的孩子也读不起私塾。因为走南闯北,江湖经历和见闻甚多,施耐庵不会不
听到。十三岁的孩子有一点独立生活能力,此时离家就读是可能的。
公元 1311 年(元武宗至大四年) 十五岁,在季家继续就读。
在季家就读的时间很长,所以此后季先生的女儿嫁给了他。也许季先生与施耐庵之父的交谊本来就
深,或者“门当户对”。
这年,刘伯温( 1311-1375 )生。注:刘伯温系施耐庵的同榜(辛未)进士。注:《浙江通
志》有“辛未余阙榜”,中载“刘基”名。元代科举混乱,江苏未有辛未科举记载的资料可查,但施氏家谱、
木主都记载为施耐庵系“辛未进士”。刘、施同榜是可以认定的。
公元 1314 年(元仁宗延祐元年) 十九岁,考中秀才,同季氏结婚。
《施谱后序》作者施振达的侄儿施藩提供的材料说:施耐庵“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九岁或三十岁中
举,三十五岁入翰林。”
公元 1320 年(元仁宗延祐七年) 二十五岁,被荐为“孝行信义”。
据兴化刘仲书于 1919 年在白驹闻长者杨小岚言:施耐庵“二十五岁后,被苏州官吏于诸户内特别
推荐有孝行信义。”
公元 1324 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二十九岁,中举。
这年,卞元亨生。据盐城便仓《卞氏宗谱·柏门老人年谱》:“元泰定帝致和(泰定)元年庚午(甲
子)生公。”注:“柏门老人”系卞元亨之号。按:生卒年待考定。卞元亨之父与施耐庵之母这宗族,所以
有表亲之说。
公元 1330 年(元文宗至顺元年,岁次庚午) 三十五岁,赴考途中经梁山泊,作了些
考察。
一说,施耐庵“庚午一科会试,中了进士”。注:此说为兴化刘仲书于 1919 年录自白驹长者杨小
岚口述。按:疑是“庚午一年赴试,中了进士。”
一说,明洪武年间,山东郓城县周庄有个名叫周铎的人,字文振,做过袁州知府。在他所写的笔记
(手抄本)中,有这样一条记载:“施耐庵者,江南才子也。元至顺间,赴大都,应试不第,乃师国子监司
业刘本善,荐任郓城训导。力倡农桑。与教谕不洽,辞之。游梁山水泊。次年复至大都,中进士。官钱塘
二载。后归隐,不知所终。”(转录自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1986年11月1版第84-
85页)按:这条记载可补施耐庵中进士之前的一段经历,非常重要,录此以备参考。又:据山东菏泽市文
联朱希江云:山东梁山、郓城一带,民间也有施耐庵任郓城县学训导的传说。
约于这年,罗贯中生。注:参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罗贯中“盖元明间人(约一三三
0 ——一四 00 )。”
公元 1331 年(元文宗至顺二年,岁次辛未)
三十六岁,入翰林;一说“中进士”。开始做二年钱塘(今杭州市)的官,与刘基(刘伯温,浙江青
田人)相契。
由西桥施宝宽提供的木质神主牌(即《施氏木主》)上写“元辛未进士始祖施 考 公
耐庵府君……之位”
明人王道生《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司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
官归里,闭门著述。”
明人杨新《故处士施公让墓志铭》:“先公耐庵,元至顺辛未进士,高尚不仕。”
《明史·刘基传》:称刘基为“至顺间进士。”
《浙江通志》:“至顺二年辛未余阙榜:“张宗文,开化人;刘基,青田人,御史中丞;……”按:此
虽为浙江一省之榜,可见“辛未进士”之说有据。但元时科举混乱,江苏的材料未获,施耐庵的中进士之材
料一时找不到正史资料佐证。
1933 年上海中西书局出版的《古本水浒》梅寄鹤叙中说:“元末的时候,他(指施耐庵)和刘
伯温同拜一位先生读书。说起来他们是同窗兄弟。”按:“同榜”亦以主考官为师门,相互称“同窗”,未必
曾是同一先生所教。此是梅氏根据有关传说写下的话,不足为据。但可见施、刘二氏之谊非一家之说。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