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岛
智识是智识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作者:刘长明 @ 2002-03-04
按:浦玉生在本网站曾引用理论界的一个观点:智识与智识分子,主要源于本文作者的观点,
这一观点可以说是有创见的,现感谢刘长明教授寄来全文。
智识是智识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山东 刘长明
摘 要:智识、智识分子(或称智识资本家,即智本家)是知识、知识分子的升级版。在智识不
断升值的智识价值时代,智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已经并继续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大的程度上取代
其他有形和无形资源成为智识社会发展之源,以至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智识是智识社会发展的第
一推动力。在推动力的意义上比在生产力的意义上去理解智识更能全方位解读智识的功能价值;在智识跃
升为智识社会第一推动力的条件下,智识分子将作为第一推动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使劳动价值论陷入
困境的智识独特的价值创造机制,为智识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智识收益递增律将成为智
识收益增长的基本规律;智识优先增长律则应当也必须提升为智识增长的基本规律。拥有了智识,就拥有
了一切;没有智识,就没有一切!
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
经验的总和”;而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显然,这种基于事实和结果的知
识定义将知识创新能力和才智或智能排斥在自己的视野之外;而知识分子定义则没有给智商较高因而知识
创新能力非凡、创意出众的创造型人才以应有关注。特别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急需知识创新人才的今
天,使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概念尽快升级,显得尤为迫切。基于这种思考,作者提出了知识和知识分子
的两个相关概念——智识和智识分子。所谓智识,是知识、才智和知识创新能力(或潜能、智能)的总和;
而所谓智识分子,则是指不仅掌握丰富知识而且具备较高才智因而拥有非凡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智识分
子,又称智识资本家,亦即智本家。可见,智识是一个高于知识的范畴;而智识分子则是一个比知识分子
要求更高的阶层。
我曾撰文指出,人类已经(或即将)迎来知识价值时代,步入知识社会。现在,当作者提出了不同于知
识的智识概念并发现了智识力的无限扩张潜能之后,我们就应当也必须将上述论断修正为:人类已经(或
即将)迎来智识价值时代,步入智识社会。所谓智识社会,就是以不断膨胀的智识为基础、以无限扩张的
智识力为主动力的社会。在智识不断升值的智识价值时代,智识力日益膨胀。然而,智识在推动智识社会
发展的众多作用力中占有什么样的位次呢?当我们站在第三个公元千年的零点上透过扑面而来的智识价值
浪潮重新审视智识力的作用力度时发现,智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已经并继续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
大的程度上取代其他有形和无形资源成为智识社会发展之源,成为智识社会前行最强有力的杠杆,以至我
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智识是智识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智识跃升为智识社会第一推动力的条件
下,智识分子将作为第一推动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
一、在推动力的意义上比在生产力的意义上去理解智识更能全方位体现智识的功能价值
1.始终绕着生产力兜圈子使人类陷入了对智识的功利化认知误区
智识不仅具有工具理性派生的生产力功能或经济功能,而且具有价值理性内涵的人文功能价值。
特别是在智识社会中,智识的人文功能价值有日益提升的趋势。这就是说,智识对社会的作用机制是
在其两项功能价值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智识的两项功能是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并相互制约的关系,
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方优于另一方的性质和属性,因而,忽视智识的任何一项功能,必定使人类付出沉重代
价。如果我们对智识的两项功能都无条件地给予同等的重视,那么,社会必然在两项功能的互动中不断实
现质态飞跃;反之,如果我们试图舍弃智识的其中一项功能而全力追求另一项功能(如像人们常常做的那
样,舍弃智识的人文功能转而追逐生产力功能),那么,不仅舍弃的功能无法实现,而且经全力追求而暂
时畸形实现的另一项功能最终也必定因已经舍弃的功能的萎缩而萎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绕着生产
力特别是工具生产力(由于人类更多地是把生产力视为向自然进军的工具和满足自身物质、精神欲望的经
济手段,因此,我把人们习惯上认知的生产力称作工具生产力。对此,我已在《生态是生产力之父》中作
过详尽论述)兜圈子,一叶障目,两眼死盯住智识的生产力功能,忽视甚至轻视智识的人文价值,使人类
陷入了对智识的功利化认知陷阱。
智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支持系统,其中,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对人
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最大的威胁莫过于社会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或轻视了其他方面。和谐、可持
续的智识社会必然需要和谐发展的人,而畸形的不可持续的社会则与畸形发展的人相联系。平衡、和谐的
智识价值观,要求保证智识的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和谐,使智识的不同功能价值之间在高度和谐中实
现协调、健康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不能片面追求智识某一方面的功能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功能价值,或以
