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和 @ 2001-09-03
两河文明
两河文明有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致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希
腊人称:两河流域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指两河之间的地方。两河流域位于西亚地区,北接亚美尼亚高
原,南临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河阿拉伯沙漠接壤。两河流域的北部为亚述,南
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南部为苏美尔,北部为阿卡德。
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史书称两河域为“肥沃的
新月地带”。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几个民族先后成为两河流域的主人,共同创造了两河文明。首先是苏美尔
人在两河下流定居,从公元前4000多年到公元前2250年,其文明达到鼎盛,《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
国”(Land of Shinar)。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后来发展成表意和指意符
号,到公元前2800年 左右基本成形。最早的苏美尔文字刻在石头上,约在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开始
采用泥版刻字,即将文字 刻在湿润状态的粘土制成的板状物上,然后用火或者阳光烤干。苏美尔人留在泥
板上的文字,由于笔画像楔子,所以称为“楔子文字”,又叫“钉头字”或“箭头字”。
公元前19世纪中,地处两河中部的巴比伦帝国兴盛起来。这是两河文明的第二阶段。属于闪米特语系
的巴比伦人,
以其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而著名。以他名字命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保存
的相当完整的最古法典,因为最早的苏美尔法典只留下一些片断。
约在公元前1300年,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人开始崛起,他们的帝国在公元前8至前7世纪达到顶峰。
这是两河文明的第三阶段。亚述帝国公元 前612年被加勒底人推翻。
加勒底人建都巴比伦,复兴巴比伦文化,史称新巴比伦时期。这是两河文明的最后阶段。新巴比伦的
城市建筑非常讲究,传说有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这座花园据说是当时的国王尼布甲
尼撒二世 (约公元前630—前562年),为他的一位思念故乡的宠妃米底亚公主而建的。
两河文明的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稍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它的促进下发
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
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影响了整个中世纪欧洲。
两河文明的数学和天文学极为发达。他们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盈亏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
12个月360天;大小月相间,大月30天,小月20天;并发明置闰方法。把一小时分成60分;一分为60
秒;以7天为一星期等等。在数学方面以会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60进位法和
12进位法;但没有表示“零”的记号。他们把圆周分为360度,在求圆面积时,他们用3或3.1代替。
两河文明发展了灌溉技术、冶金技术。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开始应用青铜铸件,到公元前900年
已经完全进入了铁器时代。他们发明了犁,发明了货车和战车,还会利用风力作动力。
两河文明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而且因为没有天然屏障阻
挡,造成了频繁的外族入侵,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蒙上一层悲观的阴影。有一首苏美尔人的诗表达了这种永
恒的悲哀:“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他们深深感到,自己无依无
靠,面对着许 多无法控制的力量。因此他们的占星术特别发达,他们相信形形色色的预兆,特别是梦的预
兆。还喜欢通过检查被屠宰的动物肝脏,来预测祸福。他们每个人都尊奉一位属于他个人的神,把它当作
自己的精神依靠。
他们信奉多神,还盛行祖先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