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木 @ 2002-03-18
过年的随感
过年是一个结,过年是系一个时间的结。
像古时候的人们“结绳记事”一样,过年也是在给时间打上一个结。生命是由一个节一个节组成的,所
以年的含意深蕴,人们要用隆重的仪式来庆贺它。
鞭炮、“钻天猴”要在过年时大放特放,以致于噼噼啪啪,响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火药味。
过去的人们都较穷,只得让一年辛苦积攒上来的好东西,都留着用来过年,这都包含着慰劳自己的意思,
做包子、蒸年糕、灌香肠……过年就是打结,那结是打在时间的前头,把人们丰衣足食的奢侈念想,借着过
年都托付出去了。
30年前春节,妈妈做了一身闪着光泽的“学生蓝”衣服,那时弟弟还上,大年初一看到妈妈说了
声:“没得命了(江淮方言:不得了之意),多好看啊!”本来应说专利话,怎么……毕竟儿童说的是直率的
童言。如今人们穿着西装、皮装、唐装,然而已不感到过年的新意,因为平时都穿着鲜艳、齐整,一直是
新衣。
过年就是在亲朋好友间聚会,交流情况,沟通信息,搓麻将、打八十分;亲友之间一家一家挨着吃来吃
去,以前在家里吃,现在也有到大酒店去吃的。以前在家里玩,现在也有出外旅游的,乃至要跨出国门。
多年前在胶东半岛当兵,按北方的过年民俗是包饺子吃,加几个菜,不过还是一天两顿饭,与平时军营的
假日一样。
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带着儿子在京城过了一次春节,大年三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一曲《常回家看
看》令人无地自容。置年迈的父母在家,而带着儿子游山玩水、见多识广,真感到过年的出行太不是时
候!
所以说,过年总是选择回家,这是最为妥当,也只有这样才把这个结打得圆满。
像马年的春节,我们一家就是分三批从C城赶往D城过年的。儿子放寒假腊月二十四大学生聚会一结束
就立马返回,算是“打前站”;我是腊月二十八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乘专车“大兵团作战”,属主力转移;妻
忙于公务直到除夕夜才“战场扫尾”。
回D城过年,对于我还有一件事情是,过了初一,就为大年初二出生的儿子过生日,大年初三就是D城
籍在外工作的同志的团拜会,已历十多年了,风雨无阻。这个时间永远不变。
过年就是顺势将亲情、友情绾在一起打一个结,再拉拉紧。过了年,各人又要将军不下马------各
奔前程了,为“跨越发展”去拼搏,像做项链的总是将一个个珍珠、玛瑙串起来,这劳作是平凡的琐碎的,
不像过年那样的从容不迫。
年年都有春节,年前要做完年前的事,年后又有年后的事催着。年年有春节,这个“结”在提醒,那终
究是个时间的概念,若是这一年的工作、学习、生活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过年真是一件惬意和舒坦的事
啊!
乔木于智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