牺牲一方面的功能价值来换取另一方面特定的功能,否则,必将导致对智识追求的片面化和人类发展的畸
形化。无论是曾经泛滥今天仍然存在的将智识市场化、生产力化、经济化直至使经济功能取代人文功能的
趋势,还是片面强调智识的人文功能而忽视生产力功能的现象,无疑都将因阻碍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最终
影响到智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智识体系就象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固
然可以将它划分为各种形式,但不存在价值等级或孰优孰劣之分,对人的整体和谐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
的。
现实社会中,人们重视自然科学而冷落人文社会科学便是片面追求智识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人文功能的表
现。同自然科学一样,人文社会科学也具有不可估量而且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价值。譬如,观念变革
是社会变革的前提和先导,而观念变革总是起源于人文社会科学。人类实践活动中具体矛盾的合理解决需
要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的智慧。甚至就单纯的经济发展来讲,以哲学等文化观念为核心的价值观,也
是规范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之一。考察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和
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其一定的模式。而这些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背后都蕴藏着某种价值观念,或者可以
说,这些发展模式都分别是某种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产物。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必须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作用和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两个方
面的高度去全方位审视智识的功能价值。生产力既是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
志,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但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系统是由若干动力子系统构成的,生产力是社会进
步的重要动力,但绝不是唯一的动力。除此之外,文化的、观念的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进步的方向、社会变
革的广度和深度、社会进步的进程,客观上都以其固有的方式起着重大作用。不仅如此,由于人是生产力
中最重要的活的因素,是生产活动的主体,而人总是生长在一定文化背景和传统下的有意识、有情感和有
意志的,这样,经济活动的主体必然受到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人的文化心
理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意志等因素也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既然智识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智识社会施加作用力,既然智识力的种类繁多,既然生产力只是这若干力
中的其中一种,我们为什么在研究智识对智识社会的作用力时只在生产力上兜圈子呢?我们为什么总是用
工具理性从经济视角去考察本来具有多种功能价值的智识呢?我们为什么不去寻找关于智识力的全新切入
点,从更广的视角全方位考察智识具有的包括生产力和人文精神力在内的对智识社会的作用力呢?
2.推动力——一个比生产力内涵丰富的更能全方位体现智识功能价值的概念
智识是力量的化身,这种力量实际上就是智识力。所谓智识力,就是指隐涵在智识中的只有在使用智识时
才显露出来的作用力。但是,智识在作用于社会时表现出来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智识力是多方面的,生产力
只是其中的一种,因此,推动力并不等于生产力。如果我们仅仅因为智识具有生产力功能而得出“智识就是
生产力”的结论,那将是对智识力的曲解和贬低。把从不同方面对社会施加影响的智识推动力混同于生产
力,不过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者对智识的嘲弄和对智识力认知的肤浅而已。
上面提到,智识对智识社会的作用力不仅体现在生产力上,还体现在人文精神力上。而无论生产力,还
是人文精神力,都属于推动力的范畴。可见,推动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涵盖了包括生产力在
内的所有作用力,从推动力的意义上比单纯从经济视角在生产力的意义上理解智识更能全方位体现智识的
功能价值,更能真正解读智识的本质,更便于从不同的用力方向去考察智识力。正因为这样,作者选择了
推动力方面作为切入点,而不是或不仅仅是从人们耳熟能详的生产力方面切入。
二、智识是智识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1.智识是智识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⑴“四两拨千斤”——可无限膨胀的智识力在推动经济巨轮时的固有属性
中国的太极拳,素有“四两拨千斤”之功力,此说一语道出了绵绵太极掌的无穷威力。智识内涵的智识力,
恰如太极推掌之力,看似有限,实则无限。可无限膨胀、裂变的智识力在推动经济巨轮时也能“四两拨千
斤”,在其无限膨胀、裂变的链条上摒发出无尽的助推力。与有限的物质资源力相比,无限的智识力在推动
经济巨轮时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力度是难以准确估量的。智识力的无限性,是智识的固有属性。成立于1975
年的微软,初创时只有3人,年收入仅16000美元。1975—1998年间,其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据
微
软网站的资料,微软股票1986年3月13日在纽约上市,13年间每股已拆为144股。以1999年12月21日
收
市价计算,1986年的1股(挂牌价21美元)价值16984.8美元,暴涨808倍。微软靠什么神奇的力量能
够
成就如此霸业?原因十分清晰而简单:其一是智识力,其二是智识力,其三还是智识力!
