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云 @ 2002-04-27
走进大洋湾
张云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树影、河岸、房屋,还有天上的云彩和
飞鸟,都被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澜的光点,波光鳞鳞、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
彩绸,再高明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有什么事情比在水平如镜的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情画
意?更何况是在自己心仪已久的梦之港湾——大洋湾。
“过了大洋村,又进大洋湾,望见南洋岸,梦从南洋来”,很早就听说这个传唱已久的民间佳话了。去
大洋湾,领略这家乡河流独特的自然风韵,便成了我久贮于心间的愿望。这次区里提出要开发大洋湾,作
为摄影记者便与考察人员一同前往,终于见到了这一直萦绕于心头的梦一般的境地。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中所看、心中所感的大洋湾更令人留连忘返。大洋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车
子从市区的宁靖盐高速公路驶向机场路径直插入大洋湾,这座“金色港湾”就被通榆运河、新长铁路、新洋
港和飞机场几条重要的交通枢纽所环抱着。而大洋湾的自然环境更是得天独厚:四面环水,河网密布,是
历史上海水东移逐渐形成的水洲,新洋港与新、旧洋河环绕四周,呈优美的“ W”形。
湖荡如天然的屏障,使她避开了现代文明的侵蚀,怡然一古雅美女,独拥桃花源诗化的气质。水像是
青葡萄摔碎了流成的,清越、碧透,微波平澜,散射丝丝清凉之气。欢畅的鸟儿掠过水面,上下翻飞着。
成群的鹅鸭在水里扑着翅膀,溅起朵朵水花。腰系柳白小篓,手捡棕红大网,裤腿高挽过膝,轻盈若鸟独
立于浅水的渔家,吹着嘹亮的号子,相互招呼着,优美遒劲的挥手间撒开了硕大的网……我们几个人坐在小
小的木船上,在河道中缓缓滑行,悠然的欣赏着岸上大片绿莹莹的林子、大片的村庄、大片的草坪,不断
更换着的一道道风景。最令人陶醉的是水间弥散的自然气息。漫波遍野飘洒着新鲜的泥土的芳香,这芳香
在林间枝枝叶叶间缭绕,掺入透明润湿的风,丝丝缕缕地从水面飘过,又与乳白色的雾霭裹在一起,一大
团一大团地在低空游移、蒸腾、扩散……
面对此情此景,只让我年轻的心中贮满了惊喜、狂呼和呐喊,大洋湾真不愧是城市边缘难得的翡翠之
地!诗人啊,这里处处可歌可颂,有你诗的魂魄,画家啊,这里处处可勾可染,有你画中的灵感。
绿水莹莹,长岸依依。静静的林子,静静的湖水,我闭上眼睛,静静地小憩,静静地入定……微风掠
过,顿然生出许多思古的情意来。身后同行的前期考察人员向我们介绍,大洋湾也叫“瀛洲湾”,美在内
涵,美在气韵,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底蕴。地方志上所描述的唐代郡县府衙所在地的特征与大洋湾的“水中
有洲、洲中有水”的情景极为相似,古人绘制的商贾图的许多地方也与大洋湾不谋而合。李白在《梦游天
姥吟留别》一诗中称颂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唐太宗李世民为聚集人才设文学馆,选中者
称“登瀛洲”,所以当今文人墨客,登上了大洋湾,便能过一过当年的“登瀛洲”之瘾,可谓诗情画意尽显
其中。一席有关大洋湾的文化背景的透析,更增添了心中对大洋湾幽远的神秘感。此时,我已很难用语言
来表达大洋湾,因为她所展示的是依照一种由历史、文化、艺术、风情、民俗及哲学等多层次多方面内容
构成的综合体,大洋湾是一盅醇香的酒,需要慢慢地酌;是一首典雅的诗,需要轻轻地吟;是一壶绿茶,
需要悠悠地品。除了叹服便由衷地滋生出一种归属感:大洋湾这个绿水瀛洲不正是我们心灵深处所寻觅的
梦的家园,这个精神家园高尚纯净的画面足以使一切枯萎的生命复苏。这不正是这块绿色港湾在现代文明
中所潜藏的无限生机和永恒魅力。
这时,在我们船前,一只白色的水鸟从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地飞鸣着掠过,这自在的生灵像是人生极
佳的向导,将在尘嚣中的精神飘泊者带进这片静谧的领地。我迅速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将这鲜活的生命
定格于水天之间。 智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