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华 @ 2002-02-21
冯骥才话说马年:六个本命年滋味全不同
新华网天津2月18日电(记者张淑英)与著名作家冯骥才打交道已有近30年,但我
不知道他的属相。过年朋友之间话马年,突然想起大冯今年60岁也属马,于是拨通电话听
他细品马年的滋味。
大冯不仅个子高大,而且说话声音还洪亮,别看大冯已是60岁的人了,但思想依然十
分活跃。我们谈话的主题是“马”。
他说,我回头一看,倏忽已过了五个马年。咀嚼一下,每个本命年的滋味竟然全不一
样。我的第一个马年是1942年,我出生,本来母亲先怀一个孩子,不料小产了,不久就
怀上我,所以我是匹幸运之马。第二个马年是1954年,我12岁。这一年天下太平。我
则无忧无虑地踢球、钓鱼、捉蟋蟀、爬房、画画、钻到对门大院内去偷摘苹果。这个马年我
是快乐之马。第三个马年是1966年,这年大地不太平,翻天覆地。我的家被红卫兵占领
40天,将我的理想与梦想全都淋漓尽致地捣个粉碎。这一马年我是受难之马。说到此处冯
骥才不免有些伤感。于是我们赶紧把话题转到转折的年月。大冯继续介绍说,第四个马年是
1978年,我36岁。这一年我住在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里写小说。第一次拿到了散发
着油墨香味的自己的《义和拳》。但我真正走进文学还是因为投入了当时思想解放的洪流。
到处参加座谈会,每个会都是激情洋溢,人人发言都有耀眼的火花。那是个热血沸腾的时
代。作家们都为自己的思想而写作。我“胆大妄为”地写了伤痕文学《铺花的歧路》。在刚
刚复刊的《收获》上发表。我便一下子站到当时文学的“风口浪尖”上。这一马年对于我,
是从挣扎之马到脱缰之马。从此以后我与文学创作结下了姻缘,如今已有几百万字的文学作
品撒在人间。
从大冯的话里得知,他第五个马年是1990年,已经48岁。当时他的创作出现困
顿,便暂停写作,打算理一理思路。在迷惘与焦灼中重拾画笔,却意外地开始了阔别久矣的
绘画生涯。大冯“前身”为画家,将这些年所积累的人生感受,全部集中在画笔上,在稿纸
之外找到一片无涯的天地,心情随之豁然。这一年冯骥才可谓突围之马。他已出了好几本画
册。
回首五个马年冯骥才感慨万分,他说:“这马年的滋味,酸甜苦辣,驳杂种种。何况本
命年只是人生的驿站。各站之间长长的12年的征程中,还有说不尽的曲折蜿蜒。”大冯还
说:“品五个马年的坎坷,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家所经历的历程,是改革开放政策给作家创造
了创作的好环境。”
在这新一个马年里,冯骥才这匹“马”又该如何呢?他首先兴奋地讲了一件有趣的事。
年前,冯骥才在北京的一个古玩市场上,买到一个清代中期的木制马槽。大冯说:“买马槽
原因有二,一是我属马,其二因为那是我未来的粮食。我把它作为书架,现在上面已经放满
书、画册、字典等。”谈到今年,大冯说“又有新小说的想法,办两个画展,还要到宁波、
山东以及俄罗斯、欧洲访问。”前几天,冯骥才请友人治印两方。一方是“一甲子”,一是
“老骥”。这“老骥”二字,不过是乘一时之兴,借用曹操的诗,以寓志在千里罢了。其实
大冯是个不肯甘守寂寞的人,总用种种近忧远虑来折磨自己。看来这一年大冯注定是匹奔波
之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