⑵智识是经济发展之源
在智识价值时代,智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额日益增大,经济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智
识,智识已经事实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之源。以智识资本以及智识产品的高增
值为标志的智识经济的发展,使智识成为最具扩张能力和最具市场潜力的“产品”。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是,智识经济正悄然在我们身边成长起来,智识不断升值已成为智识经济不可逆转的潮流。如果说原始文
明的战略资源是自然界自然生长的生活资料,农业文明的战略资源是土地,工业文明的战略资源是能源和
资本,那么,以智识价值为支撑的生态文明的战略资源就是智识。智识是力量的象征,是资本的别称,是
财富的酵母,是发展的无尽的源泉。谁创新并优先拥有了智识,谁就能够占有先机,谁就拥有创富制胜的
更多机遇,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在经济竞争中八面来风。
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制造业,到20世纪70年代,制造业约占工业化国家GNP的30—50%,可以说
达到了巅峰,从此开始走下坡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统计表明,20世纪90年代制造业产值仅占
GNP的15—17%,且高新技术含量的比重逐渐升高。美国硅谷是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也是智识在经
济方面快速升值的典范。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华尔街的金融业、底特律的汽车业、好莱坞的娱乐
业,号称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1997年上述产业的市值依次为4000亿美元、10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
但是当硅谷的企业市值1997年超过4500亿美元时,它一跃成为美国经济的新型发动机。依托智识崛起的
硅谷,高举着世界新经济的旗帜,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最新亮点。
在智识社会,获取内涵巨大推动力的智识成为发展经济的必然逻辑,以至“数字经济”、“网络经
济”、“虚拟经济”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自觉不自觉地被置于智识的网络之中。以智识为基础的
智识社会,智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而智识的无限性和共享性决定了智识化的经济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前行。
⑶经济发展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智识的差距
自百万年前人类诞生时起,人类就产生了对智识的渴望,并以极为原始的方式艰难地开始了探求智识的
历程。对初降人世的人类来说,自然界是朦胧而可怕的。探求关于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智识,就成为早期
人类的一种遥远的、近乎奢侈的追求。然而,幼年的人类并没有退缩,求知(智)的天然冲动使人类在追
求智识的道路上前赴后继。百万年文明史,留下了人类求知的足迹。特别是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追求智识
的努力如日中天,智识量急剧暴胀,由此爆发的智识力很快将人类推至智识社会的门槛旁。在智识价值时
代,是什么造成了各国经济上的差距?
