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坊
父亲的扶贫行动
作者:乔木 @ 2002-05-24
2002/2/25
父亲的扶贫行动
父亲属马,虚岁73,今年是他的本命年。正在老家安度晚年,身体还算没病没灾,一切正常,作为在
外工作的儿女也就心情平和得多。“仁者寿”,至今在我的家族爷爷辈几个叔公均是高寿,81-93岁的老人
还是耳聪目明。
然而,年前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说爸爸这几天一直在基层跑,明天还要骑自行车走几十里路带着米
和油去看乡下的穷职工,本来可以坐汽车去,但那地方是海边腹地,不通汽车,姐说,他常劝导我们要注
意安全,他自己年前下乡多有不便,加上这么远的路,姐姐劝说他还不听。
父亲这辈子口碑很好,常听人说父亲人好呢,至于怎么好法,我们已习以为常,已看不出多少特别之
处。父亲12岁时丧父,只读到4年级就失学,分担挑起家庭生活的重任,解放以后读速成班,现在说起来
是高中生,50多岁评了一个经济师,在县一个部门副局长的岗位上退休,在经济工作岗位上工作时颇有成
绩,曾作为全国北方农业工作会议的代表出席全国性的会议,聆听过周恩来总理谈四个现代化,还曾见到
过毛泽东主席。父亲是一个老实本份的人,勤勤恳恳的人。
我很能理解父亲,由于我弟兄俩,弟弟在美国工作,而我也离家百里以外,虽说不太远,但由于我们
工作较忙,很难顾家,"常回家看看"成了一季度一次的事。而让父母们来,他们又感到生活圈子里熟人太
少而在家里待着。我们只是电话联系联系,姐与父母在一个城市住,有时候由她照顾。
春节回去度假才知道,马年春节前夕,在黄海之滨有一位老人开展了一次次扶贫行动,让我感动。有
一次,父母去看一位比他年轻一点的老职工邵老,因为他身体有病,又多年不见,人有病带了一点慰问
品,临走时丢下100元钱,与老职工、旧同事谈谈往事,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能打发寂寞
的时光。
又有一次,父母到了一个小镇的敬老院,去看了一个85岁的吴奶奶,他的丈夫原来是父亲的老同事,
已仙逝10年,老奶奶现是孤身一人,膝下无子女,在敬老院内找到了吴奶奶,吴奶奶自然还清楚地记住我
母亲的名字,毕竟有镇党委、政府,孤独的老人吃穿不愁,镇政府都安排的很周到,临别时,父亲自然是
送上100元现金,吴奶奶十分感动,她说你们来看看我,我就感到很高兴,还要送我钱,我又没有子女,
我拿什么还你们呢?父母都笑着说,来看看你老,不用谈还,只要健康长寿就好!
还有一次,父亲到海边腹地去看一位在农村的老职工,父亲说,老职工是厂里是老模范,20多年不见
了,夫妇俩一个84岁,一个82岁。全家仅靠84 岁的老公月生活补贴65元为生,农田里的活是不能做了,
做了也卖不出价钱,没有效益,生活拮据。父亲知道了但不认识他家,让70岁的姑父陪着他一起去,姑父
是语文教师出身,描摹相见的一幕十分感人。白天走进一间丁头屋内时光线暗看不见人,20多年过去了,
人也变了不少,恍如隔世,但叙起友情来,依然是真挚的,父亲带了一点慰问品和100元钱,历经生活磨
难的84岁老人潸然泪下。
再说爸爸要去的地方又不熟悉,姐姐就借了一辆汽车专门陪爸爸去,这一路不通车,路很难走,加上
路不熟悉,冬日泥泞的乡间小路确实费力,爸爸有前列腺的病,此时的症状是走不多远要解手,一路上好
不容易才找到那位老人家,将慰问金送上。爸爸自己也承认,若不是汽车来的话,回去定是大病一场,因
为73岁的人,要骑自行车还得带几十斤东西,路又不熟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父亲是一个平凡共产党员,生活收入也不高,年前的扶贫行动,实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春节以
后他还是过着平常的日子,没有惊人之举。当再有人说他人好时,我对父亲的理解又进了一层。
乔木于智慧城