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浦海涅 @ 2002-04-10
感悟死亡
浦海涅
“死”,这是一个悲凉的话题,似乎本不该由我谈起,我也无意谈起。可自从曾祖母逝世之后,这个话题
就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常令我平添几分不快。
虽说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人力无不逆转,但当你想到一个人可能昨天还在跟你谈天说地,今天却
一睡不起,再也叫不醒时,那种感觉总是怪怪的。
曾祖母的去世,对我而言,就是极突然的,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死亡。过去,曾祖母是极
喜欢我的,处处都想着我这个重孙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少不了我的,可忽然有一天,我得知自
己将再也看不到她老人家,再也不能跟她说说话的时候,我 完全傻了。自己再也忍不住伤心流泪。当我到
灵堂拜祭的时候,虽然自己已经决定不哭,以免再引起长辈的伤心。可一看见沉睡着的曾祖母那张熟悉的
脸庞,想到过去与曾祖母在一起的日子,想到她再也听到她重孙子的一声问候,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那时我的心情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在那个时候,我想到的是终会有一天,我身边的人会一个一个的消
失,终会有一天连我也会像曾祖母一样一睡不起,最终化为一杯尘土。这些使我感到害怕,感到恐惧,真
想不到生命竟是如此脆弱,死神的力量竟是如此的强大。
面对死亡,古人给我们准备了用以自我安慰的法宝,宗教就是一种。宗教用它特有的思维方式给信徒
们灌输了新的生死观,即人死后,灵魂不灭,或上天堂,入极乐世界享爱清福,或入地狱炼狱受苦。这些
都让凡人们在面对死亡时,都多了几分盼头,少了几分恐惧,尤其是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它的
教义就可算是一剂最好的麻醉药,君不见佛教高僧面对死亡是何等的乐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
们圆寂之时,神情是何等的安详。
其实,即使是所谓“神佛”的力量,有时也挽救不了人的生命。既死亡是人人畏惧的,是无可抵挡的,
那么就会出现许多人为了自己的“不朽”而将自己的名字刻入碑石,铸上钟鼎,但这些正如一位哲人所言,
他们的行为于事无补,他们的名字会比他们的尸体死得更早,更何况即使是碑石是金属器皿,也终有灰飞
烟灭的一天。只有,一个人把他自己的事业融入历史的洪流,把他名字融入人民大众的心里,他的名字才
能不朽,才能万古长青。中国历史上的岳飞、于谦、史可法、文天祥,现当代的李大钊、鲁迅、董存瑞、
黄继光,他们虽然没有给自己在碑石钟鼎上留下只言片语,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他们的死有价
值,他们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想到这里,我的心中突然萌生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释然:只要这一辈子,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那
生死又何足道哉?! 智慧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