在考察了造成世界各国经济差距的原因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国经济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智识的
差距;只有缩小智识的差距,才能最终缩小经济的差距。
不仅如此,劳动者个体经济收益上的差距也可归因为智识的差距。智识社会的经济是以智识为基础的经
济,智识对收益的贡献率已超过其他生产要素对收益的贡献率。这样,拥有较高智识的劳动者便成为经济
发展的脊梁,而智识低下的劳动者将无法参与未来的竞争,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巨大负担。在这个时代,社会不仅给无智识者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给智识低能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谁拥有今天的智识,谁便是今天的英雄;谁拥有明天的智识,谁就是明天的强者。
2.智识是智识社会人文精神升华的第一推动力
⑴智识力,一种塑造人文的无与伦比的精神力
智识社会需要新型的人——智识人,智识人不同于产业人的主要方面,就是前者具有比后者更高的人文精
神。这就是说,智识人是或应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忽视人文而偏重经济的畸形发展的人。培养智识价
值时代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然而,涵养人文精神的最主要动力或第一推动力主要来自哪里?
经济对人文环境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当然十分重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是较好的人文环境的前提,在一
个连基本物质生活条件都不具备的社会里,何谈人文精神?但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当经济
不再是人们的唯一从而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后,经济之外的某种存在就跃升为人文涵养的主要推动
力。
政治无疑也是涵养人文精神的主要因素。政治与人文精神相互关联,二者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关系。一个政治腐败、贪官肆虐、黑白颠倒、世风日下的社会,必然伴随着人文精神的失落、社会信心的
丧失和社会的全面倒退,在这种氛围中,人文精神便无从谈起;而一个政治昌明、世风日上、抑浊扬善的
社会,必然伴随着人文精神的高扬、社会信心的增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能够为涵养人文精神提供良
好的氛围。显然,政治对涵养人文精神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它并不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动力,提升人文
涵养的第一推动力只能到政治以外的存在中去寻找。
地理环境、民族心理、生活习惯也从不同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文精神的提升,但是,它们都不是涵
养人文精神的决定力量。
那么,这种第一推动力又是什么呢?通过对影响智识社会人文涵养的主要动因进行综合分析后我们发现,
智识是涵养人文最主要的无与伦比的精神力。筑起智识价值时代人类文明大厦的“砖瓦石料”是方方面面的
智识。没有智识或智识低下,离开智识的支撑,文明就不成其为文明;漠视智识,文明就会向野蛮复归。
人们越来越发现,智识价值时代的人类文明大厦归根到底是一座智识大厦。依此类推,人文大厦说到底也
是一座智识大厦。智识不仅是智识价值时代人文大厦的基石,而且越来越提升为人文精神的第一推动力。
这种看似无形的精神力具有巨大的人文潜能。如果我们从智识所折射出的巨大人文价值看,智识力也是无
限的。迄今为止,我们还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衡量智识人文综合价值的货币单位。一个人在拥有智识后所
表现出的高素质,又怎能用金钱去度量呢?
⑵智识是人文精神升华之源
已经形成的人文精神需要不断升华。那么,智识价值时代的人文精神何以升华?人文精神并不是孤立
的,而是许多因素共同施加作用力的结果。其中,智识就是涵养并升华人文精神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
面。在智识价值时代,人文精神与智识正在形成如下互动链条:人文精神的智识贡献率不断提高,而智识
本身固有的人文功能价值则日益强化。在这种互动机制下,智识正在成为人文精神升华之源,甚至智识本
身就是人文涵养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智识社会里,要想涵养人文精神,夯实厚实的人文底蕴,必须通过不断学习获取智识的营养。摄取智
识,是提升人文精神的必由之路。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充实智识,方能走出经济人的泥潭,成长为有较
高人文涵养的理性人,在智识价值的田野里左右逢源;不学无术,腹内空空,无知无智,游戏人生,两眼
盯住生产力,总是忘却智识力,其人文涵养(如果有人文涵养的话)必然浅薄,且难以升华,这种缺乏人
文精神戴着生产力紧箍咒的经济人,势必迟滞智识社会的发展进程。
文明之树只有植根于智识的沃土中才能不断绽开绚丽多彩的人文精神之花,结出丰硕的人文精神之果;
如果离开智识的哺育和呵护,文明之树就开不出人文精神之花,长不出理性的人文精神之果,甚至已经绽
开的绚丽多彩的人文精神之花,等待她的命运也只能是枯萎。没有智识的支持,人文精神就成了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
⑶人文涵养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智识的差距
由于智识是人文精神升华之源,那么,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往往可以通过他受教育的程度从而智识的高下来
加以衡量。试想,在智识价值无限扩张的智识社会中,一个缺乏智识的人又能凭借什么去涵养自身的人文
精神呢?在新型的智识社会中,人文涵养的差距归根到底是智识的差距。甚至智识差距本身就成了人文涵
养差距的代名词。智识恰似一面折射人文的镜子,我们从人类个体的受教育程度中,我们从他们智识的高
下中,足可以窥见人文精神的一斑。
在一般情况下,智识与人文涵养成正相关:智识丰富者能较容易地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
观,这样,在融入时代、投身社会、理解社会、关注社会方面必然具有较高的理性自觉,并能以正确的态
度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现在与未来、物质与精神、创造与享受、生产与消费等诸
方面的关系,涵养起较高的人文精神;智识低下者就很难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升华到理性认
识,其融入时代、投身社会、理解社会、关注社会时的理性自觉就低,与此相适应,其人文涵养必然也
低。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智识价值时代,智识已经在客观上成为人类进化的“催化剂”,谁优先掌握了智
识,谁就拥有了实现全面发展的“秘密武器”;反之,就会被动挨打,就会走向文明的反面。智识有如一个
硕大无比却又看不见的“场”,其“场效应”的外化不但使智识自身由于经常获得新质而表现出勃勃生机,而
且能够在不断重新优化排列组合构成文明的诸要素的过程中使社会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偌大的社会系
统,一旦置于智识的磁场中接受“磁化”,获得“场效应”,必然发生量变和质变,获得新质。这里我们看
到,智识作用于社会系统的机制在于通过“磁化”社会的人文系统和经济系统而产生新的引力,从而牵引社
会前进。毫不夸张地说,在智识社会中,智识之于文明犹如蛋白质之于生命。一个智识低下的民族,一个
鄙视智识的民族,其人文涵养和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其文明程度也可想而知。有鉴于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
不得不说:在智识价值时代,智识不仅仅是力量之源,而且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推动力。这一观点已经被实
践所证实,而且也必将继续被发展的实践所证实。当然,这里的智识泛指自然科学智识和人文社会科学智
识,并不象通常人们所理解的那样,专指自然科学智识。我认为,任何智识——包括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人文
社会科学智识,都是人类文明前行的巨大力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到价值。如果片面地认为自然科学智
识才有力量,才是智识社会的第一推动力,那是对作者“智识是智识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观点的严重扭
曲。
三、拥有较高智识的智识分子(或称智识资本家即智本家)将屹立在世界经济与人文精神潮头成为笑傲
天下的时代骄子
1. 智识分子(又称智识资本家即智本家)——一个不但掌握知识而且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全新阶层
依靠对奴隶的占有权而占有奴隶劳动的是奴隶主,依靠对土地的占有权而榨取农民劳动的是封建地主,依
靠对资本的占有权而榨取工人剩余劳动的是资本家,而在智识社会中,依靠对知识的占有而制胜的是知识
分子,而依靠占有智识而对社会施加强大作用力的是智识分子。这个以智识为本的思想活跃、善于思考、
思维敏锐、创意连连、不断进行知识创新、使知识时刻处于被激活状态之中的阶层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分子
阶层,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独立于知识分子之外比知识分子更高一筹的智识分子阶层。这个通过不断激
活知识以使智识裂变出无穷推动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阶层将作为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阶层登上历史舞
台。在智识分子登上智识社会历史舞台的条件下,依靠对知识的占有而成功拉动社会前进的知识分子将成
为社会前行的火车头,而比知识分子更胜一筹的智识分子将无可置疑地成为牵引智识社会前进的的火车头
的动力系统。作为智识英雄的智本家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是智识社会的“核动力”。
必须指出的是,对奴隶、土地、资本的占有具有排他性,你占有了这个奴隶、这块土地、这份资本,同
时也就排斥了其他人对这个奴隶、这块土地、这份资本的占有权;由于智识具有共享性,因而对智识的这
种拥有权不具有排他性,你拥有了某方面的智识,并不排斥其他人对该方面智识的拥有。可见,智识资本
家或智本家不同于奴隶主、封建主、资本家,后者是依靠或主要依靠某种特权而确立自己地位的,前者不
是依靠某种特权而是依靠或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而制胜的。
2.智识分子将成为智识社会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代表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种文明型式,并正在向以智识价值为依托
的生态文明迈进。在原始文明时代,慢慢积累的劳动经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此相关的是,原始
人类成了重要推动力的代表;在农业文明时代,丰富的经升华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
动力,与此相关的是,附着在土地上的奴隶和农民等便成为重要推动力的代表;当资本和科学技术提升为
工业革命时代的第一推动力后,创造资本和掌握科学技术的工人便成了第一推动力的代表;而在以智识价
值为支撑的生态文明时代当智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后,智识分子则站在智识价值时代潮头上无可
争议地作为第一推动力的代表,独占世界经济鳌头,成为名副其实的时代骄子。
曾几何时,工业文明中在石油、钢铁、汽车领域里富可抵国的工业巨子独领世界经济风骚。现在,当以
智识价值为支撑的生态文明即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型式,当智识成为财富的化身,成为致富的手段时,
智本家则走上了历史舞台。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世界超级亿万富翁排行榜就不难发现,曾显赫一时、主
宰世界经济的石油大王、钢铁巨子、汽车老大、金融寡头正在让位于靠智识致富的“智识英雄”;“智识美
元”正在逐渐取代“石油美元”、“钢铁美元”。当今屹立在智识经济潮头的是电脑巨子、软件骑士、通信天
才等智识资本家。1999年在全球富豪前10名排行榜上,有6位来自IT业;来自自然资源业的只有3人。
靠
智识致富的比尔·盖茨已连续6年稳坐世界首富交椅。滚滚而来的智识美元直将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带有
神秘色彩的第一推动力的代言人——新型智本家砸的“死去活来”。
全球富豪前10名排行榜 单位:亿英镑
名次 姓名 国别 行业 财富
1 比尔·盖茨 美国 IT业 531
2 阿齐姆·普瑞姆 印度 IT业 350
3 沃顿家族 美国 零售业 328
4 保罗·艾伦 美国 IT业 250
5 沃伦·巴菲特 美国 IT业 193
6 文莱·苏丹 文莱 石油业 187
7 沙特国王 沙特 石油业 175
8 史蒂文·巴尔默 美国 IT业 143
9 迈克·德尔 美国 IT业 125
10 阿联酋国王 阿联酋 石油业 124
资料来源:《经济导报》2000.6.13
要问智识富翁们致富的秘密武器,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智识!智识不可替代的执经济之“牛耳”的龙头地
位已经确立,而拥有丰富智识的智识分子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第一推动力的代言人。
3.智本家同时是智识社会人文精神升华第一推动力的代表
由于智识既是智识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又是人文精神升华的第一推动力,因而,智本家不仅是
智识社会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代表,而且是智识社会人文精神升华第一推动力的代表。如上所述,在智
识跃升为第一推动力的智识社会中,涵养人文精神的源泉来自智识,正是智识里面内涵着深厚的人文底
蕴,离开智识的浇灌和滋润,离开智识的支持和滋补,人文精神的土壤世界就会贫瘠化。屹立在世界经济
潮头的智本家同时必然以其丰富的智识涵养自身的人文精神,最终成长为较高人文涵养的化身和人文精神
升华第一推动力的代表。
智本家不同于资本家的关键一点,就是前者靠无形的智识创富,后者主要仗有形的资本发迹。而我们已
经知道,智识是涵养并升华人文精神的第一推动力,因而,智本家的人文涵养大都较高,而资本家却不尽
然。
实践也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上述推论。靠智识崛起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对待金钱方面有自己独到
的高见,他创造的财富不是在游戏人生中挥霍掉,而是让其发挥最大价值。最近他表示,将来最多留给子
女一亿美元的创业资本,其余的捐献给福利和慈善事业。他从不乱花一分钱,譬如在停车场总是寻找便宜
的车位。这种大富翁的小家子气实际上是他人生观的一个写照,是他美德的一个缩影。盖茨理性地获得财
富的方式和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以及获得财富后慷慨回报社会的善举,有力地说明盖茨不是简单的金钱动
物,他身上必然存在着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人们(包括自身)精神品质的冲动。纵观当今靠智识崛起的
势力雄厚的智识富翁,一般不像靠以其他方式(譬如通过榨取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发财的资本家随意挥
霍自己的财富一样,在对待自己的资产方面大都有一个正确态度。
四、使劳动价值论陷入困境的智识独特的价值创造机制,为智识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工业文明时代,造就一个百万富翁并非易事,大都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在40岁左右成为百万富翁,曾
是大多数美国人的梦想;而今天,美国人则更希望在30岁以前圆自己的百万富翁梦,甚至很多高中学生在
学校聊的都是如何在24岁大学毕业之前,就成为百万富翁。正是一大批智识英雄使美国人的百万富翁实现
时间期望值大大提前了。个人在朝夕之间创造巨大的财富不再是天方夜谭,比尔·盖茨无疑就是这样的奇迹
创造者。一些身无分文、赤手空拳创硅谷的年轻的电脑奇才、网络高手、创意才子、策划大王成功地浓缩
了百万富翁的成长历程,向世人展示了智本家的无穷魔力。昨天还身无分文,今天就可能身价百万,好像
能“无”中生有。1996年以来,硅谷以日产60个新百万富翁的速度向世人展示着她的无穷魅力。硅谷中颇
具神秘色彩的“智识狂人”魔术般地从地下呼唤出滚滚不尽令人眼花缭乱的传统劳动价值论难以解释的智识
美元,玩金钱于谈笑之间。智识富翁们创富的速度和方式直叫人难以置信。一个独特的创意,一个新奇
的“狂想”,甚至是一个异想天开却又漫不经心的网上“游戏”,就有可能迅速叩开财富之门。这些创
意、“狂想”和“游戏”恰似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隐语,一旦破译通向财富之门的隐语,不尽的财富就会
滚
滚而来。
改写世界经济运行史的智本家以其成功但一时难以被世人琢磨的实践同时改写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立论
基础——劳动价值论,为作者全新的价值创造理论——智识价值论提供了注脚,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实践基础。
劳动,就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这些看起来并不十分成熟的“智识狂人”究竟是以什么神奇的
劳动(抑或是别的什么东西?)转瞬之间创造出接近天文数字的财富的呢?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智识
资本家的创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机制有别于其他劳动者的创富机制,劳动二重性理论在这里失
去了立身之地。这些智识精英既不是体力劳动者,也不是本来意义上的脑力劳动者,确切地说,他们是智
识价值实现者。这些智识的拥有者没有也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似乎都是虚
拟的。他们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依靠也仅仅依靠的是智识。他们实现或发现智识价值的过程并不是严格
意义上的劳动过程,他们创富的资本是无量的潜能、创意的火花、偶发的灵感、极强的好奇心和超凡的想
象力。这种全新的价值创造机制,同按部就班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计量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有天壤之别。
譬如地地道道的巨无霸微软,究竟是怎样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缔造了股票市值全球第一的微软帝国这一奇
迹的?1999年底微软公司市值高达4463亿美元,而是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10000多亿美元,只是仅
有33000名员工的微软公司市值的2.25倍。劳动价值论无论如何难以解释这一现象。
上述与劳动价值论形成悖论的奇特现象深深困扰着传统的理论经济学。所有旧的经济游戏规则似乎都已
过时,没有地图,没有向导。驾驭经济的人们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长期为人们所崇尚一直统治
着经济理论界的劳动价值论无力回答这个问题,一时陷入困境。使劳动价值论陷入困境的的智识独特的价
值创造机制,却为智识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可靠的实践基础。智识价值论揭示了智识社会智本家的独特价
值创造法则。所谓智识价值论,就是关于以智识为依托在短期内连续快速实现价值几何级数增长的过程和
趋势的理论。成几何级数倍增的智识价值,如同原子核的裂变一样,其惊人的成长速度有时是常人难以想
象的。但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价值创造程式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没有固定的法则。有时,创造的火花
跳跃不起来,百思不得其解;有时,一旦知识创新的灵感被充分激活,智识价值的无限裂变在瞬间就能够
完成。由此看来,在劳动价值论发挥作用的传统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创造主体是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
者;而在智识价值论发挥作用的新经济条件下,价值创造的“领头羊”是也只能是智识分子阶层。
在智识社会,智识跃升为第一推动力后,智识价值论必将取代劳动价值论。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
然。
五、智识收益递增律和智识优先增长律是智识跃升为智识社会第一推动力条件下智识收益和增长的基本
规律
1.智识收益递增律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几乎任何投资都无一例外地受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就是说,对某项
资源或产业的投资达到一定点后——这一定点就是最后追加的一笔投资与前一笔投资收益持平的点,边际收
益开始降低,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便开始发挥作用,以致使此后追加的投资成为低效投资。
在智识社会中,当智识跃升为第一推动力之后,当智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和居于支配地位的产业之后,
智识投资随之成为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在《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见《文史哲》1998.4)中,
我曾提出过知识收益递增规律。在对智识收益规律作进一步研究后作者发现,收益递增也是智识收益增长
的基本规律。所谓智识收益递增律,是指在智识投向与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增加的每一笔智识投入总是能
获得比上一笔投入更大的收益,收益率会随着智识投入的增加而递增。而且更重要的是,其递增值没有最
后的边际。
这个规律说明,从总体上看,在提高智识方面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效益将越多,这种递增效应在电
脑、软件、传媒、通信、设计等行业表现特别明显,以至于成了这些行业起决定作用的支配其他规律的规
律。在智识收益递增规律的作用下,智识的价值扶摇直上,而有形的物质资源相比之下却不断贬值。这已
成为智识价值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
2.智识优先增长律
既然智识是智识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既然智识收益递增律是智识收益增长的基本规律,那么,智识
就具有了优于其他有形或无形资源的性质和属性,因而,在智识社会,智识增长就应当也必须优先。智识
优先增长,就是说,智识要先于其他产业和资源而增长。智识优先增长律必定成为建立在智识价值基础上
的智识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这是作者在对智识价值时代的社会特点进行深入透析后得出的重要结论。我
曾在《教育是生产力之母》一文(见《山东师大学报》1994.3)中阐述过教育优先增长规律,这与本文所
提出的智识优先增长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述方式。
在已经(或即将)进入的智识价值时代,智识不仅仅是力量,而且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社会特
别是未来社会的“定海神针”;智识分子是智识社会第一推动力的代表。这是作者在对智识社会的运行机制
和动力系统作深刻分析后提出的重要论断。实践的初步展开已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我
们已经走到智识社会的门槛旁,智识的春风正扑面而来。在这个时代,智识无可争议地成为一切发展之源—
—智识不仅是经济发展之源,而且是人文精神升华之源;同理,智识贫困也成为一切贫困之源——智识贫困
不仅是经济贫困之源,而且是人文精神贫乏之源。智识不仅能够擦去贫困者的泪水,而且能够升华富有者
的理念。离开智识去谈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必然使所谓的发展流于空谈。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作为第一推动力的智识;为了拥有并不断扩张作为第一推动力的智识,我们必须遵
循智识增长的基本规律——智识优先增长规律;为了使智识增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必须特别重视作为
智识拥有者和升华者的智识分子。
让智识的灵光普照人间,让智识分子大地放歌,让第一推动力的光环永绕智识。欲问智识社会的“倚天
屠龙剑”何在,我的回答是智识,智识,还是智识!张开双臂去拥抱智识吧,拥有了智识,就拥有了未来和
未来的一切;没有智识,就没有未来和未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